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無敵(3 / 3)

1979年,領導決定讓尹盛喜帶領20多名待業青年出去自謀生路。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門路,怎麼辦?前門樓子下,南來北往絡繹不絕的商旅,每每經由此地,善於沒有茶館。隻能委身喝那不幹淨衛生的自來水,尹盛喜計上心來:何不擺個茶攤,滿足眾多行人的需求。於是,他籌借了一筆錢,實施和張羅起來,同時還賣些煙酒小件。

大碗茶是一個本小利薄的買賣。大柵欄貿易公司的總經理尹盛喜正是看中了茶攤小的優點:資金需要不多,國家和私人都不需投資太多,而且茶攤也特別活,了解的信息多。所以,尹盛喜從小處著手,他不怕企業小,資金少,認為隻要眼光遠,魄力大,什麼行業到手中都能賺大錢。大柵欄貿易公司正是依靠那一碗碗沁人心脾,清香爽口的大碗茶,日積月累,聚少成多,積攢的公司資本。

大碗茶的攤子小,但它卻特別靈活,有利於利用開放的商品市場,打“麻雀戰”。它的特點是機動靈活,薄利多銷,聚少成多。大柵欄貿易公司從前門到八達嶺,從北京到深圳,哪裏有買賣,就到哪裏設點;顧客需要什麼,他們就賣什麼。

這樣,既受顧客歡迎,資金周轉又快。他們在官商統得過死,尾大不掉的國有企業的縫隙間,不但生存下來了,而且“遊刃有餘”,把“弱小”的弱勢,變成“靈活”的優勢。幾年的功夫,在國家和私人都沒有投資的情況下,這個小茶攤就發展成為一個中等規模的商業企業。

如今,企業更是如日中天,氣勢逼人,職業二千多人,營業點遍布大街小巷,經營幾千種商品,百貨、服裝、特種工、飲食、家電等,一應俱全。並且固定資產以達五百萬,年營業額高達數千萬元。眾人矚目,一些生意場上的高手也讚歎不已,自愧弗如。

財 富 點 拔

“先易後難”講究的是“先易”。什麼樣的事情算是“易”的呢?賣大碗茶無疑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需要太多的資金、很高的技術。但是,光是事情本身容易做,也不算得上“易”。因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如果有很多人都做的話,競爭會非常激烈,那麼想做好它、想掙到錢,就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因此,除了事情本身容易做之外,“易”的另一竅門就是對這個事情最好是搞冷門,最大的好處就是競爭者少,對於一個企業經營者來說,這是最優越的條件。“大碗茶”的成功說明,經營“冷門”產品的確是白手創業者迅速起家的捷徑。

“大碗茶”的成功還說明:在商場上,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了一半。另外,認準了“易(容易做又冷門)”後,就應大膽地去做。

以信為本吳誌劍

吳誌劍,一個個人財富估計達18億元,擁有下屬公司數十家,總資產28億政華集團公司的老板,一個獲得江澤民、李鵬等中國領導人親切接見的傑出青年企業家,可以說是常人難及,很是成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位老總1985年闖深圳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卻是——同7個夥伴一起,整整撿了一個月的易拉罐。

吳誌劍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喜好讀書,寫作頗佳,然而運氣卻似乎不太好。1985年海後嚐試了各種工作卻無一成功:辦過文化俱樂部,被流氓給砸了;養過雞場,全病死了;水尼預製板廠因質量低賣不出去而關了門;電子管廠、食品加工廠等也相繼跨台。

於是,1985年她過完25歲生日後,吳誌劍懷惴800元同7個夥伴踏上了南下的火車,當時他隻想出來闖蕩一番,長長見識。

然而,深圳這個吳誌劍眼中能把士兵變成將軍的戰場,一下子就無情地把他給打蒙了,800元人民幣沒幾天就花完,吳誌劍和夥伴們隻好開始撿易拉罐,一撿就是一個月。還好吳誌劍並未氣餒,他堅信:這僅僅是在磨煉自己的意誌,機遇一定會來的。

這一天,吳誌劍背著一麻袋易拉罐拐過春風路時,看見牆上新貼了一紅榜。原來是一家商場要承包,他想也沒想。就走上前去把榜揭了下來。

走進辦公室,副總問:“包商場要8000元的押金,你帶了沒?”

他答:“我沒錢。”

“那你揭什麼榜?”

