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無敵(2 / 3)

所以,這些年來,他的工作總是比別人順利,業績也比別人做得更好。然而,這一次,他也栽了。一個關係一直很好,合作得很愉快的客戶找到了鄭曉超對他說:“曉超,不是我不幫忙,而是你們的貨實在說不過去了。這一次,我隻有退貨了。否則,這個責任,我承擔不起。”

鄭曉超沒有討價還價,二話沒說就如數退還貨款,他一向是講信譽講質量的,他不想昧著良心掙錢。

這次退貨,給鄭曉超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損失。但這還不足以讓鄭曉超心痛,最讓他難受的是,自己家鄉的產品這樣不爭氣。他多麼希望柳市早日生產出質量上乘的低壓電器產品,好讓溫州的推銷員挺直腰杆,揚眉吐氣地喊:“我們溫州的產品最好!”

朋友的一席話激起了鄭曉超年輕爭強好鬥的雄心壯誌。

推銷生涯的複雜經曆特別是這次的質量危機的打擊,使鄭曉超更加成熟了起來,他那張原來看上去特別稚嫩的臉漸漸浮現出成人的古銅色,眼角也似乎過早地有了一點皺折。他開始更多地與朋友與過去的同事一起交流、探討對人生、對社會、對未來的看法,並時常會獨自一個人靜靜地思考自己的將來。

他覺得自己正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眼前有三條路他可以選擇:第一條就是繼續像現在這樣作推銷員,將來開了銷售公司,賺一筆錢;第二條路和當時許多家庭作坊一樣,在家裏敲敲打打或買幾台機器作一些大企業需要的零配件,慢慢地求發展;第三條路,就是另辟道路,作別人沒有做、很少做而又有前途的事業。

四年的社會磨煉,當然不像其它同齡人能在有圍牆的大學裏接受知識的熏陶,但鄭曉超還是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實成能力。他冥思苦想盤算前途。

想來想去,他覺得第三條路正是自己將來要走的,適合自己發展的路。這股衝動,使得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沒日沒夜進行市場調查,尋找選擇自己合適幹的項目。好些日子過去了,他也研究過許許多多的產品,最後就因為各種條件不成熟,不得不放棄。

就在他苦苦尋覓的時候,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他碰見一個朋友,這是一個電力金具方麵的工程師。老朋友見麵,自然要小聚一次,吃一點便飯,喝一口小酒。鄭曉超平時並不抽煙,也不喝酒,現在心裏不痛快,也就想喝幾口酒,驅驅心中的煩悶,幾杯啤酒下去,心時的話禁不住要向朋友傾訴。他把自己的理想和苦惱向朋友和盤托出。

昔日的老朋友露出了爽朗的笑容,胸有成竹地對他說:“過去你曾經幫了我不少忙,該是我報答好人的時候啦!現在有一項目急需生產廠家,看看你意下如何?”

說著,朋友從提包裏摸出兩個小零件,給鄭曉超:“你看看這兩個零件有什麼差別?”鄭曉超接過來一看,這是兩個銅鋁接線端子,是用在電力設備上的零件,鄭曉超過去也曾推銷過,但對這種產品,他並不特別熟悉,所以他拿在手裏看了一會兒,看不出什麼名堂。

“你再仔細看一看。”朋友說。這一次,鄭曉超看得非常仔細,他終於發現,這兩個外形相似的零件製作方法完全不一樣,銅與鋁的接口端,一種是用鋁澆鑄的,一種則是磨擦焊接。前者溫州有生產,質量極不可靠,鄭曉超推銷了一陣,客戶認為質量不可靠,都不敢下訂單;而後者,則是鄭曉超從來沒有見過的。

朋友抑揚頓挫地娓娓道來:“後麵這種產品才是正實貨,目前全國隻有幾個生產廠家,這是個大好契機,希望你能考慮。”鄭曉超內心本能地為之一震。他知道,自己又有一股衝勁在醞釀。這是什麼樣的衝勁,他還一時說不清楚。但他很快克製住,一邊專心聽著朋友介紹情況,一邊腦子裏在飛速盤算著。

老朋友說到,這種產品在未來前景非常好,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我們的電網建設會加快速度和規模時,話音未落,鄭曉超馬上接上去說:“我幹。”

