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通學修煉智慧3(2 / 3)

期望值越高,失望的懸崖越深。猶如對待名勝古跡,汲汲地慕名而去,結果往往失望而歸,所謂看景不如聽景是也。而在山坡峽穀,林間溪邊,信步所至,隨意漫遊,所見一花、一木、一泉、一石,倒常常會為之驚喜,為之流連,並因之而獲得意外的歡愉。

四、戒臉皮薄,求人就當求己

人生一世,存活下來,需要辦數不清的事,需要請無數人幫忙。萬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既要求人,臉皮薄了可不行。可一提“臉皮要厚”,有人一定會“憤憤然”,但“人在矮簷下,豈能不低頭”?求人辦事還不是為了自己,心想求人就當求己,清高的架子自然落下,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

1.放下架子,該磕頭時就磕頭

當你有求於人時,你是孫子,別人是老爺。這時,你得放下架子,該磕頭時就磕頭,不要猶豫,不要徘徊。

有個朋友為辦一個手續,連跑了幾個地方,不知為什麼,總是解決不了問題。有人說要送禮。他不懂送禮也不願送禮,隻有憤憤然罵上兩句,自己苦惱不堪。

一位朋友了解此事後,指點他去直接找某主任。到辦公室卻撲了個空,追到家也沒人——還被勢利的保姆“賞”了幾句。他頓時火起,卻又“好男不跟女鬥”,隻得裹著滿腹懊惱回到家,發誓再也不去找人、求人了。

那位朋友知曉後,哈哈大笑,說:“你呀,就這麼不濟事!在外邊辦事情哪有這麼容易的!我找人辦事是一求二求三求,不行再四求五求六求。事實不可謂不詳盡,道理不可謂不充分。現在,我不但臉皮厚了,連頭皮都變硬了!”

一席話深深地觸動了這位朋友。第二天,他又“厚”了臉皮去找某主任。結果是出人意料的順利,主任隻照例問了一些問題便為他辦了手續,煙都未抽一支。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這句話有其客觀合理性。初涉世事的年輕人,往往“臉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自然也就不能為社會所接納,不能與環境相適應,自然也就難以真正邁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當然,我們說臉皮薄了不行,絕不是在為“厚黑學”打廉價廣告,絕不是要大家放棄原則和人格尊嚴。厚顏過度則曰無恥。但對於我們所說的“臉皮特薄者”而言,懂得“臉皮薄了不行”,洗掉身上的迂腐與矜持,才能鍥而不舍,以柔克剛,取得求人、辦事的成功。

2.忍辱負重,委屈求全成就事業

求人是不能立竿見影,很多朋友就心浮氣躁,殊不知此時正是考驗你的心理功夫是否到家的時候了,“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

忍之一字,萬妙之門,漢初名將韓信年輕時家境貧窮,他本人既不會溜須拍馬,做官從政,又不會投機取巧,買賣經商。整天隻顧研讀兵書,最後連一天兩頓飯也沒有著落,他隻好背上家傳寶劍,沿街討飯。

有個財大氣粗的屠夫看不起韓信這副寒酸迂腐的書生相,故意當眾奚落他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又好佩刀帶劍,但不過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劍捅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說罷雙腿架開,立了個馬步。眾人一哄圍上,且看韓信如何動作。

韓信認真地打量著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彎腰趴地,從屠夫褲襠下麵鑽了過去。街上的人頓時哄然大笑,都說韓信是個膽小鬼。

韓信忍氣吞聲,閉門苦讀。幾年後,各地爆發反抗秦王朝統治的大起義,韓信聞風而起,仗劍從軍,爭奪天下威名四揚。

韓信忍胯下之辱而圖蓋世功業,成為千秋佳話。假如他當初爭一時之氣,一劍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處置,則無異於以蓋世將才之命抵償無知狂徒之命。假如他當初圖一時之快,與淩辱他的屠夫鬥毆拚搏,也無異於棄鴻鵠之誌而與燕雀論爭。韓信深明此理,寧願忍辱負重,也不願爭一時之短長而毀棄自己長遠的前程。