“就憑我撿了一個月的易拉罐。”

副老總看著這個自信的年青年,沉思片刻後就將這商場給了他。

說是商場,其實就是間鐵皮屋,而且很不起眼。為了推銷商品,他們主動送貨上門——一回給客戶送電冰箱,因為電梯壞了,吳誌劍二話沒說,硬著背上冰箱爬上二十多層樓,送到客戶家裏。

於是,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吳誌劍就如數交上了8000元的押金,半年後,他就買下了這間商場,8個月後發展成4家;到10個月時就成立了政華貿易公司。

就這樣,這群初到深圳時白天以揀易拉罐為生,晚上睡在公廁裏的漢子,憑著他們超人的毅力和過人的膽識,一步一個腳印,以小鐵皮屋,承包小商店。貿易公司,到今天發展成了擁有數十億元資產、近百家企業的大型集團公司。

財 富 點 拔

創富的道路千差萬別,但其中必不可缺乏的是“奮鬥”二字,透過成功的背後,可以看到血淚交織、榮辱共存的拚搏曆程,亦可窺見屈辱、窘迫、自信、自尊及自勵之路。

隻有在個人的奮鬥過程中,個人的堅毅、容忍、勤勞和機敏才能發揮到極致,從中亦可得知,在環境的逼仄、自我意誌激勵下,一個人可以擁有怎樣驚人的能量!

吳誌劍們便是始終以高昂的戰鬥姿態,用一般人三倍的腦力、體力和耐力,這才開辟了市場,把握了最初的機會啊!

信念無敵

花城書版社用特快專遞寄給我的《女人網三部曲》,當我手捧著它時,內心無比激動……手捧著書,我沒有著急地去翻開扉頁,而是將“她”捂在了胸口,如同捂住自己的孩子。不過,這“孩子”孕育、出世得太不容易了。

那是1995年的十月初,北方的陽光最燦爛的月份。可當我以一個“下崗職工”的身份走出六層的辦公大樓時的心情卻沒有像陽光那樣燦爛。雖說是我自己為了一個“計劃”而將自己“精簡”了;雖說我比別人早一步看到了國有企業科室機構其龐大臃腫肯定是不會長此下去的。但是,真的交了在宣傳科的那張辦公桌和鑰匙時,心裏真有點舍不得。

我16歲進製絲廠做繅絲女工,辛苦了11年後被調到了幼兒園做音樂教師,9年後又被廠領導委以重任來到了宣傳科幹新聞宣傳工作。也許工廠裏的女職工會明白,一個女人靠自己的工作能力坐到我那把工作椅上是極少的,可我,卻把“香饃饃”丟了!

盡管我的“下崗”與別人稍微有些不同,但還是感覺到莫名的惆悵和傷感。下崗第一天,早上醒來恰巧是6點鍾,我在一種下意識中忙不迭地穿衣服、洗臉、刷牙……當我看到摞在桌上的一大摞子書——我從辦公室抽屜裏帶回來的平時我自己的書時,才忽然頓悟,我不上班了……實際上,下了崗的一個星期之內,我一個字也沒有寫出來,天天對著我那用了幾年時間構思出的“三部曲”大綱出神……這時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因為,從這個月開始我就沒有分文工資了。

於是,我坐立不安地拿出一盤鋼琴曲放進收錄機內……聽任《命運》的旋律在我的小書房內回旋,我突然思路大開——我不能關起門來任自己瞎寫,我要到北京去考察文化市場,隻有了解了國內的文化市場,我才能達到自己的兩個目的——第一個是了卻自己的心願,將醞釀幾年的《女人網三部曲》寫出來;第二是我這個不拿工資的業餘作家要靠手中的筆養活自己。我不是太看重錢,而是首先要明白文化市場的狀況。

從北京考察文化市場回來,我馬上坐到了書桌旁開始了創作。我換了崗位——那便是創作。而且,這個“崗位”是我自己喜愛的、鍾情了半生的,應該努力去做好。速度很快,一個半月我便拿出了十萬字,創作狀態也很好。我每天與小說稿中的人物對話,忘記了吃飯是經常的事兒。

止當我創作進入狀態的時候,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天晚上,我正沉浸在我的《風網》中與主人公“四兒”同悲同泣,我媽媽來了,她說我父親病了。我當時不信,他前幾天還提著劍去公園練身呢!可是,第二天去醫院,他竟然自己不能行走了。經大夫檢查,他患了腦血栓,並被告知這種病可能在近期內加重。果然如大夫所說,住院幾天後他竟然無法自己吃飯了,給他一塊饅頭他都拿不住……我顧不得寫作了,天天去醫院陪他,可心裏卻焦急萬分。因為,大夫告知,父親這種病可能會三五年乃至十年八年地躺下去……我從小就體弱,又有先天性心髒病,加上月餘連續辛苦,便發起燒來……記得那天是1995年的陰曆臘月二十八,我一個人躲在醫院走廊盡頭的窗戶底下偷偷地哭……窗外,鞭炮聲一會兒稀一會兒密,與我的心情形成了對比。

