做課堂教學改革的“苦行僧”
教師視點
作者:吳文奇
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如今已席卷全國,各地中小學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課堂教學改革,並湧現出了許多的示範學校,如山東昌樂二中、杜郎口中學等。太原市教科研中心也在全市各學校推廣了343課堂模式,以此為基礎,各校結合校情衍生出了各自的教學模式。可喜的是,我校也形成並發展了“3631”高效課堂模式。
我校多次邀請教育專家來校輔導,並派教師赴許多課改示範校參觀、學習,還邀請校內課改標兵劉燕、蘇兆渭、胡潔老師培訓、上示範課。在課改的大潮中,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有了顯著增強,吃苦意識、責任意識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但在進步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一些不足。如一些教師的課堂“兩張皮”,即課堂的外在是課改的形式,實質仍保留著傳統教育中陳舊的教學方法;課堂上,一些學生熱熱鬧鬧地回答問題之後,不能及時有效地冷靜反思;一些高二、高三學生對此模式的倦怠,學生成績的提高幅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等。
有問題不怕,發現問題是我們進行反思、找出對策的重要起點,隻有沉下心來分析問題的實質,才能使我們自身不斷得到進步。為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課改僅僅改的是課堂嗎
課改首先應該是一種理念的革新,是從以往灌輸式、傳授式、應試教育向自主學習式、合作探究式、體驗式、發展式教育的轉變。可以說,課改涉及了教育的許多方麵,需要我們從理念、教材內容、課程體係、課堂模式、評價體係等方麵進行轉變。我們的課改,應該是在保留傳統優秀教學手段的基礎上進行革新。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改革不拒絕講授式教學,隻是要加入自主學習、合作體驗等新的學習方法。對於課改,我們不應該搞“一刀切”。如果課堂模式要大改,那麼相應的課程體係如課程表是否需要修改,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從身邊來說,小店區一中的課程體係由原來的全天上課,變為上午上課,下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可給我們一些借鑒。
二、如何做好學生的落實
不管是傳統教育還是現在的課改,學生的落實,包括知識能力的落實,學習方法的落實,情感教育的落實,也就是我們三維目標的落實應該是不變的核心。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於各科教師布置作業多,學生無法完成因而選擇抄作業,抄作業又導致知識得不到落實。這樣一個惡性循環,既有各科教師的責任,也有學生的懶惰作祟,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教育的一些弊端,這與我們的課改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三、如何“留住”學生課改中的激情
我們的學生都曾經在課改中迸發過激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學生對“加分”不如原來那樣重視。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激情,是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的。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製訂切實的目標,讓他看到,在這種模式下,他距離理想更近了一步;二是要讓他有成就感,既可以是經過思考解題成功的成就感,也可以是教師逐步認同的成就感。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課改中保持激情,並獲得實實在在的進步。
課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願意做一個課堂教學改革的“苦行僧”。
【作者單位: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