這樣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讓中另謀進取;不是逆來順受、甘為人奴,而是委屈求全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時機到了,他就能如同水底潛龍衝騰而起,施展才幹,創建功業。

當你在逆境中暴怒、哀怨或者頹廢、自棄的時候,記住兩千多年前孟子說的一句醒世恒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裝聾作啞,扮癡賣傻,聽而不聞,聞而不言,言而不動,求人者必須有相當深厚的心理功夫才能進入這種境界,“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彌勒佛之所以能日進萬金,全仗他得道——心理功夫修煉到家了。

再讓我們拿求愛打個比方。

很多朋友打起架來像隻老虎,見到女人卻像老鼠見了貓轉身就想跑。

很多沒有膽量入情場的人,都有這類恐懼:他們不怕別人痛打一場,不怕原子彈或核子彈,怕的隻是別人的嘴臉。別人的嘴臉,真的是那麼可怕恐怖嗎?並不,他們怕的東西,來自自己的內心,他們幻想自己開口求愛時,別人見笑,自己因此感覺丟臉不好意思。

在未追女人前,又害怕對方不理會自己或者看不起自己,那麼,你永遠追不到女人的,很多第一次求人的朋友就這樣想。

薄臉皮的人常常會被誤認為高傲,或者低能。這些誤解更增加了薄臉皮者在人際交往中的困難。因此,他們在處理問題時常常不敢大膽行事,寧願選擇消極應付的辦法。他們對工作往往但求無過,不求有功,怕擔風險。然而,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你應勇敢些,不怕一切地碰碰看。

3.善待冷遇,以有禮對無禮

求人時,受到冷遇是很常見的。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或拂袖而去,或糾纏不休,或懷恨在心。有這樣的反應也是正常的,未必不可。但如一概而論,則有時就會因小失大,影響求人效果。因此,了解冷遇的具體情況再作不同的反應,是十分必要的。朋友,請善待冷遇。

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三種情況: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計過高,對方未使自己滿意而感到的冷落。

二是無意性冷遇,即對方考慮不同,顧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對方存心慢待,使人難堪。

當你被冷落時,要首先區別情況,弄清原因,然後再采取如下合適的對策。

對於自感性冷遇,自己應反躬自省,進行心理調節,實事求是地看待彼此關係,避免猜度和嫉恨於人。

常常有這種情況,在準備求人之前,自以為對方會以熱情接待,可是到現場卻發覺,對方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了低調。這時,心裏就容易產生一種失落感。

其實,這種冷遇感是自己對彼此關係估計過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應該說,這種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這種情況,應自己檢點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適應彼此關係的客觀水平。這樣就會使自己的心理恢複平穩,心安而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煩惱。

有位青年到多年不見麵的一同事家去探望。這位同事如今已是商界的實力人物,每天造訪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勞。因此,對來家的客人,隻要是一般關係的,一律不冷不熱待之。

這位青年一心想會受到熱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熱,心裏頓時有一種被輕慢的感覺,認為此人太不夠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離去。他憤憤然,決心再不與之交往。後來才知道,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針並非針對哪個人的。他再一想,自己並未與人家有過深交,自感冷落,不過是自作多情罷了。於是又改變了想法,並采取主動姿態與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進了友誼。

對於無意性冷遇,則應采取理解和寬恕的態度。在交際場上,有時人多,主人難免照應不周,特別是各類、各層次人員同席時,出現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見的。這時,照顧不到的人就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

當你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責怪對方,更不應拂袖而去,相反應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一想,給以充分的理解和體諒。

比如,有位司機開車送人去做客,主人熱情地把坐車的迎進,卻把司機忘了。開始司機有些生氣,繼而一想,在這樣鬧哄哄的場合下,主人疏忽是難免的,並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這樣一想氣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車開到街上吃了飯。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機時,他已經吃了飯又把車停在門外了。主人感到過意不去,一再檢討。見狀,司機還說自己不習慣大場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這種大度和為主人著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動。事後,主人又專門請司機來家做客,從此兩人關係不但沒受影響,反而更密切了。