我是獨生女兒,沒有兄弟姐妹與我分擔責任和痛苦……而且,由於爸爸單位效益不好,一分錢的藥費也不負擔,我隻要看到大夫送到我手上的催交費用的通知單就從心裏打顫。試想,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能有多少收入可供這麼成萬元地往裏“填”?何況我還有個上高中的女兒需供養……永遠無法忘卻,1996年的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床挨床地打吊針,因為就在年三十晚上,發燒一個月餘無暇治療的我,暈倒在了水泥地上……

終於,六天六夜的吊針之後,我的燒退下來之後,當我回家為爸做飯時,無意中的回來,使我看到了桌上我那還未完成的小說稿。我的心震顫了——我是為了這個才舍棄了工資和工作的,可我現在卻一個多月沒寫一個字了。這樣不行!我在心裏對自己說。於是,我便四處打聽找人去照看我父親。當然,我的舉動全家反對,他們認為我已經不拿工資了,再花錢去雇人太不現實,誰知道將來寫出的東西會不會成了一堆廢紙?可是,我骨子裏的“韌”勁兒上來了,我要拚一拚,試一試,誰的本事是從娘胎裏帶出來的?大作家也是從無名起步的。

“衝破了全家的阻力”,我雇了一個鋼廠的下崗男職工來照看我父親,因為我父親這時已經大小便不能自理,男同誌方便些。當我將300元錢遞到那人手裏時,他哪裏知道我也是一名下崗工人,那300元錢是我從朋友那兒借的。

對於我用“下崗”來實現自己的文學夢想的舉動,最反對的是我的媽媽,可是,我已經40歲了,“媽媽,我求求您理解我一次,讓我用後半生不太健康的身體為我最鍾愛的文學活一回吧!”

爸爸畢竟是過來人,看問題的眼光畢竟要遠一引進。但很理解我,也很支持我。每次我去醫院看他,他都拉著我的手說:“行了,我看見你就放心了,回家去寫你的小說吧!”可當我轉身時,他又用一雙期待的眼睛看著我:“孩子,你明天可再來看我呀?”我點點頭,讓淚水一滴滴流回心裏,走出病房,快跑了幾步來到大門口,撲在冰涼的水泥柱子上失聲痛哭……我知道我這個獨生女兒在爸爸的心目中是誰都無法取代的,我忘不了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他為了讓我這個幾歲的娃娃吃飽,硬是從本來就稀少的口糧裏省出幾個粗麵饅頭在星期天帶回家,可他幹的是鋼廠抬鐵水的活兒,有幾次竟然餓暈了……可我又不能十年八年地等下去,我自己的那個“計劃”已經等不起了。如果我真的什麼也不幹了來伺候他,全家將來又怎麼生活?

“好事多磨”,也許上帝有意識地在考驗我的意誌,在第一部小說有了15萬字,在我的構思“漸入佳境”時,我的腰壞了。我的腰病是陳年老病了,經常犯。開始還能堅持一兩個小時,後來15分鍾都不行了,而且每次起坐都需手扶桌子,忍著撕心裂肺的疼痛,最後,幹脆起不了床了……“起不了床我也要寫!”我的“韌”勁兒上來了。

在治療腰的兩三個月間,我趴在一張大木板床上,雙手撐著上肢完成了《風網》的後5萬字和《雨網》的前15萬字。趴著寫字,隻消十幾分鍾,雙臂便痛得撐不住了,情急之中我想了一個辦法,拿幾個枕著疊起來,半身趴在上麵,果然,輕鬆多了。說實在的,在家人和朋友麵前我從來不哭,我想讓他們看到我的脆弱。但心畢竟,人心是肉長的,經曆了太多的磨難,我在一個人的時候也通常用哭來釋放。每天的下午是我意誌最薄弱的時候,因為這時我累了一天的精力開始萎落了……電話響了,很準時,我拿起電話,“今天寫了多少字?什麼?才3000字?不行,太少了,再寫2000!”我一聽這話,雖心裏委屈,但精神卻上來了,創作欲望也高漲了……書出來的那天,我這位摯友真誠地說:“其實,我狠著心說那些話時,我也快哭了。但是,我必須訓你,那種時刻,你不需要眼淚……你說,我當時的行為像不像法西斯?”這個時刻,我哭了,為情誼而哭。

在書稿的第二部《雨網》創作期間,我隻要手中的筆一停下來,麵臨著的問題便是,那就是書稿寫完了該寄往哪一家出版社。因為,我不僅僅麵臨著毫無名氣,人家出版社不會理睬我的問題,還麵臨著生命能支撐多久的問題……我的心髒這時已被大夫亮了“黃牌”,用我的話說它正在“風雨搖曳”之中,一不小心,上帝也許會招我而去……此時此刻的我“孤注一擲”了,將三部小說的梗概寫出來複印了幾份,分別寄往了幾家在中國最有名望的出版社。很多人可能會說,隻要有出版社為你出版就已經很不錯了,你卻專來挑中國最有名望的出版社,可是我認為自己拿生命換來的東西應該要無比珍惜。

