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暢遊生活之海 變課堂為生活(2 / 2)

在教學《隻有一個地球》後,學生們對地球有了深刻的理解,知道生活在這樣的地球上我們麵臨的重要困難,於是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存在的危害地球母親的不良行為。有了生活的經驗做基礎,學生的答案可謂是豐富多彩:亂丟垃圾、亂砍樹木、汙水亂排、尾氣汙染等,接著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麵對這樣的行為,我們怎麼做才能拯救地球母親?除此之外,還請學生提些真正可行的整改方案或者倡議書。有學生認為應該建造汙水處理廠、發明垃圾處理器,再進行植樹造林;有學生還自願請纓要當“環保誌願者”。就這樣學生從文本走進實際生活,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又讓學生在生活氛圍中拓寬了視野,做了一回生活的有心人。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舞台,因此,我們隻要把學生帶入一定的生活情境,生活中的萬事萬物就會給學生們帶來無窮的靈性,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將語文、生活聯係起來。

三、還原生活本色再現文本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裏強調: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語文課堂對比學生豐富的生活世界來說,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作為教師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步入生活,讓他們好好地閱讀這本“生活書”,親身感受到語文就在自己身邊。

例如,在學習了“安全”兩個生字後,我讓學生在校園裏尋找“安全”這兩個字,學生在學校的施工地點找到了“施工,請注意安全!”,有的學生還說在公路旁的路標寫著“雨天路滑,請注意行車安全!”“急轉彎,請注意安全!”等。在學習了生字“雷、霜、霧”後,我請學生說說如何才能巧妙地記住這幾個字。學生經過短暫的思考後,一致認為它們都與水有關,而且都會從頭上飄落,所以是上下結構。教師借此告訴學生:生活就是我們語文識字的天地,隻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語文。

學生豐富的課外活動和身邊精彩的生活,是單純的課堂學習不能比擬的,隻要教師能善於組織學生參與課外活動,使他們獲得“生活實踐”的樂趣,就能讓學生在快樂的生活中真正體驗語文的魅力。

總之,語文教育要和實際生活緊密聯係。在生活的大課堂裏,教師要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引導學生尋找生活和語文的撞擊點,精心觀察、用心感悟、全力挖掘生活中的有利素材,讓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生活的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