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源頭活水來

教學·教研

作者:閆妍

摘要:閱讀教學千頭萬緒,教學教法眾說紛紜,逐本求源找到滾滾活水,是人們不懈的追求,希望通過“對話文本”,能夠尋覓到清澈的河水。

關鍵詞:高中閱讀教學文本對話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內容就是文本對話。教師要利用自身的知識寬度和對文本挖掘的深度,為學生搭建一個文本對話平台。文本對話不是簡單地對文本的閱讀和討論,而是要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情感世界,實現時空穿越,進行學術探討和情感交流,從而建立新的知情意行價值體係,完成對文本的解讀和運用。

一、對話文本內涵,搭建目標體係

對話目標文本,首先要明確對話文本的目的,然後建立閱讀目標體係。

教材是分單元設置的,每一個單元的內容都有某些共性特質,而且都給出明確的學習重點,這些為文本對話目標製定提供參照。文言文注重誦讀和賞析,特別是文言詩詞,要培養鑒賞的意識;現代文注重的是情感交流,通過閱讀理解、分析、綜合實現閱讀目標。

建立閱讀目標體係體現的是對話文本的過程和方法。目標文本都有自己的內涵體係,包括文字表述內容、文字形成過程和背景、文字對外在因素的影響、作者情感的宣泄和表達、對當時社會的某些特殊作用、給我們帶來的啟迪等。

案例一:《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寫,一是寫荷塘,一是寫月色。月色的荷塘,荷塘裏的月色,在作者的筆下生花,在讀者的眼裏開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對這個文本的學習,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景色描寫上麵,不能建立科學的目標體係。要走進文本的外延和作者的情感世界,發掘更多的東西,然後回頭看文本,就會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像這篇課文,要建立的目標體係不隻是描寫賞析,還有文本背後的社會意義、作者情感抒發與糾結、描寫手法和語言特點等。

二、對話文本互涉,建立文學網鏈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話文本互涉。所謂文本互涉,就是指文本和相關內容的區域形成相互涉及與影響。對一個目標文本進行橫向涉及,就要看同時期同類作品,或者同一個作者的係列作品;縱向涉及,就要看這個作者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不同作者不同年代的同一類作品。掌握目標文本的涉及內容,對深入解讀文本就能居高臨下。

案例二:《歸園田居》(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