由此可見,對於無意性的冷遇應采取理解和寬恕的態度。這種態度引起的震撼,會比責備強烈得多,同時還能感召對方改變態度,用實際行動糾正過失,使彼此關係得到發展。

對於有意性冷遇,也要從具體情況出發給予恰當處理。一般說,當眾給來賓冷遇是一種不禮貌行為,而有意給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識問題了。在這種情況下,予以必要的回擊,既是維護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對方、批判錯誤的正當行為。當然,回擊並不一定非直通通地對罵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比如,譏諷性幽默就是很好的一種。

百變人生∶變通學古今典故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也;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也。

——李世民

一、棄道穿山,闖出一片晴空

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物。萬事萬物,隨時而變,隨地而變,隨人的生理、情感、觀念而變。事變的發生,往往如急雷驚電一般,快得令人措手不及。隻有頭腦聰明,反應敏銳的人,才能夠發揮個人的機智,在傾刻之間對應不失,從而在麵臨瞬息萬變的局勢時,能夠履險如夷,闖出一片新天地。

1.抓住空隙,變被動為主動

在危難麵前,在被動局麵下,如果能抓住可乘之隙,充分利用,就可以改變“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公元前713年夏季,鄭莊公親自率領公子呂、高渠彌、穎考叔、公孫閼等將士攻打宋國。莊公為中軍,建立一麵大旗,上寫著“奉天討罪”四個大字,浩浩蕩蕩向宋國殺來。

宋殤公聽說鄭國夥同齊、魯兩國軍隊一起來犯,嚇得麵如土色,連忙召見司馬孔父嘉,研究禦敵之策。孔父嘉對殤公說:“鄭國假托王命,號召列國,但跟隨他的並不多。蔡國和衛國就沒有相從。現在鄭伯親率兵士在此,其國內必定空虛。主公可以準備重禮,派使者急速送與衛國,賄賂其糾合蔡國用輕兵襲擊鄭國。鄭莊公聽說自己的國土將丟失,必然要抽調兵力去營救。如果鄭兵退去,齊、魯之軍也就難以獨留了。”

應該說,孔父嘉的這一策略是很高明的。當鄭國太子忽遣人將告急文書送到莊公手上時,莊公立即命令班師回國。但是,宋國聯絡衛國組成的這支軍隊,並沒有抓緊戰機去直接進攻鄭國的都城,而是在中途節外生枝,召來蔡國軍隊去進攻戴國。蔡人本來是宋、衛陣營,但對宋、衛兩國在伐鄭途中才召它遠道伐戴,很為不滿。因此,沒有積極配合宋、衛軍隊的行動。宋、衛、蔡三國內部出現了矛盾。這樣,就給鄭莊公提供了可乘之機。

鄭莊公在班師回鄭的途中,聽到宋、衛之兵已經移師攻打戴國的消息,心中暗喜。他想,宋、衛聯軍攻戴,戴國必然急於求援,而宋、衛、蔡之間行動不協調,較容易擊破,何不趁此一箭雙雕?於是他傳令公子呂、高渠彌、穎考步、公孫閼四將,各領一路人馬,授以妙計,偃旗息鼓,向戴國進發。

正當戴國之君處在危難之際,忽聞鄭國公子呂領兵來救,即打開城門納入。其實,莊公也在隊伍之中,騙進戴城後,莊公便將戴君驅逐出城,兼並了戴國軍隊。宋、衛聯軍見鄭伯已經占領了戴城,無比憤怒,表示要與鄭軍決一死戰。而此時鄭軍其餘三將已對宋、衛聯軍形成了包圍之勢。經過一場廝殺,衛將右宰醜陣亡,孔父嘉落荒而逃,宋、衛、蔡三國車乘兵員都被鄭國所俘獲。鄭莊公得了戴城,又擊敗了三國之兵,大軍奏凱,滿載而歸。

