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學修煉智慧3(3 / 3)

“凝神集一”,也就是古代聖人的“惟精惟一”、“全神貫注”的道理。天地位一,人心定一,盛德立一,事功成一。凡是二三心,二三德,二三業的人,什麼事都難以成功。誌以集中於一而專,心以集中於一而定,氣以集中於一而靜,神以集中於一而明。再者,學以集中於一而精,藝以集中於一而工,力以集中於一而強,事以集中於一而成。自古以來的聖賢豪傑,沒有一個不是專心一誌,集中全神,致力於自己的目標。

古代哲士說:“集中於一足以成就萬事,誌向定於一事,並以全心全力撲上去,不避險阻,不辭艱苦,不計患難,不計得失,不易生死,雖有移山倒海的大難,也能妥善地解決。”又說:“用精深的學識,用堅持的恒心,運用精進的力量,便是金石也可開,豚魚也可格,還有什麼做不成的事呢?還有什麼難以造就的神聖呢?”

集中於一的學問,在於凝神定誌,以做到“心不動,氣不動,念不動,神不動”為主要。做到這四不動,便可以達到無聲無息無思無慮的境界,而一也不見了,純粹是一片天清地寧的景象。

古代的哲士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又說:“一心不動,天地可格。”金石為開,所以丹道可以通神;天地可格,所以念佛便可成佛,這些便是小事情。所以我們求學問辦事情,不去集中精力,不去全神貫注,想使自己有很高的成就,能辦到嗎?

孟子曾經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吃著也不知道其中的味道。”這就說明了分心神馳不能做好任何一件事。

3.規劃藍圖,戒頭緒紛雜

有大誌的人辦大事,辦大事的人有方、有圓、有計劃、有安排、還有一定的程序。一般的程序是:誌願、意圖、計劃、行動、力量、效果。沒有雄心大誌,就不會有超越時空的大意圖;沒有超越時空的大意圖,就不會有無可比擬的大計劃;沒有無可比擬的大計劃,就沒有堅定、果敢的宏偉行動與力量。不這樣,就難以取得偉大的效果,從古到今,都是這樣。所以說計劃是行動之母,而行動又是成功(效果)之母。

黃帝的百戰征討,周公的禮典政製,秦始皇的修築長城,隋煬帝的開掘大運河,都是為子孫後代的偉大行動。它們都影響著國家民族的千秋後世,如果他們沒有遠大的雄圖和計劃,就不會有那樣大的力量,也不會取得那樣巨大的效果。

英國的百年戰爭,法國的大革命,美國的獨立革命,中國的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維新,土耳其的複興運動,都是由於領導者有遠大計劃和宏大的誌願,才有那樣劃時代的豐功偉業,成為後世所景仰的紀念碑。

同時,在一個遠大的計劃之中,每一件大事都有它的計劃,分門別類,按部就班。而每一大計劃又有若幹階段的獨立計劃,每一獨立計劃,前後彼此,都有著密切的聯係,並且是相互銜接的。

例如一次戰爭,應有整個計劃,而每一次戰役,又有每一次的計劃。一個國家建立後,有整個建設計劃,而每一部門,又有每一部門的建設計劃。如政治建設計劃,經濟建設計劃,農業建設計劃,教育建設計劃,國防建設計劃等等。

計劃中又有按時期、種類的分別計劃,國家是這樣,個人也是這樣。一個人有一生的計劃,一年的計劃,一日的計劃,一件事又有一件事的計劃,然後按計劃行事,按時計功,自然有所成就。

4.奇謀縝密,戒疏忽泄露

古代兵書雲:“謀政謀兵,謀敵謀友,謀戰謀和,謀進謀退,都要以近於神秘為上策。守住了這個秘密,使敵人不知道;使和了其中的妙計,使敵人不能測定,這就是作為謀略學中的神秘原理。”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事與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也越來越微妙複雜,科學越達上乘,攻防的法門也就越趨向神奇玄妙。

凡是重大事情的策劃之際,它的秘密性就更加重要。戰略與政策謀略獲勝的秘訣,全在於乘敵人不防備時出奇製勝。而出奇製勝的法寶,一在於計策的周全詳備,二在於嚴守機密。所以《易經·節爻》中說:“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孔子說:“禍亂所產生的原由,就是以語言作為階梯,做君主的不縝密就會失去大臣,做大臣的不能保守機密就會喪身,重大的事情不能保守機密就難以成功,所以君子縝密,而不輕易說出話來。”

老子說:“魚不能脫離深淵,這樣才能受到保全,國家中的精良的先進武器不能隨便展示給人們。”