朋友說:“好,有眼光,有膽略,有氣魄。不過,這種產品雖然小,但設備投資卻不小,你行嗎?”朋友說後麵這句話,是有所指的。因為當時的大部發溫州人隻選擇投資小、技術含量低、見效快的產品,隻要有一點規模的投資,他們選擇起來,比較謹慎。鄭曉超說:“投資方麵,我來考慮,我馬上回去商量一下,盡快回答。”不久,低壓電器生產廠家林立的樂清柳市鎮,悄悄地掛出一個牌子——“樂清永固金具廠”。鄭曉超成了這家工廠的廠長。

幾個股東對鄭曉超起的“永固”讚不絕口,質量是企業生存的保證,是企業的靈魂,隻有產品質量過硬企業方才“永久堅固”。

他的座右銘是:少說多幹。幾年如一日,他堅持不懈地努力著,直到有一天,人們刮目相待。

事實證明,鄭曉超從幹推銷轉向實業,跨出這一步是有遠見的,特別是首先選擇進入電力金具這一行,生產銅鋁類電力金具這類除了顯示出他的膽識和遠見以外,更看出他的務實精神。這就是多數由推銷轉向辦企業的人的特點,他們都是一些有心人,對市場非常了解,所以,他們的選擇總是能夠一下子就對路子,馬上讓市場接受。這種經驗結果,是用血汗換來的。這也就是他走向成功的秘密所在。

不過,1985年,鄭曉超知道自己的選擇非常正確:生產廠家少,競爭對手少,潛在市場很專業,很有前途,一般人不易看到;但在技術上,可以說,他並沒有多少把握,隻是憑著溫州人膽子大的特點,先答應下來再說。

他爭分奪秒地勞碌奔波:白天,千方百計籌備資金;晚上,挺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研究各種資料,自力更生,很快,他對電力金具行業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通過一番思索,他清醒地認識到機器設備是當務之急,必須首先解決生產設備的問題。

鄭曉超作出一這決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這種銅鋁類電力金具的用戶是國家電力部門,資金雄厚,用量大,市場前景廣闊,這一點無須質疑。如何能贏得電力用戶信賴,長久地占領這個市場,從幾年的推銷經驗可以看出,最重要的一點是保證產品質量,而購買高性能的機器設備則是當務之急。當時的“樂清永固金具廠”,牌子掛得挺正規,但廠房簡陋極了,用竹子編成圍牆,上麵蓋石棉瓦,就成了生產車間,廠長辦公室,就設在不遠的自己家早年蓋的老屋裏,連個電話也沒有。聯係業務,就得跑到很遠處的郵電局打電話。這樣的設備,別說是生產電力金具,就算打個鐵釘也不一定做得出來。許多人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整天忙碌、疲於奔命的鄭曉超。他行嗎?會不會在柳市多了一個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的廠家。

這一切,鄭曉超不做任何解釋,他隻是默默地幹著,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走去。直到有一天,人們得知,鄭曉超從遙遠的東北某市定了一台價值5萬元的機器,人們才對他刮目相看——他真的要幹一番事業了。1985年前後,在樂清縣,沒有一個所謂的電力金具廠敢像鄭曉超那樣,投資那麼昂貴的機器設備,或者說,他們覺得沒有必要投資那麼好的設備。他們認為,投資那麼大,這意味著風險大,而像這種銅鋁接線端子,隻要能接起來銷出去不就完了麼?用什麼方法並不重要。把銅鋁接起來,聰明的溫州人有的是土辦法,別說是用澆鑄了,連膠水都敢用上。

在創業的艱苦歲月中,柳市信用社給予了鄭曉超很大的幫助。他對這家銀行沒齒難忘,懷著無比崇高的敬意。正是在他感到“山窮水盡”之時,銀行冒著巨大的風險讓他貸款5萬元,解了他的燒眉之急。而他,也很爭氣,沒有辜負期望。在1985年,一台價值5萬元的大型設備要運到設在農村的樂清永固金具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單是道路條件就讓人一籌莫展。

機器是運到站了,但沒有相應的公路讓汽車開到廠裏去,怎麼辦?鄭曉超急中生智,提議利用木板鋪成的滾筒滾動的辦法,使平板平像蝸牛爬行似的,艱難前行,硬是將這台大型設備運到了簡易廠房裏。不管怎麼辛苦,機器總是運到了、裝上了。可能生產了。鄭曉超和他的幾個股東們當工人,又當技術員,通過幾個月的艱苦攻關,他們終於生產出第一批產品。送到國家有關部門去鑒定,得到的消息是,質量完全符合國家標準。

神態沉重的鄭曉超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笑臉。他憑著自己的超人膽識和高瞻遠矚,正確地做出決策,他的理想與追求一步步實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啊!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鄭曉超不是誇誇其深,故弄玄虛,他那樣說,他那樣做了,“顧客至上”,他說的當是無愧。

