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交往學習”促口語交際的能力發展(1 / 2)

以“交往學習”促口語交際的能力發展

管理·信息

作者:翁小燕

摘要:口語交際,顧名思義,即“口語”加“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隻有交際雙方處於互動狀態中的“聽”“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因此,老師應擺脫目前重“口語”輕“交際”的口語交際教學的片麵認識,更多地關注“交際”目標,創設一個個多層次、多角度的“交往學習”氛圍,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從而全麵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口語交際交往學習傾聽表達能力

時至今日,口語交際在語文學科的發展過程中,已經處於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相對於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還是不容樂觀的:因目前沒有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核評價機製,導致教師思想上的不重視;教師的片麵認識,課堂目標不明確,重視明理而忽視語言,學科特點不明顯;課堂上“交際”含量缺失,使口語交際課等同於說話訓練,缺少交互性……

王榮生教授曾說,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隻有交際雙方處於互動狀態中的“聽”“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所以說,要完成“交際”目標,就必須有交往互動。因此,我們的口語交際課堂,不妨創設一個個多層次、多角度的“交往學習”氛圍,調動學生主動表達的欲望,培養他們“傾聽、表達、交際”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設交往情境,培養傾聽品質

傾聽是一個很重要的交際品質,要想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首先就應對學生進行“聽”的培養。而現在學生早已習慣了生動活潑、色彩鮮豔的畫麵,反而削弱了“聽”的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不專心聽:對別人說的話不能集中注意力聽,導致別人的話“左耳進,右耳出”,留下的信息較少;(2)不高興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別人說話時習慣隨意打斷,搶話頭或抓耳撓腮、左顧右盼;(3)不會聽:邊聽邊忘,傾聽與理解不能同步,更不能聽出“弦外之音”“話外之意”。因此,培養專注傾聽的習慣,讓學生主動聽、分析地聽,聽出問題,聽出收獲,那時的“說”才能“有根有據”“有的放矢”。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老師可將傾聽的要求設計在一個個交往情境中。

【教學回放】這是《小學語文教學》2010年第一期《奇妙的動物世界》中的教學片斷:

片斷一:

師:下麵,讓我們滿懷信心智取第二關——“你說我猜”關吧。猜什麼呢?在這一關裏,人們要想辦法了解一位新朋友的奇妙之處。然後,你來說,讓大家猜“它”是誰。注意:與新朋友交流時,要想方設法了解新朋友的奇妙之處,在你聽不明白時可以提問,進一步了解。

片斷二:

下麵讓我們一起激戰第三關——“問答擂台”關。我們問答擂台的話題圍繞小企鵝展開。在這一關中,一些“小動物”要來做知識淵博的小擂主,另一些“小動物”來做善於思考、勇於提問的挑戰者。注意:擂主要想準確、機智地回答挑戰者的問題,必須認真傾聽和提問。

在口語交際中,傾聽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會聽了,聽懂了,才能互動應對。上述課堂實錄的兩個片斷中,創設了“你說我猜”“問答擂台”的“交往場”,老師在提出交往要求的同時,還特別強調在“別人說得不清楚,自己聽得不明白的時候可以主動提問”“要想準確、機智地回答挑戰者的問題,必須認真傾聽和提問”,體現了傾聽的訓練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課堂中,雖有一些看似雙向的交流,但由於沒有建立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學會勸阻”一課,老師習慣於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殊不知,這樣無意間將角色分為“主角”與“配角”,使課堂中看似有一個生生交往的平台,實則仍是一個單向的言語訓練。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增強“角色意識”,即在交往學習中,每位學生既是言說者,又是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