因此,凡是謀略,務必是絕對保持秘密以至於神鬼莫測,所有行為都是玄妙神奇不測。不僅是出乎敵人的意料之外,而且是出乎天下後人的意料之外。這樣才可以說是“神秘”了。

對於攻戰、防守、進退,都能保守秘密,使敵人不能預測,無以應對,就是製勝的原理。

鬼穀子在《謀篇》中說:“聖人的方法在於隱蔽與匿藏。”又在《摩篇》中說:“聖人的謀略在於暗處所以說神妙,成就於明處所以說神明。”

在事業上,我們的原則是,盡量探求他人的秘密,而全力隱藏自己的秘密。尤其在籌劃大謀略、大計劃時,更加如此,所以薑太公在他的兵法中著有《陰符》、《陰書》的篇章,並且明白揭示“神機鬼蔽,是陰陽相勝的道術。”這不能說他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揭子在《兵經·秘篇·二十八》中說:“一個計謀的成功在於能重守秘密,失敗就在於泄密。所以軍事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嚴守機密。用一人做的事,不能讓兩人知道;明天的行動,不能在今天就泄露出去。仔細地推敲計謀中每一細節,謹慎得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所作所為都能保密,還要防止在言談中泄密;在容貌上要做到不露聲色,還要小心表情上泄密;表情上做到了隱藏不露,還要當心在說夢話時泄密。部隊在行動前一定要隱蔽企圖,用誰執行任務先不告訴他。如果某些可以說的,也不妨先說,以表示對他的信任,常常與他開誠相見,坦露一些秘密是為了更好的保密。”

曆史上,因稍一疏忽,泄露了機密,而前功盡棄的事實比比皆是。所以鬼穀子在《摩篇》中說:“掩蓋隱匿起來,隱藏改貌逃脫在情理以外,使人不知、鬼不覺,這樣的人成就事業而無禍患”。

5.審時度勢,戒猶豫不決

老子說:“君子得到時機就利用,得不到時機就創造時機而做。”

孔子說:“天下清明就出任做官,天下昏暗就抽身隱退。”又說:“君子博學多才,深謀遠慮,修身走正道,以便等待時機的到來。”

荀子在《天論》篇中說:“期望著時機而等待它,遠不如順應時機而使用它。”

兵法上說遲疑猶豫,比不去做的害處還要大得多。然而,沒有可乘之機,又怎麼辦呢?隻有創造時機。如果創造時機的條件不成熟,又怎麼辦呢?隻有等待時機了。

時機稍一放鬆,就會一閃而逝,一閃而逝就不會再來了。曆代以來,因為決心遲疑不下,做事猶豫不決而失去了時機,由於失去了時機而大敗的事例,不可勝舉。這就使得我們非得慎重又慎重,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了。

漢楚相爭的時候,韓信的實力極大,完全能左右漢楚的勝敗。蒯通便對韓信說:“當今漢楚二王的命運,就決定在你的手中,你為漢而漢就會勝利,為楚而楚就會勝利,我願對你推心置腹,用出肝膽,報效計謀,又恐怕你不聽從!你如果誠心聽從我的計謀,就會兩利都有,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這樣的形勢哪個也不敢先動。

“從天下的聖賢來說,擁有很多的軍隊,踞有齊國的地盤,從燕趙兩地空虛的地方出擊,從而就控製了後方。因順人民的希望,西鄉為百姓請命,達到了人民的要求,這樣天下就聞風而起,都來響應你,還有哪個敢不聽從呢!

“割取大片疆域,以分封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德,都會到齊國來朝拜你。根據齊國的原地,有膠泗的地方,又懷德於諸侯,都深深感激,崇拜你,天下的君王,都會到齊地來拜見你的。聽從天道,你不奪取,反而會受到罪過,時機到了不去行使,自己反而會遭禍殃。希望你慎重考慮吧!”

依照當時的時局,韓信的勢力,足以有稱霸的資本。如果聽從了蒯通的話,就會居人之上,成為一代霸主,而不聽從蒯通的話,就會居人之下,受製於人,這是必然的。

韓信還在猶豫不決,幾天後蒯通又對他說:“聽從,就是諸侯的大事業,計謀的大事,就在於時機了,錯過了時機,而能永久處於安穩的地位,少見。聽從就不會失去一二,並不以亂言,計謀不能失去根本,不可以紛說。隨同你的將士,失去了萬乘的權機,也隻好守住十擔的俸祿,難望有卿相的位份了。

“所以懂得時機,就要決斷。猶豫不決,是事業的大害。隻看到小小的計謀,卻失去了天下的大數。已清楚了,卻不敢去做,是百事的禍害。

“所以說,猛虎的猶豫,還不如蜂蟲的致螯;駿馬局促不前,還不如駑馬的安步。雖然有舜禹的智慧,默默不言,還不如聾啞人的手勢指點。唉!功勞難成,卻容易毀敗;時機難得,卻容易失去。時機呀,時機!不會再來了,但願你細致考察吧!”

