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夏卷到新課標卷對高考化學複習的啟示
視點·動態
作者:苗一君
從2004年新課程改革至今已有十年,從2007年開始的寧夏卷至2013年的新課標卷高考已有七年。新課程下高考內容的變化是高考改革的本質與核心。化學學科高考理綜部分分值100分。依據《2007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高考化學科考試範圍可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高考化學科試題中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並不是測試重點,學生能否將這些內容應用到廣泛情境中是測試的重點,以預測考生將來可能學會什麼。由此選拔學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探討高考化學命題內容、結構、能力要素與化學新課程的內容關係成為高中化學教學和高考複習的重要指揮棒。通過研究七年新課標高考題對高三複習有啟示和指導作用。
新課標卷高考試題結構及其特點有以下幾點:
試題結構穩定[ 7個選擇題(7~13)、3個必做題(26、27、28),三個模塊選做題(三選一,36、37、38)],但題型變化較大,尤其2007年到2010年選擇題考查的內容變化較大、大題題型變化較大,2011年到2012年選擇題題型較穩定,大題的題型也保持了穩定性。2013年選擇題和必做題題型略有變化。總的來說在重視傳統試題的基礎上每年都有創新和側重,進一步加強了新課標體係以學科主幹知識為載體對學生自學能力(接收、分析、應用信息)、理解能力(識圖能力)、學科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及理論聯係實際的基本實驗能力等的考查。新角度考查主幹知識,更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融合,突出化學學科素養的考查,而淡化了對單純的結論的考查,且與實際生產生活應用緊密聯係(2013年考查生物柴油、地溝油等)。
一、選擇題難度適中,相對側重基礎
1.基於化學基礎知識(含化學素養)的題目一般有1個題,涉及原子結構、物質分類及組成、基礎的化學原理(物質計量、溶液理論、氧化還原理論等)、有關化學用語(如常見物質的組成和結構、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及模型)內容比較基礎。
準確的化學用語的語言表達貫穿在整套化學試題中,不難看出其重要性。但是據統計,考生得分率並不高,這與平時複習時書寫不規範,學習態度不認真,強調但落實不夠有關。所以在高三的複習中,老師不僅隨時要給學生做出表率,還要讓學生時常練習或口述,讓學生有機會暴露自己的弱點,然後知錯、糾錯,並在糾錯中達到規範訓練的目的,老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反複訓練,讓學生會題會做,絕不在卷麵上失分。2013年還涉及了石墨烯的結構問題,有超綱嫌疑。
2.基於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的題目——相對固定2題,題目的基本內容相對固定。以考查有機物同分異構體數目為基本落腳點,一般考查最多6原子的烷烴、5碳原子的鹵代烴。考查典型有機物的性質及反應類型。2012年10題與2011年8題很相似,可先寫出戊烷的同分異構體(3種),然後用羥基取代這些同分異構體中的等效氫原子就可以得出有3 + 4 + 1 = 8種符合要求的醇,有經驗和能力的學生還可根據常見烴基的異構結論直接確定。2012年12題與2007年7題相似,其實這道題更像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不需要過多的化學知識。而2013選擇題沒考同分異構題。
3.立足某一專題知識:2007年11題正誤判斷離子方程式,2008年10題電極反應式,2009、2010、2011年12題2013年10題離子方程式書寫,2010年13題原電池概念,2011年13題元素與結構理論。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正誤,高考常設置的錯誤形式有:各物質化學式錯誤拆分;離子反應與客觀事實不符;不符合“質量守恒”“電荷守恒”“電子得失守恒”;反應環境(介質的酸堿性等)與產物的矛盾;隱含的反應是否遺漏(生成物與反應物因什麼條件不共存、隱含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等);改寫是否正確(注意區別膠體與沉澱);方程式與所給的“量”的條件等。
4.2012年的13題考查物質結構知識,與2011年理綜第13題基本相同,隻是考查的元素不同,同時對課本上提到的四組同位素的應用進行了考查(考古用到14C),同學們一般比較容易拿到分數,2013年考查了石墨烯。以教材為根本,大部分素材來源於課本,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必需的知識、技能與方法的基礎上,重視基礎與新課標高考精神吻合,全麵檢測考生的化學素養。高三複習時老師要認真研究教材的每一個細節和要求、讓學生根據要求閱讀教材,理順知識點,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深刻把握化學學科的“概念、原理”,不要把教學的重心放在一味增加新知識、新信息,搞題海戰術上,這樣不僅讓學生少走彎路,減少盲目性,同時也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