鄭莊公此次的勝利,在於抓住了敵手的兩大空隙:一是宋、衛聯軍沒有真正實施襲擊鄭國後方的策略;二是蔡國人對宋人的不滿情緒。結果變被動為主動,扭轉了局麵。

2.“利”字當頭,變冤家為一家

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要自己有利可圖,就是冤家對頭也要重新攜手對付共同的利益觸犯者。

複辟狂張勳以數年之心誌,乘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之間產生矛盾之時,於1917年7月1日淩晨,身穿朝服,招呼文武官員300多人,擁入清宮,大聲喝令:“今日複辟,請少主即刻登殿。”嚇得瑜太妃嗚咽道:“萬一不成,反恐害我全族了。”張勳哪管這些,把13歲的溥儀又捧上了台。3日之內,張勳連續發表了19道偽諭,自封為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好不洋洋自得!

張勳這一翻天覆地的舉動,一下子讓各路英豪的神經緊張地興奮起來,一個個都蠢蠢欲動,搖旗呐喊。其中最積極的當數段祺瑞。因為正是張勳在總統黎元洪麵前煽陰風點鬼火,從中作梗,他才被黎元洪卸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的大權,至今還未找到報仇雪恥的機會。

於是,段祺瑞恍如橫空出世,當即囑托一代文豪梁啟超草擬討逆檄文,通電全國,並自任共和軍總司令。狡詐的段祺瑞為確保功成名就,想起了還遠住在江南的副總統馮國璋。於是,一紙電文邀馮國璋聯手。而此時的馮國璋也正窺視著總統寶座,於是一拍即合。二人趕到天津當麵謀劃。第二天,兩人署名發出電文,曆數張勳八大罪狀:

國運多厄,張勳造逆,國璋、祺瑞先後分別通電,聲罪致討,想澄清視聽。逆勳之罪,罄竹難書。群力構造之邦基,一人肆行破壞,罪一……罪八。國璋忝膺重奇,國存與存;祺瑞雖在林泉,義難視手。今已整率勁旅,南北策應,迅蕩霾陰,國命重光,拜嘉何極!馮國璋、段祺瑞同電。

馮國璋、段祺瑞臭味相投,聲威頓時壯大起來。浙江的督軍楊善德、直隸督軍曹錕、第十六混成旅司令馮玉祥亦電告出師,公舉段祺瑞為討逆軍總司令。於是,段祺瑞樂滋滋地在天津造幣總廠設立總司令部,同時擔起國務總理的職任。討賊尚未成功,倒先將失去的龍椅挪了過來。而馮國璋也因黎大總統下台不能執行職任,言稱以大總統選舉法第五條第二項“謹行代理”,即於7月6日就職。

在各路討伐軍的強攻猛打下,張勳哪裏還吃得消,無奈之下,隻得逃到荷蘭使館保命。溥儀再次退位,逃往英國使館。張勳複辟僅12天,即宣告失敗。

馮國璋、段祺瑞本是各立門戶,自懸一旗。馮為直隸人,段為安徽人,馮有馮幫,段有段派。而主戰派以段祺瑞為首,主和派又以馮國璋為頭。馮、段為一對冤家對頭,但在討伐張勳這個問題上,卻能勁往一處使,何故?其實馮、段貌合神離的“攜手合作”,無非是皆有利可圖——一個可任代總統,一個可複任總理。段祺瑞借反對張勳,撈到了“兩造共和”的資本,理直氣壯地再任總理,馮國璋順水推舟登上總統寶座,也變得名正言順。這正是冤家見“金娃”,點頭笑哈哈。

3.借雞生蛋,變不利為有利

一種客觀存在的外在力量,乍看起來,對於自己是一種現實的威脅,是一種不利因素。但是若能施巧借之功,這種威脅之力正可以成為我揚帆之風,使不利變成了有利,他力變成了己力,何樂而不為。在現代商戰中善於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精於借用他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經營目的者,大有人在,而且屢試不爽。

