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拚才會贏(1 / 3)

1996年元月,田晚霞又一次“下崗”了,所不同的是,上次下崗是被迫的,而這一次下崗是主動申請的、為了開創一片新天地,田晚霞決定下崗。田晚霞將自己打算在西安開汽車護理店的想法告訴了老板後,老板很支持。於是,田晚霞結束了兩年多的打工生涯,回到了西安,開始用勤勞的雙手編織她的老板夢。

春節剛過,西安的早春依然寒風襲人。田晚霞到鹹陽姐姐家去串門時,途經鹹陽防洪渠,發現旁邊有一個布滿糞便的大坑,大約有一畝多地。這裏緊靠公路,公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田晚霞突然意識到,在這裏開一個洗車店,生意一定很好。於是經過一番努力。鹹陽第一家美國“龜博士”汽車美容保養屋就這樣開張了。

田晚霞心裏明白,汽車美容保養屋要取得生存和發展,一要靠過硬的產品質量,二要靠優質服務。憑她對美國龜牌產品的了解,前者不成問題,後者將取決於她自己的努力。大家都知道,擦車,洗車是一種既髒又累的活兒,並且價錢極低,田晚霞並不因為自己是發起人,老板,而呆在一邊,相反,她卻主動地清車,洗車,一天下來,累得骨頭都要散了,但她心裏,卻想到很快樂。田晚霞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周到的服務,使“龜博士”汽車美容一下子在鹹陽轟動了,不到一個月便收回全部投資,接著又很快發展了幾家連鎖店。

由於“龜博士”在鹹陽的巨大成功1996年美國“龜博士”汽車用品公司總裁赴陝考察時,對田晚霞大力稱讚,決定起用田擔任“龜博士”係列產品陝西獨家總經銷商。

在鹹陽的汽車美容陣地得到鞏固以後,田晚霞又謀求在西安得到更大的發展。她騎著自行車跑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最後在西稍門老機場附近看中了一個無人問津的垃圾堆。又一場創業之站打響了……1997年7月8日,西安索喬海辰汽車用品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業,田晚霞擔任了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開業之後,公司生意興隆,客戶日增。現在公司已擁有15名員工,4名管理人員,總資產高達70多萬元。

田晚霞成功了,多年的老板夢終於在今天成了現實除了感到創業的喜悅之情之外,田晚霞更多的是感到自己經曆的種種艱辛,並且始終惦念著像當初自己一樣的下崗職工。

田晚霞的事跡被新聞媒介報導以後,許多下崗職工手執報紙,找到公司求教。田晚霞來者不拒,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提供的各種幫助。她先後舉辦了38期汽車護理培訓班,培訓學員300多名。在培訓班上,她的第一堂課就是“洗腦子”,轉變擇業觀念,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下崗職工:不要怕丟麵子,不要怕吃苦,要敢於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哪裏有生存的土壤,哪裏就有成功的希望。田晚霞還從技術上和資金上積極扶持下崗職工。她毫無保留地把汽車護理的錄像帶放給下崗職工看,直到他們學會為止。陝西省銅川市商務局一位叫張寶玲的下崗女工在培訓結束時,購置了10000多元的汽車護理用品,對田晚霞說:“我來時沒有帶現金,先把我媽一個4000多元的存折壓在你這裏吧。”田晚霞見這位女工很誠實,就放心地說:“不用壓存折了,等你有了現金再還吧。”一個月後,張寶玲笑容滿麵地來到了公司,大老遠就衝著田晚霞直喊:“老板,我來看你來了!”原來,張寶玲的連鎖店在銅川開業後,生意紅火,已經收回了全部投資,又來購置新的汽車護理用品了。

目前,田晚霞已先後在西安、鹹陽、寶雞、銅川、韓城和陝南等地發展“龜博士”汽車美容連鎖店30餘個,安置100多名下崗職工重新實現再就來。

在一般人眼裏,到田晚霞現在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可以滿足了,可是,田晚霞有更遠大的計劃,她在勾畫著新的藍圖,為更多的人服務,在虎年她要把公司再擴大一些,在陝西各地再搞幾個新的聯鎖店,再安排一批下崗職工,為今後發展集團化企業打好基礎。

田晚霞曾經在一次報告會上講到,她不幸為企業的第一批下崗者。按照一般人的常識和標準看,下崗的確是“不幸”的,誰能說下崗是件好事呢?但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是,如果沒有當初下崗的田晚霞,也就不會有今天當總經理的田晚霞。當筆者問起田晚霞這個問題時,她笑了,坦誠地說:“當初確實認為下崗是不幸的,現在看來,倒的確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了。”