花城出版社並不是第一個做出反應給我答複的,但卻是最認真最誠懇的。當時,他人沒有允諾我什麼,隻想看了書稿再定。

也許書稿“來”得太不容易了,我將稿子打好包準備郵寄時又拿回來了,為什麼?怕寄丟了。我四處打聽誰去廣州出差……終於,一個好友恰去廣州辦事,我便委托了他。但是,當人家來我家拿稿子時,我竟然極其自私地叮嚀:“丟了什麼也別把我的稿子丟了?”“這是你的命,我怎麼能丟了?”幸虧人家能理解我。

稿子捎走了,如同將我的心被捎走了一樣坐立不安。我忐忑不安地等待著……一個月後一天晚上的九點鍾,我正在書桌旁寫我的“三部曲”的第三部《雪網》,正在為了書中的主人公珍珍該如何尋找自己的歸宿而舉棋不定……這時,電話鈴聲響了,電話是花城出版社副社長謝日新先生打來的。他說:“你的稿子我看完了,感覺不錯……你的語言流暢,藝術感覺特別好,希望將另兩部稿子寄來……”我在想,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夠一起來和我分享這快樂,那該有多好。我一個人關門來到外麵,星星、白楊樹、小路,構成了一幅多麼迷人的圖畫……我想起了趴在床上寫書的日子;我想起了爸爸期待我守在他身邊的目光;我想起了為爸爸治病欠下的債務;我更多的是想起了那些理解我的兄弟姐妹們,他們也是工薪層,也缺少錢,但他們還是鼎力相助了我,並輪流去照看我父親;我甚至想起了一個小姐妹,為了照看我父親冒雨去卻淋病了,發了十幾天的高燒:我憶起了文友張宏森,雖然他正在《車間主任》的創作繁忙階段,仍然通宵不睡地看完了我的稿子。是他,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文品什麼是人品……那一天,我從外麵歸來時已是晚上11點了,夜深了的馬路上,我的腳步很清晰,我甚至聽到了自己那不規則的心跳聲……家人已經睡下了,他們不知道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我躡手躡腳地來到了我的小書房中,抱起我平時最鍾愛的一個大布熊“橙橙”,讓它毛絨絨的臉貼著我的臉平靜了一會兒……這天晚上,我寫到夜裏兩點,並且沒有感到絲毫的勞累。因為,我終於看到文學以一張慈祥的麵孔向我走來;我終於看到了我勞動的果實正在枝頭上成長……

3部書稿都捎到出版社,被肯定之後上報廣東新聞出版局的那段日子也挺難熬的,因為那是決定我前途命運的日子。整整40天,這40天對我來說比4年還長……用什麼辦法來平息心中的不安呢?寫作!我這時又夜以繼日地趴在了我的那盞小孤燈下。在這40天裏,我拿出了一個6萬字的中篇小說《普通故事》和一個5萬字的中篇小說《心靈有約》。

出版社得到出版局正式批複的日子是7月,一個灼熱流火的日子裏,我收到了傳真。我新聞界的好友為我喜悅得沉不住氣了,爭相在《淄博日報》、《淄博聲屏報》、淄博電視台、淄博人民廣播電台等報道了這個喜訊,但是,我沒敢告訴我的爸爸媽媽。一則爸爸這時正處在彌留之際,意識已經不清醒了;二則媽媽正處在痛苦之中,我怎能去打擾她?可是,一個看著我長大的李伯伯沉不住氣了,拿著報紙來到了爸爸的病床前,一字一句地將好消息念給了他聽。讓人不敢相信的是,我爸爸聽了後竟然笑出了聲,並很清楚地吐出了這樣一句話:“我女兒為我們家爭光了……”我回轉過身偷偷地抹淚,並為自己不能時時刻刻守在他身邊而內疚。3三後,我親愛的爸爸去世了,他還沒來得及看他所生女兒的書,這對於我是終生遺憾。

清明節到了我手捧著一束花和3本書來到爸爸墓前,“爸,一束花表示我對你的孝心,3本書表示我沒有辜負你的教養,爸,九泉之下希望你能安寧。”

財 富 點 拔

想辦成一件事一帆風順無異於天方夜潭,不太可能。若遇到困難別打退堂鼓,或轉移目標,或不能全力以赴,最終都會失敗,達不到目的。所以,隻要認定目標,一定要堅持到底,百折不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