美國可以說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黑色的皮膚意味著貧困、失業和流浪街頭。黑人為爭得一席之地而苦苦奮鬥,喬治·約翰遜是他們中的佼佼者,他來自黑人家庭也服務於廣大黑人同胞。

那麼,在這樣一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度裏,一個一文不名、靠借來的470美元起家的黑人小夥子,是怎樣變成擁有資本8000萬美元的大公司老板,成為美國的黑人大亨,取得如此令人瞠目的成就呢?

約翰遜是個有心人,最初他在一家名為“富勒”的大公司負責推銷黑人專用化妝品。雖竭盡全力,卻成效甚微,為什麼?他開始思考,終於悟出:“自己推銷的商品是特殊商品,特殊之處就在於消費者是黑人。”而黑人在美國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普遍低下,他們大多數人還不懂如何使用化妝品。他必須摒棄“鼓勵需要者購買自己的商品”的普遍做法,而另辟新路:“誘導不需要者產生需要。”這一認識是約翰遜推銷售生涯的一個質的飛躍,為他開創一種全新的推銷方式奠定了基礎。

怎樣讓黑人婦女喜歡化妝品呢?關鍵是要讓她們體驗到化妝前後的差別。左思右想,他冒著賠本的風險,冒著丟掉“飯碗”的危險,一個“先嚐後買”的全新推銷方式脫穎而出。

膽量過人的約翰遜,在黑人居住地區鋪開攤子,先用租來的手風琴自拉自唱流行歌曲,吸引了來往的黑人。待人們聚攏後,他開始介紹化妝品的功效,並慷慨請大家隨意試用。約翰遜終於喚起了黑人婦女對化妝品的欲望。一個月後,“先嚐後買”取得驚人成果,公司聲威大振。

推銷事業上的初步成功,萌發了約翰遜“自己開辦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強烈願望,於是,“約翰遜製造公司”在夾縫中誕生了。

善於思考的約翰遜知道,要想把牌子打響,必須開發一種“富勒公司”沒有的獨特的物美價廉的新產品。憑借他的細心觀察,他注意到黑人的皮膚分泌脂肪較多,表麵常有一層油汗混合物,如果使用油性護膚膏,皮膚表麵的油質就更厚了,會非常不舒服。他決心試製一種能改善黑人皮膚質感的水粉護膚霜。一個月後,“約翰遜製造公司”的第一代產品問世了。

嚐到了成功的喜悅之後,憂慮又向約翰遜襲來。“怎樣吸引顧客購買新產品呢?”“約翰遜製造公司”是小本生意,資金周轉不開,“先嚐後買”的故技不能重演,就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際,一種“烘雲托月”的推銷技巧浮現在聰明的約翰遜的腦海中。

他決定不直接誇耀自己的產品,而在宣傳別人產品時順便介紹自己的產品。如此一烘托,反而突出了自己的產品。好主意!於是約翰遜四處遊說:“富勒公司是化妝品行業的金字招牌,您真有眼力,買它的貨算是做對了。不過在您用過它的化妝品後,再塗一層約翰遜製造公司新生產的水粉護膚霜,準會收到您想象不出的奇妙效果。”

可是“烘雲托月”卻招來了約翰遜朋友們的大力反對,但約翰遜力排眾議,堅持走“烘雲托月”之路,終於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4.為達目的,盡棄前嫌聯合發展

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別人聯手,甚至與昔日的敵人聯手,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政治家、軍事家常用的手法。在當今經濟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走“聯合”發展之路,已成為取勝的有效手段,甚至是必由之路。

馬克斯—斯賓塞公司是銷售服裝和食品的英國最大的零售商業公司,它在英國各地開設的商店多達260多家,每周接待顧客1400萬人次,年盈利達2.4億英鎊。這家產業的主人,當初正是靠聯手創業發跡,最終成為雄居世界著名工商企業之列的大公司的。