我們從田晚霞的事跡可以看到:一方麵,隨著產業結構和國有中的企業的發展,下崗已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麵,下崗讓那些下崗職工有更多的機會,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特長,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

田晚霞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事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西安市和陝西省的黨、政、工領導同誌多次看望、慰問田晚霞,鼓勵她辦好企業,吸納更多的下崗職工。西安市總工會、陝西省總工會先後授予田晚霞“下崗職工再就業先進個人”光榮稱號,並通報表彰。

越來越多的下崗職工和熱心朋友通過書信、電話和田晚霞建立了聯係。田晚霞,這個普通下崗職工的名字,已經像一陣春風吹遍了古城內外,吹遍了三秦大地,吹到下崗職工的心坎裏。

田晚霞,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名字,而是成為了一種希望,一種寄托,一種期盼,一種象征,緊緊和下崗職工再就業連在了一起,使人猛醒,讓人自強,促人拚搏,催人奮進,激勵著每一個下崗職工腳踏實地地去走自己的路。

財 富 點 拔

魯迅先生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實際上,創業何常不是這樣呢?路就在每個下崗職工的腳下。

一位勞模不平凡的經曆

1992年11月,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第二帆布廠出現了一個爆炸性的新聞——省、市、區勞動模範李翠花下崗了。

當初的帆布廠,是礦區引人注目的省二級企業,李翠花在十幾年的擋車生涯中,早來晚走,勤學苦練,潛心鑽研,總結出了“十五字工作法”和“三勤三快操作快”創出了全廠兩萬米無疵布的最高紀錄。也在這一年,她在廠子組織的勞動競賽中連拿兩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又批準她加入了黨組織。1988年以來,連年被評為局、區先進生產者,優秀共產黨員,1992年,獲得邯鄲市和河北省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真實的生活有時極富有戲劇性,就是這樣一個為工廠的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勞動模範,在企業倒閉停產的現實麵前,也被迫下崗了。工廠可以停上,但填肚子的嘴巴不能停呀,求生的本能,使許多下崗職工使出了應變的招數,有的出去打零工,有的出攤做買賣,有的出車跑運輸,人們在各顯神通,企圖尋求一條能夠使自己得以生存的門路。

勞模這頂桂冠,使這位下崗女工的精神承受著無形的壓力。盡管日月難熬,但光明似箭,在家整整呆了20天的李翠花再也坐不住了,冷酷的現實在幫她尋找著自己的感覺。

要生存,先把淚擦幹。她毅然走出家門,與下崗的姐妹們一起進了商海,在街上擺起了地攤。

為了生活,李翠花在一市小門口擺了個小攤,巧的是,這個地方就是她上班時經常出入的地方,也是她曾經手捧獎狀和領導合影的地方,要是遇到熟人,領導………,她為敢再想下去。正巧,這時一位領導從大門走出,徑直走到翠花跟前,連喊著她的名字邊與她握手,翠花不好意思地低聲說:“沒辦法,我隻好出來擺攤,是不是給勞摸臉上抹黑了?”那位領導忙擺手糾正翠花的說法:“勞模怎麼啦?勞模也得吃飯啊!”幾句話說得翠花心裏熱乎乎的。

有一天,原廠工會主席對李翠花說:“你不是有一手服裝裁剪攤的好手藝嗎 ?”搞個服裝裁剪攤總比擺地攤強吧,你試試。工會主席的話一下子提醒了李翠花:為什麼不在服裝裁剪上做點文章呢?

經過兩天的緊張籌備,李翠花在廠門口支起了服裝裁剪攤,還真行,每月的收入比在廠裏上班時強多了。工人們羨慕地說:“翠花,你又有飯吃了,你現在是丟了鐵飯碗,又抱上了金飯碗。”

隨著收入的增加,李翠花的心中卻又出現了難於平靜的波動,她想到了許許多多和她當初一樣下崗之後謀職無路的姐妹們,於是她找到幾個謀職無路,生活困難的姐妹說:“我提議辦個服裝加工廠,通過辦廠把待業在家的工友帶起來,讓大家都有活兒幹,都有飯吃。”

