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為數學揚帆
管理·信息
作者:李文學
在數學教學中聯係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適當作些變形處理,讓數學更多地聯係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在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生活現實”有機結合起來,可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激發起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因此,強化數學教學的生活性,注重實踐第一,對於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整體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參與空間,促進主動發展
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參與才能取得,隻有教師的教是不行的,還得要學生主動地學,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如:貴賤差分問題,我由“野雞兔子49,100條腿地下走。”引入,讓學生通過列表、猜想、找出解題答案,然後總結出解題方法。最後總結出“高價成總物,減去原前數,高價減低價,除得是賤物。”這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例題、解題方法,以後遇到這類問題,很容易解答出來。
二、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啟發、點撥、設疑、解惑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善於創設“學”的空間,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使學生的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為此,要注意以下兩方麵:
1.大膽放手嚐試,讓學生“學”有機會。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記憶、反複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嚐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並積極建構他們自己的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建構者隻能是學生本人。人的思維是不能代替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通過擺一擺、剪一剪、拚一拚、分一分、畫一畫、說一說等方式,讓學生的眼、手、腦、口等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並留有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在操作、實驗、計算、推理、想像中,去探索和發現規律,學會知識。如:“應用積、商不變的規律,探索乘以、除以25、125的速算方法。”
2.營造討論氛圍,讓學生“學”有所見。討論能集思廣益,既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參與,又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還能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造精神。如:學生學了巧算24後,根據速算知識,自己編題、互相交流,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豎起樂在其中。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討論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勇於發表不同意見,在多向交流中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