馬克斯—斯賓塞公司的英文名字為Marks & Spencer,從名字可以看出,該公司的創始人是兩個人,一個叫馬克斯,另一個叫斯賓塞。

出生在波蘭一個貧苦家庭的馬克斯,是猶太人。1884年,他19歲時,隻身闖入英國碰運氣。

當他到英格蘭北部裏茲市時,已經身無分文,加之語言不通,其艱辛可想而知。但值得慶幸的是,裏茲市聚集了很多猶太人,他們很樂意接濟新的本族人。該市的猶太富商杜赫斯特,專做批發百貨的生意,他覺得馬克斯為人忠厚,卻因不懂英語,很難找到職業,便主動借給他5個英鎊,要他做點小買賣維持生活。

要知道,5英鎊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字。當馬克斯得到這筆“巨款”後欣喜若狂,決定用這筆錢大幹一番。由於語言不通,馬克斯在售貨時不好討價還價,所以,他出售的貨物清一色標價1便士,並打出招牌“不要問錢,每件1便士”,以此招攬顧客。果然,很多顧客來光顧這個設在露天的攤位。他的售貨原則與別人不同:別人總希望早點把貨物賣掉,而他卻總是收集各種好貨色放在攤位上,爾後用同樣的價錢出售,用開架式的陳列方式,讓顧客任意挑選。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馬克斯的生意有了一定發展。馬克斯沒有陶醉,而是立即抓住機會,把“便士市集”開到約克郡和蘭開夏,並聘請一批女孩子當售貨員,他自己則奔跑於各地。由於業務發展太快,馬克斯越來越感到資金與能力均不足以應付目前的形勢。

經過冷靜思考後,馬克斯當機立斷,與杜赫斯特的理帳員斯賓塞合作。斯賓塞投入500英鎊,注入“便士市集”,從而成為其合股人。

斯賓塞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有經營頭腦。在他的策劃下,“便士市集”發展得更快了。到1903年時,“便士市集”已發展到36家,商店打出的“馬克斯—斯賓塞”的招牌也已小有名氣,並在倫敦開設了一家百貨商店。

此後經過一番波折,馬克斯的獨生兒子西蒙成為“馬克斯—斯賓塞”公司的董事局主席。1926年,公司再次麵臨起步時的難題:當西蒙從美國考察歸來後,準備大展宏圖,計劃通過集資的辦法開設新店並擴大倫敦總店的鋪麵時,其他董事一致表示反對,理由是不宜發展過急。西蒙對此感到孤立無援,一籌莫展。

恰好在這時,西蒙的妹夫伊斯利——已加入董事局任董事,但卻一直在協助其父做生意——他非常同情西蒙的處境。為了朋友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表示願意辭去自己原生意工作,到倫敦與西蒙聯手發展。

西蒙自然喜出望外,當即決定委任妹夫為董事局副主席兼總經理。兩人同在一間辦公室裏辦公。

兩人合作後,伊斯利大力支持西蒙的擴張計劃,一口氣增設了蘇蒙、黑池、連賣頓三家分店。此後,“馬克斯——斯賓塞”公司更是一發不可收。特別是在1956年至1966年10年間,公司的年銷售額從1956年的1.19億英鎊一躍升為1966年的2.38億英鎊。

二、太極如意,以柔克剛舉重若輕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太極拳以綿柔見長,卻足以克剛猛之力,其奧妙在於化解而非硬磕,而且化解之中暗藏反擊之勢,守中有攻,攻中帶守。這樣既可保全自身,又可達到攻敵之目的,所謂“綿力相迎,以柔克剛”,所謂“避實就虛”,“四兩撥千鈞”。這就是太極如意之奧妙。