然而韓信卻始終不果斷,不能下決心背叛劉邦,最後終免不了被劉邦殺害。如果韓信當時聽了蒯通的話,鼎足而立,再招攬天下的賢人哲士,收服天下民心,大業必定是韓信的,決不會是劉邦的了。

6.謹言慎行,戒拖泥帶水

正麵陳辭、反麵陳辭、側麵陳辭都作為有效的說話方法,在運用時;以慎重的態度對待它,不費多大力氣就能達到目的。這三條原則中,第一條與第三條,都是要避開與對方的意見正麵衝突;在提高對方自尊心的前提下所建立的。

富蘭克林為了提高他人的自尊心,不僅從來不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而且從來不以自信的口氣、堅決的語氣說話。要想使他人在你的教訓與指示的方式下談話,要他自己認為是錯誤的而拋棄原來的主張,是難得做到的事。

你如果隻從大道理上,表示你是絕對正確的,隻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而難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富蘭克林曾經對他一生的談話方式,做了總結:“當我與人討論到能引起爭辯的任何問題時,我是從不說當然、無疑、或者其他絕對肯定的詞句,我已經習慣於用也許是,或者大概是,以及我想以為是,再就是我的觀察與見解沒有錯時,就是當如是等種種說法。”

如果像這樣,便能使你牽著別人的鼻子走,並使他感覺到你不是在牽著他的鼻子,這樣才能達到預想的目的。

不管與什麼人談話,最好是簡明扼要,能很有分量地擊中要害。不能哩嗦、拖泥帶水,使他人花費了半天時間,半身力氣,還是摸不清門路。

提綱挈領,把十句話的意思,在必要時總結為一句話說出來,這一句話表達的力量,比十句話要強得多。

俾斯麥曾經說過:“凡是有人同我說話,務必要三分鍾說完。”因此,他曾經有幾條很有價值的規則,即“字句越通俗易懂,印象力越強”;“無論怎樣一件紛繁複雜的事情,必須選擇隻需要幾句話,就把心底的話全部表達出來。”他最討厭人們在他那兒長談,或者把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或是用繁枝末節來拖延時間。

在他手下工作的人員,必須能在十分鍾內,把一本一百多節的法律草稿,或是政治文件寫出一個報告,他要的人就是要精幹。像這樣,既不浪費精力,也不浪費時間。

總的說來,談話的應用,必須因人而異,因事而定,因時間而定,因地點而定,因物體而定。見機會而作,作而合理,合理就能感動人。最後還能總結出幾點:一、要知道人們的全麵,被人了解的少數。二、多提問題,少發表主見。三、多引據資料,少做主觀判斷。四、發動要由自己作主,多詢問對方及他人的意見。五、多注意對方談話時的態度、聲色與氣色。六、多注意對方上下的間隙與說話中的時間。七、多注意對方關鍵問題的所在。

7.量力而行,戒目光短淺

1976年6月,中東戰爭爆發,東西方交流的海上門戶蘇伊士運河一度因之關閉不通。日本和西方國家在中東購買的石油不得不遠途跋涉好望角,然後運回本國。這種運輸模式以及對石油需求量的增長刺激了石油運輸業的發展。各航運公司眼見經營石油運輸有利可圖,竟相購進油船。石油運輸業一時之間蜂湧群聚,成為世界船運業的一大奇觀。

然而在挪威的卑爾根,卻有一個年輕人對此有自己的獨特看法。他就是後來任挪威船廠協會董事長,被評為挪威1977年最佳企業的耶伯生船運公司的擁有人——阿特勒·耶伯生。當他年僅31歲的時候,老耶伯生去世,給他留下一家小船運公司。這家公司隻擁有7艘船,力量極其弱小。其父在世時,眼見石油業佳話頻佳,亦不甘人後,傾力購進三艘油輪,希望藉此打入世界石油運輸業以擴展業務。這3艘油輪雖然耗費公司微薄資本的大部分。但與其他龐大的運輸公司相比,毫無競爭實力可言,隨時都有被別人吞並的危險。

年輕的耶伯生鑒於這種情況,在接管公司一年後宣布賣掉油船,退出競爭激烈的石油運輸業,許多人對此迷惑不解,更有一些人認為年輕的耶伯生少壯無為,不趁機大撈一把,卻要退出競爭,遲早會吃大虧。

麵對人們的種種評論,耶伯生依然我行我素,不為所動。油船適時出售,很快脫手。他利用賣船所得的錢購進了幾艘散裝船,這種船適於為大企業運輸鋼鐵產品和其他各種散裝原材料。以此為資本,他與一些大企業簽訂了運輸鋼鐵產品和原材料的長期合同。

