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梅山(1 / 2)

楊昊苦笑著問:“我如今真是越聽越糊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曾大人是上麵派來統籌舉義的佩劍將軍,如今又是天德軍留守你我的頂頭上司,這怎麼突然說不管他的死活了呢?我真是被你們鬧糊塗了,不,不,我不是現在糊塗,自從十月馬球場扳倒王守澄起我就一直糊裏糊塗,孟大哥,孟將軍,不管你眼裏有多瞧不起兄弟,但在這天德軍你能信任的隻有我一個人,你就不能破個例,行行好給兄弟講講這其中的曲折原委?”

孟博昌把臉一沉叫道:“你急躁什麼?該說的我自然會說。”楊昊沒敢再跟他爭執。這時士卒端進來一盆有冰淩子的冷水,孟博昌俯身將臉浸入冰水中,靜默了片刻才站起身擦幹了臉,楊昊被他的怪異舉動驚的目瞪口呆。孟博昌又將手放在冰水中浸泡了會,擦幹甩了甩手腕,坐在軍帳中心的火盆前開始烤火,火盆上架著一口園頸砂罐,裏麵是半罐子濃白色的羊油雜碎湯。軍士送來一盤蕎麥餅和一盤醬牛肉。孟博昌招呼楊昊道:“邊吃邊說吧。”

楊昊知道跟他心急也沒有用,隻得耐著性子坐下來用早餐。孟博昌吃飯極快,楊昊才吃一塊蕎麥餅,他已經吃飽喝足漱了口。

孟博昌斜靠在軟榻上,乜斜著眼看著楊昊平靜地說道:“本來這些話我是不該跟你說的,畢竟你隻是一個執戟,還不應該知道這些。不過你說的也對,在這天德軍我也隻能信任你一個人,我實在應該破個例跟你說個清楚。再者總讓你稀裏糊塗地去辦事,也未必是件好事。”

孟博昌歎了一聲,緩緩地說道:“我早你幾年由太學入刺馬營,如今是正四品橫刀,你和我同屬於一個佩劍統領,隸屬最不受人待見的寶曆社,換句話就是說你我都受一個大總管統轄。”

楊昊喝了口羊油湯,隻覺得滿嗓子膩歪,就討了杯茶喝了口,問道:“我們是寶曆社,這麼說刺馬營中有很多派係?”

孟博昌微笑著答道:“也不算多,總共也就分成四派:元和社、長慶社、寶曆社、大和社。元和社人數最多,大和社勢力最壯,長慶社偏居江南,隻有咱寶曆社因為敬宗皇帝禦宇海內時間太多,他老人家又忙著享樂,如今都快落到討飯吃的地步了。”

楊昊笑道:“還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看來四社之間並不算和睦了。曾大人應該不是咱們寶曆社的吧。”

孟博昌點點頭,“他是大和社的,真正的天子親衛。不過此次宮變失敗,大和社也元氣大傷。要不然他們也不會跟咱們攪合在一起了。”楊昊陡然明白了曾重陽為何一直對孟博昌格外倚重,原來此次天德軍舉義實際上是兩家聯手作為,他雖然資曆高過孟博昌但終歸不是一家人彼此之間都留了體麵。

“韓大哥呢?他似乎跟曾大人不是一脈,跟我們也不是一脈。”

“他是元和社的,元和社人數眾多,人才輩出,但被小青衣浸染太重,他們內部又分幫拉派,雖大而不強。你知道嗎?鄭注就是元和社的佩劍,我們的韓大將軍原先也是元和社的,後來轉投寶曆,這次寶曆和大和合作,就是他和李訓搗得鬼。”

“這麼說李訓也和咱們寶曆社有遠遠咯。我總舉得此人華而不實,心機太重卻又沒有獨當一麵的大才。不知陛下為何就偏偏信任他。”

孟博昌哼了一聲,無奈地說道:“陛下也是被逼急了。大和社兵強馬壯卻群龍無首,也不是沒有龍首,隻是這龍首太大太強,陛下已經對他心存芥蒂了。李訓看準這個機會,毅然舍棄寶曆改投大和,獲得陛下的信任。宮變之前他這個佩劍的權勢比大和的大總管還要大,倘若宮變成功,大和社的大總管之位非他莫屬!”

楊昊憂心匆匆說道:“昔日隻聽說四大總管統領天下,佩劍將軍位高不發,原來都是各自忙各自的。刺馬營如此一盤散沙,幾時能掃除閹黨,重整朝綱?”

孟博昌打了個哈欠,道:“掃除天下的大事自然急不來的,咱們先在永豐站住腳跟,以此為根據徐圖發展,等羽翼豐滿時你我提一支勁旅南下勤王,那時各地義士群起響應,大事定然可成!”楊昊見他說得輕鬆隻當做是句玩笑話。不過稍稍停了一下,孟博昌卻壓低了聲音說道:“今春三月,大總管會在永豐召集寶曆社無麵會,到時腿腳放勤快些,說不定就能升你為橫刀了。別小看了橫刀,如今各社可都是橫刀當家。”

楊昊隻得刺馬營裏流傳著一句話“佩劍不出京,橫刀行天下”,佩劍地位崇高,除了偶爾外出巡視,一般都留在京城協助大總管統攝天下,京外各道府州縣都是橫刀做主,至於執戟因為地位低微,隻能從屬於佩劍不能獨擋一麵。

孟博昌說完這些竟是哈欠連天,“睡會,養養精神,等過午咱們去端了梅山煤礦,救出你的一幹好兄弟來。”

楊昊這才明白孟博昌深夜突然來永豐原來是為了攻打梅山煤礦,看他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似乎早已成竹在胸。但楊昊心裏卻有點不放心,於是問:“要不要我回城調兵協助你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