1.豐滿羽翼,找棵大樹暫寄身

大樹底下好乘涼。當自己弱小的時候,不妨找棵大樹暫寄身,借大樹遮風擋雨;一旦時機成熟,羽翼豐滿,就順勢砍了這截爛木頭,取而代之。

公元617年5月,一直在韜光養晦的隋朝太原留守李淵,見時機成熟,毅然起兵反隋。

當時東、西突厥再度強盛,太原又地處突厥騎兵經常出沒襲擾的地方,為解後顧之憂,李淵用十分卑恭的口氣親自給突厥寫信求和,並以厚禮相贈,希望得到援助。突厥始畢可汗卻回答說,李淵必須自立為天子,突厥才會派兵馬來援助。

見強大的突厥希望李淵成為天子,李淵屬下將士包括文臣謀士,無不歡呼雀躍,紛紛勸李淵趕快做把龍椅,登上皇位。李淵當然也在做稱皇稱帝的美夢。但此時,他卻異常冷靜,考慮得很多、很多。

隋王朝行將沒落,中央集權名存實亡,而地方貴族、官吏則擁兵自重,具有很大的實力,他們為確保自己割據地位而控製的武裝力量,無論在武器裝備還是在戰鬥力方麵,並不亞於朝廷的正規部隊,而手持鋤頭竹竿的分散的農民力量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其同日而語的。再說,隋朝雖行將就木,但它畢竟是一國之政權所在,如果隋煬帝集中力量來剿滅李淵,那麼此時此刻恐怕有10個李淵也是難逃滅頂之災……

經過再三考慮,李淵否決了部下的建議,不僅沒有自立,反而打出了“尊隋”的旗號,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立留守關中的楊廣之孫代王楊侑為新皇帝,並移檄郡縣,改易旗幟。這樣,在突厥方麵看來,李淵聲勢浩大,馬上便要自立,自己的建議已被采納,不再隨意侵犯,並有條件地給予了支持。而在隋政權看來,當然懷疑到李淵身藏野心,但畢竟打著尊隋的旗號,因此,除了作一些少量的防禦布置外,一時間從未對李淵發起過主動的攻擊圍剿,更重要的是,李淵的尊隋旗幟迎合了“忠君”思想濃厚的貴族士大夫階層。而且李淵新立代王楊侑為帝,在這批人看來,朝廷官僚便有一次大換班的過程,對他們是一次難得的升官發財的機會,於是,眾多手握精兵的貴族士大夫們紛紛湧入李淵部下。李淵的實力急劇強大起來。

當然,李淵尊隋畢竟是個權宜之計,他隻把隋朝當作一棵正在快速腐朽過程中的大樹,而等到時機成熟,李淵便一腳蹬開隋朝這截爛木頭,建立唐王朝,從而去贏得更為廣大的民眾之心。

借棵大樹暫寄身。唐軍借此辦法迅速地從幼小變成了強大,李淵用計何其妙也!商業經營中,對於弱小的企業、對於還無名氣的產品——總之是一切還處在弱小地位的東西,如果想要走捷徑迅速壯大起來,是否也應先去“借棵大樹暫寄身”呢?

2.巧妙用力,四兩撥千鈞

對付敵人,我們當然希望泰山壓頂,一舉全殲。但是如果敵人十分強大而我方弱小呢?如果所要對付的不是敵人,而是朋友、友軍或者需要長期維持友好關係的顧客呢?怎麼辦?不妨來個“綿力相迎,以柔克剛”之計。

公元764年,唐朝剛剛平定安史之亂,仆固懷恩卻在北方糾眾反叛,唐代宗隻得令聲望卓著的郭子儀為副元帥,率軍平叛。郭子儀令其兒子郭以檢校尚書的身份兼行營節度使,屯兵在豳州(今陝西彬縣,又作豳州)。豳州地方的一些不法青年,紛紛在郭的名下掛名,然後以軍人的名義大白天就在集市上橫行不法,寧節度使白孝德因懼怕郭子儀的威名,對此提都不敢提一下。白孝德的下屬涇州刺史段秀實則感到事關唐朝安危和郭子儀的名節,毛遂自薦請求處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