1989年,對於溫州部分企業來說是一個“黑色的年月”。由於溫州產品量大麵廣,良莠夾雜,帶來了溫州產品的一些負麵效應。此時,有人寫信給中央有關部門,要求對溫州產品特別是低壓電器進行嚴厲打擊。

來信引起中央有關方麵的充分關注,並迅速派員赴溫州樂清柳市,一場聲勢浩大的以整治假冒偽劣低壓電器為重點的戰役全麵拉開了序幕。溫州生產的很多產品被禁銷或銷毀,許多企業瀕臨倒閉和破產,冒牌、質量低劣再次使溫州成為全國的焦點和熱點。從中央到地方,這裏成了“打假”新聞最豐富的源泉。

此次“嚴打”一度使溫州商界蕭條沒落,許多老板也是喚聲歎氣,萎瘺不振。

好在當時國家部委組成的中央工作組和浙江省、溫州市以及當時的樂清縣審時度勢,確定了“打擊、堵截、疏導、扶持”八字方針,在打擊生產假冒偽劣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同時,注重對少數知名企業和正規生產企業的疏導和扶持。在這種背景下,由於排除了一些低價、劣質、冒牌產品的不正當競爭,這些少數的企業的銷量反倒提高了。許多外地客商和本地供銷員就像趕集似的向這些優勢企業集中,並出現了在企業門口排隊購買的經濟奇觀。

“永固廠”作為這少數的企業之一,也嚐到了因質量過硬而帶來的甜頭,加快了完成原始積累的步伐。這次震憾人心的打假治劣行動,使鄭曉超更進一步地認識到,“質量興企”和創造、發展自己的品牌對一個要持久、健康發展下去的企業是多麼的重要。既然如此,何不借這次契機,讓永固更堅強的站出來,走出去呢?

為此,鄭曉超響亮地提出了“一切為產品質量服務,一切為用戶著想,“創造永固自己的品牌”的口號,這種口號在當時別人認為是豪言壯語,說說罷了,但鄭曉超不僅僅是經常說,他也這樣做了。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他堅信付出總會有回報——總有一天,闖出自己響亮的品牌。盡管不少親朋好友苦口婆心的勸他:“現在形勢對溫州大大不利,你大可不必再堅持打溫州這塊牌子!”更有不少人指指點點,“鄭曉超該會神經紊亂了吧!”

麵對他們的言語,鄭曉超沒有爭辯,他知道在這個時候跟他們爭辯,自己的理由 顯得有點蒼白的。但他心裏十分清楚,雖然用“固”牌開拓市場難度要大得多,但憑著他的質量信譽,一定會獨樹一幟的。事實正說明了這一點。一路攀登一路鮮花。從購買第一台別人不願問津的價值五萬元的設備到生產出質量合格的產品,進而拿到樂清第一批國家鋁、銅鋁類電力金具生產許可證;從1991年將“固”牌商標進行注冊,到“固”牌產品被評為“浙江首選品牌”,繼而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和兩網改造推薦產品;從1985年年銷售不超過十萬元到現在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的業績,都反映了鄭曉超為創立自己的品牌,樹立永固的質量信譽所付出的努力。

為了跟上電力事業發展的潮流,公司還開發生產了熱縮附件,這種產品的開發,使公司實現了電力金具、熱縮附件的配套生產。現在,鄭曉超又在領導大家實施新的技改方案……。

同行競爭者極不情願地接受現實:鄭曉超已經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他們落後了。

俱往矣。如今,鄭曉超已經有實力向社會公布如下的資料:

浙江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樂清永固金具廠,1995年更名為浙江永固金具廠。

為了適應現代企業管理製度的需要,實現企業資產的優化組合,1991年1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準,整體改組為浙江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注冊資金2070萬元,固定資 產1000多萬元,廠房建築麵積10000多平方米,現有固定職工218人,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共23人。

公司技術力量雄厚,生產工藝先進,產品規格齊全,擁有45個係列800多個品種。年生產能力800萬隻,產值達3000萬元,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深受用戶歡迎。公司設備不斷更新,目前擁有國內最先進的C20N型銅鋁磨擦焊接設備,C - 50 型機械傳動式磨擦焊機,C - 250L 閃光焊接機,2XE5 - 315型交直流鎢極手工氬弧焊機,63T、100T、160T磨擦壓力機,X50A、X625 型銑床,16T、35T、63T 可鍛式衝床等等。設備完好率96%以上,生產試驗設備滿足電力工業部 GB2317 - 85 的有關要求。