人和人的心是最遠的,又是最近的,真誠便是中間的通道,正是因為李翠花的真誠,打動了這些待業在家的下崗女工,她們決定和翠花一塊幹。

要辦廠,可不是件容易事,資金、場地、設備從哪兒來?李翠花早胸有成竹。沒有機器設備,她首先把自己家裏的兩台機器搬出來,又多方做工作,把娘家婆家親戚朋友家的機器抬到廠裏。李翠花的創業精神感動了廠領導,廠領導不僅批準了她的辦廠申請,還騰出了六間庫房供她們做車間,並提供2000元資金幫助啟動生產。

李翠花所招的工人全是下崗待業女工,大都沒有一點縫紉基礎。為幫助她們掌握技術,她就手把手地教,幹的活兒達不到要求就拆了重做,直到全部合乎質量標準“創業難,難的是誌氣和毅力,兩年多來,李翠花經受了企業的艱難,靠自己的拚搏,靠自己的奮鬥,這個小廠生產加工各類服裝一萬多件(套),完成產值八萬元,流動資金由2000元增加到3萬元,15名職工不但工資有保證,還向總廠上交5000元,李翠花初步實現了自己與工友都有飯吃的意願。

初步獲得成功之後,李翠花並不滿足,他還要攀登,攀登另外一個新高點。

1996年5月,李翠花得知峰峰礦區第一服裝廠由於嚴重虧損,已經停產。她像一個跳高運動員,在躍過一個標高後,又瞄準了新的高度,她要承包這個廠。

聽說她要承包第一服裝廠,與她一起從艱難中走過來的姐妹們都替她擔心:“那明明是去填坑,還要以個人資金擔保,風險太大了。”丈夫彭連增知道翠花的脾氣:不管幹什麼事,非要幹好。但丈夫還是語重心長地提醒妻子:“你可要做慎重的權衡。”“創辦小廠的成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價值,看到了現代企業的發展方向,人生能有幾回搏?讓我再去拚拚吧。”丈夫從心裏讚許妻子的話語,但又為她捏著一把汗,他竭盡全力為翠花的承包方案做著準備。

1996年5月8日,她正式走馬上任峰峰礦區第一服裝廠廠長。

進廠第一天,展現在李翠花麵前的是一個停產企業的爛攤子。停水、停電、斷通訊,能使用的設備隻有十六台,各種貸款127萬元,加上利息等債務約500萬元,企業欠職工工資64萬元。

事情發展的殘酷性不容李翠花多想,她果斷地提出了服裝廠發展的三條思路:先籌措資金啟動生產;再收回人心上崗頂班;三要整頓紀律狠抓管理。

翠花幾乎把所有能夠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終於有了資金,就有了開工生產的基本條件。她承包後的第十天,停產兩年多的第一服裝廠的機器又轉動起來了,40多名待業在家的職工第一批上班頂崗。

在企業管理製度的整頓上,她對勞動收入分配進行了大膽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工資級別,實行計件工資,幹什麼活兒,掙什麼錢,多勞多得,調動了職工多幹活、幹好活的積極性。“辛勤的園丁終於用自己的汁水換來了鮮花和果實”。從5月份開工到年底,已生產加工各種服裝11000多件(套),實現產值26萬元,上交利稅6000元,工人共開工資8萬元。李翠花緊鎖著的眉頭舒展開了,她的臉上掛滿了欣慰的笑容,她又幫在街業的困境中掙紮的下崗工人重新就了業。

1996年的秋末,中央電視台《’96秋天的故事》節目播出了李翠花下崗不失誌,為了再就業而艱苦創業,不斷拚搏奮進的事跡,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社會上引起了強大反響。全國各地寄來了不少信件,他們紛紛表示對翠花的讚許鼓勵和支持。

李翠花永遠不會忘記,在初辦小廠時,在資金緊張難於周轉的危難時刻,是區主管工業的領導多方籌措,親自為廠子送來一萬元錢,雖然資金不多,但對李翠花來說卻有著春雨貴如油的感覺。

李翠花不能忘記,區委、區政府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設法從區財政為她拔款十萬元,又協調有關部門,先後幫她解決了工廠因停產而造成的供電、通迅、用水等應急問題,使工廠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恢複生產。