他曾為此解釋說,無論建設船運公司還是工業企業,都存在長期打算和短期打算兩種不同做法。作為一家小公司,雖然有在投機性的商業熱潮中大賺一筆的機會,但是日後卻無法逃脫經濟衰退的致命打擊,惟有放眼長遠利益,放棄眼前小利,站穩腳,逐步發展壯大,方能在險象環生的航運業立於不敗之地。

1973年,中東戰爭在對峙中再次爆發。為抵製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產油國同時提高石油輸出價格,從而導致許多石油消費國大幅度削減石油需求量。同時,北海和阿拉斯加儲油區的開采使用,也使石油運輸線有所改變。這些變化引起連鎖反應,使世界對油輪的需求量銳減,給世界船運業帶來根本性的變化,許多石油運輸船長期處於閑置狀態,各大油船運輸公司在新局勢下進退維艱,一籌莫展,有的以付出重大損失為代價轉入其他行業,有的則因缺乏大量的周轉資金而一蹶不振,陷入破產的危機。

而耶伯生這家曾經隻擁有7艘船的小公司,卻憑借其與工業企業部門簽訂的長期合同,運輸散裝貨物,盈利穩步上升,不僅安然度過航運業的危險期,而且從中逐步積累資本,使公司規模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今天的耶伯生公司已是挪威最富生氣和活力的公司,在耶伯生手中,掌握著總共120萬噸的90條商船的大船隊,還有在世界各地的眾多投資。這些成果可以說正是建立在創業初期的正確決策之上。

有時候成功與失敗隻是一限之隔。決策正確就成功,決策錯誤也就意味著失敗,觀察一下你周圍的人,事業成功,家境富有的並不是極聰明,極有學識的人,而往往是朝著自己的目標持之以恒,不斷努力的人,耍小聰明往往並不能發財致富。

福建馳名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辦企業,其投資資金全部是個人所承擔。就是這家集團企業,做出了一件令人為之震驚的事,他們集資2.3個億元獨自修建了泉州大橋,開創了私人企業承辦大型交通設施的先河。許多人都懷有這樣一個疑問:他們能不能收回這樣巨大的投資,如果不能,那麼馳名股份有限公司也許就會從此破產,在中國企業排行榜上徹底除名。然而,馳名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們以事實描繪自己發展的宏偉藍圖。現在大橋收費站每天收費七八萬元,除償還利息還略有剩餘,而且他們還計劃在大橋兩邊投資開發房地產,興建加油站,發展服務業。在國家授與他們的30年的收費期限內不但能回收投資,而且會有大量收入。

三、潛心處世,戒不方不圓

人的智慧要圓融無礙,人的行為要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規則。不僅要看到事物靜止的,不變的一麵,還要看到事物運動的、發展的一麵;不僅能夠堅守原則,以不變應萬變,而且要有高度的靈活性,具體分析此時、此地、此人的具體情況,以求得最佳的解決方式。若想處世能方能圓,緊要的大戒有八項。

1.立身做事,力戒私心

陸桴亭說:“名與利是天地間公共的東西,利隻有屬於公才廣大,名隻有屬於公才光榮。小人自以名利為私,而名利二字,始終是有目的途徑的。從聖人看他,必使他得到名聲,必使他得到俸祿,名聲何曾不是有氣味的東西。”一懷上私就萬事都私,公就萬事都公,這都是要從心上去分辨的。至於從事情上看,天下都會人人可見。無需這裏多費口舌。

人們最難除去的就是私心。說起來很容易,差不多人人都能說,做到就實在困難,幾乎千萬人中難得一二人。哪個不對自己有私心,不對子女有私心,不對父母有私心,這是人之常情。我們試著冥思靜想,自我反省所存心動念與一生的行事,便知這裏所言不謬。想丟開常情,而存道心,除去人欲而存天理,隻有聖人才能做到。老子說:“我之所以有大災難,因為有我這副軀體;如果我沒有這副軀體,我還怕有什麼災難?”所以隻有以大公無我的心,才能克製私心。

大抵要減要滅,不外乎從事情上去減去滅,從理上去減去滅,從心上去減去滅。三樣總須能體驗得到:天下越是為自己的人,越不能有自己;越自私的人,越不能成就於私;隻有以天下為大公的人,才能成就天下的大私。所以老子曾經說:“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地存在,就是因為他們的一切運作都不是為自己,所以能長久。所以聖人把自己放在大眾後麵,反而能得到愛戴和擁護;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的生命。這正是由於他不自私,反而能成就自己的事業。”這就是說:大公能成就大私,無我能成就大我。真正做到舍己為人,舍己為天下,才有一個大我的存在。如果單從私出發,僅能成就一個小我了。能從公字出發,從公字上去存心立身做事,則一切都大有益處。這就是戒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