公司質量管理體係健全,行之有效。1989年獲得了電力工業部生產許可證,1996年經電力部考核查列入電力部歸口企業,1996年又開始貫徹IS09000國際質量體係標準,1998年通過了ISO9002 質量保證體係認證。

公司管理走上了一個新台階,產品質量有了更為可靠的保證,為公司盡快邁進現代化管理的一流企業,與國際經濟接軌打下堅實的基礎。公司連續10年被評為先進企業、優秀企業和星級企業。1993-1998年連續被評為重合同守信用單位,1993年銅鋁接線端子獲得中國科技之光成果金獎,1996年固牌電力金具及熱縮附件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1997年電力金具被國家技術監督部門推薦為“1997年浙江首選品牌”,企業還在1996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國家中型鄉鎮企業”,並被列為電力部歸口管理企業。

盡管技術術語不少,但也正通過這些術語,反映出了鄭曉超能主管的企業能取得的輝煌成績,令我們不由肅然起敬,欽佩他的魄力和膽識。

然而,這份資料還有許多東西沒有提供,那就是,關於浙江永固金具廠在行業中的位置。早在90年代初期,一些生產銅鋁類電力金具的大廠家的推銷員就發現,他們的用戶名單正在悄悄地減少。開始,他們並不在意,他們當然知道,在溫州,有一家金具廠家,勢頭不錯。但他們覺得這隻是一家民營小廠,和國有企業形成不了競爭。

國有企業,家大業大,失掉幾個客戶算不了什麼。然而,有一天,當他們發現客戶的名單正在迅速減少的時候,就有點挺不住了,但也已經來不及了。有些工廠大意失荊州,出現產品滯銷和開工率嚴重不足。浙江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羽翼豐滿,優勢越來越強,市場占有率也越來越大。終於有一天,專業人士吃驚地發現並不得不承認,競爭局麵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優勢神不知鬼不覺地傾向了鄭曉超一邊。

根據初步統計,日前“固牌”銅鋁類電力金具市場份額在浙江省占80%,而在全國各大省市地區也達到25%以上。在電力金具行業(銅鋁類)昔日的國企老大哥們,已落在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後頭了。

在溫州,象鄭曉超這樣的功成名就者比比皆是,鄭曉超隻是大海中的浪花一朵。但,每個人的創業成功之道卻是不盡相同,各施絕技。

不少人想問問這個不顯山、不露水的鄭曉超。恐怕他也沒有細想,但有一點,他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從他創業一開始,就至始至終追求產品質量。在當推銷員的那個歲月裏,他吃盡了假冒偽劣產品的苦頭。所以,當他自己創造事業的時候,便緊緊地抓住質量不放鬆。

我們無需大肆渲染,大吹大擂鄭曉超的艱苦創業,過多描寫他如何擺脫困境塑造響當當的品牌。我們不如從他的性極特征去略知一二他事業的飛黃騰達。

我們也知道,他雖然不是傳奇人物,但他的事業發展又是這樣迅速如有神助。除了堅持質量意識以外,關鍵還在於他選擇項目的到位、準確和遠見。如果說,前者是所有成功企業家的共識的話,那麼後者則是鄭曉超性格獨特的素質所決定的。他選擇的項目,和我國電力發的總趨勢始終保持一致,好比一條小船,把繩索拴在一條大船上,跟著大船往前走。十幾年來,他的企業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開拓自己的產品,為社會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這種具有曆史性的選擇,在當時的產品推銷員中,是很少有人能夠做出的。但鄭曉超做出了,所以,鄭曉超抓住了時代的機遇。

他的絕招,也許就是這個——抓住機遇不放鬆!

財 富 點 拔

鄭曉超自己有一句人生格言:“沒有超越,就沒有發展。”為使企業邁上新的台階,為了祖國電力事業的發展,鄭曉超正在用他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來抓住機遇,創造人生的輝煌。

鄭曉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不懈拚搏從默默無聞的推銷員搖身變為大名鼎鼎的企業家。在羨慕他的驕人業績時,我們更應從他艱苦卓絕的奮半史中借鑒有利因素,以促進和提高自身的素質。

“大碗茶”故事

“先易後難”不是無能為力之舉,而是白手起家創業者的明智之擇。

一曲《前門情思大碗茶》,也許會喚起許多人的情思和回憶,北京人恐怕更不會忘記,80年代初,前門樓子底下,有一個20多名待業青年組成的賣茶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