更使李翠花難於忘懷的是,1996年11月29日上午,一道電波傳來,她拿起話機,話筒裏傳來一個親切的聲音:“我是程維高,從電視上看到你下崗再就業的事跡報道,很動情,你為全省下崗工人再就業帶了個好頭。現在廠子經營情況怎麼樣?攬得什麼活兒?資金怎麼解決的?有什麼困難?我現在最大的困難是資金短缺,由於廠子以前是虧損停產企業,從銀行貸不出款………“這樣吧,我想法幫助你解決30萬元的貸款資金,先償還借別人的貸款,再幫你解決一部分流動資金,擴大生產。”

聽到這裏,李翠花的眼淚奪眶而出,世上還有比理解更珍貴的東西嗎?她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忙說:“太謝謝您了……”李翠花哽咽著說不下去了。電波沒有斷,話筒裏傳出了少委書記繼續詢問的聲音:“廠子規模有多大?有多少工人?固定資產有多少?給你的資金要籌劃好用,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地來,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可以找我……”

12月8日,省長葉連鬆與市委書記、市長一起看望李翠花,並題詞勉勵她:“下崗不失誌,自強自立創新業,為強區富民做貢獻。”此時的李翠花再也說不出什麼,她握著省長的手隻說了一句話:“我知道,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我們下崗工人……”她萬言哽喉,再也說不下去了。

是的,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下崗街業的工人,我們的國家機關沒有忘記下崗工人,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省、市委領導的關心下,由省勞動廳調拔的40萬元生產自救資金和市政府的30萬元扶助資金已相繼到位,區委、區政府正與李翠花一起謀劃新略,啟動好這批資金,讓更多的下崗工人再就來。

李翠花在想什麼呢?她又有了新的攀登目標:要抓住機遇,利用環境條件和自己的特長優勢,推出質量高、品牌新的拳頭產品,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走出困境的進擊,又給她於新的啟示:要生存,先把淚擦幹,走過去,前麵是個天。

財 富 點 拔

俗話說:“窮,窮不過一世”,人的一生之中不可能沒有挫折和失敗的時候,但隻要振作精神,立誌艱苦創業,在失敗之中總結教訓,在勝利之中探求經驗,不懈奮鬥,就會有結出勝利之果的那一天。

真誠到永遠

經商活動中,真誠的行動,良好的信譽,嚴格遵守商務原則和職業道德,是經商者贏得顧客信賴,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脫經而出,大獲全勝。

1988年,趙小虎擔任益民商店的經理,接下了一個不景氣的攤子。該店是經營建材商品的的,剛剛從虧損的境地爬出來。怎樣才能使商店擺脫危機,走出困境賺一筆呢?恰在這時,趙小虎從一個朋友那裏得知,北京陽春磁磚廠召開訂貨會議。“陽春”牌磁磚在運城家喻戶曉,路人皆知,趙小虎的益民商店根本排不上號,因此他們沒有邀請他參加會議,但趙小虎沒有氣餒和放棄,他千方百計尋找參加訂貸會的辦法。

訂貨會召開那天,趙小虎使出渾身解數,終於通過層層渠道弄到了一個代表證。按慣例,訂貨會上,廠家照例要向經濟單位征求產品質量及其他方麵的意見。趙小虎想,像我這樣的小店,廠家根本不會注意,最好的結果能喝口湯就不錯了,得想辦法引起廠家的注意。

座談會一開始,趙小虎就第一個站起來發言。這一舉動果然引起了廠家的注意,他是誰?哪個單位的?趙小虎侃侃而談,從磁磚的性能到質量,品種到花色,足足談了二十分鍾。果然,廠家找上門來和他接觸,探聽虛實。趙小虎見初步目的已達到,便如實相告:我的商店是個小店,資金不雄厚,名氣不也大,我不請自來,一是仰慕貴廠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信譽;二是想求貴廠扶持我們一把。

趙小虎的開誠布公,實事求是,贏得了廠家通常客戶在介紹本單位的情況時總是信口開河,添枝加葉盡量好活,很是離譜。

可今天碰上的趙小虎,竟然如此坦誠地介紹了自己商店的實情,這樣的客戶值得信賴,廠家當即表示可以商量。最後,趙小虎終於和陽春磁磚廠達成協議,磁磚廠先給趙小虎發3萬塊磁磚貨到後半個月內付款,之後再訂20萬塊磚的合同,數天之後,磁磚廠的3萬塊磁磚如期到貨。由於趙小虎回來之後事先做了一些宣傳促銷工作。3萬塊磁磚運到後不到7天就售出了兩萬塊。趙小虎當即將貨款彙給廠家,雖然沒全付完,但按規定他已早付了8天,餘下的貨款保證10天之內彙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