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的實施策略探究(2 / 2)

三、注重練習,引導檢測鞏固

在導學式教學法中,引導學生自我檢測也是教師需要注意的環節。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將課堂還給同學們,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檢測。然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因學生年齡與知識能力限製,僅僅依靠自己是難以完成自我檢測的,不能查缺補漏。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有效引導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情境問題,引導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加深知識理解,指導學生自我檢測,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並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彌補不足,完善認知結構,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

比如教學小學數學《加和減》中的減法後,教師可布置鞏固練習:①展示想想做做的第5題:請先估計得數是幾十多,然後口算。引導學生口述,老師板書:85-68——得數為10多;85-63——得數為20多。然後啟發思考:看了上述兩道題,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於是有學生提出問題:兩個題目都是80幾減去60幾,為何一題得數為10多,一題得數又是20多?教師可讓已理解的同學幫助解惑:前麵一題退位減,而後麵一題是不退位減。這樣,通過發掘習題功能,引導同學們個性化表達,自主分析與解決問題,對比中發現聯係,獨立口算,把握算法。②呈現想想做做第3題:請幫茄子老師算一算,班級圖書角每種書還剩多少本?引導學生通過口算完成統計表,感受口算的運用。師:你們算得非常準。但送走了茄子老師後,豆莢老師也帶來了1道題,考考你們。呈現想想做做第7題: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從文字中,又能獲得什麼信息呢?引導同學們條理清晰的思考,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問題解決過程。這樣,通過鞏固練習,既讓學生當堂鞏固知識,也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力、數學表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