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實到任不久,郭軍隊中有17名士兵到集市上搶劫殺人,段秀實將他們斬首示眾。
郭軍營所有軍人為之騷動,全部披上了盔甲。段秀實卻解下了身上的佩刀,選了一個年老且行動不便的人給他牽著馬,徑直來到郭軍營門口。披甲士兵驚愕不已。眼見得如此文弱的對手,反而紛紛讓路了。
段秀實見到了郭,對他說:“郭子儀副元帥的功勞充盈於天地之間,您作為他的兒子卻放縱士兵大肆暴逆。如果因此而使唐朝邊境發生動亂,這要歸罪於誰呢?動亂的罪過無疑要牽連到郭副元帥。而今豳州的不法青年紛紛在你的軍隊中掛了名,借機胡作非為,殘殺無辜。別人都說您郭尚書憑著副元帥的勢力不管束自己的士兵,長此以往,那麼郭家的功名還能保存多久呢?”
郭本來對段秀實自作主張捕殺他的士兵心存不快,聽段秀實一說,一改原來的強硬態度,趕緊對段秀實拜了又拜,說:“多虧您的教導。”喝令手下人解除武裝,不許傷害段秀實。
段秀實為讓郭下定決心管束軍隊,幹脆一“軟”到底,當夜竟在隻有一老頭守護的情況下,睡在充滿敵意的軍營之中。
第二天,郭同段秀實一起到白孝德處謝罪,豳州大軍由此整治一新。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段秀實成功地達到了“以柔克剛”的目的。
3.抓住矛盾,避實攻虛連環出擊
在現代商業社會,如果能準確地判斷情況,巧妙地利用內外部矛盾、相互聯係的關係,施行連環計,避實攻虛,就能以較小的力量取得巨大成功。
美國商人圖德拉,這個傳奇式的人物,就是施用了連環計,闖入了石油界。
一天,圖德拉從一個朋友處獲悉阿根廷即將在市場上購買二千萬美元的丁烷氣體,於是他來到了阿根廷,卻發現自己的競爭者竟然都是大名鼎鼎的石油界巨商。圖德拉想到自己單槍匹馬來到這兒,既無老關係,也無經驗可言,必須想出新的計謀,才能取得勝利。
他在當地四處搜詢信息,發現了一件事,阿根廷牛肉過剩,該國正想不顧一切地賣掉牛肉。圖德拉知道這事後,喜上眉梢,他即刻告訴阿根廷政府:“如果你們向我買2000萬美元的丁烷,我一定收購你們2000萬美元的牛肉。”他這個條件對於阿根廷政府來說,正是求之不得,於是圖德拉和阿根廷政府簽訂了這份合同。
圖德拉得到合同後,馬上飛往西班牙,因為他已經了解到那裏有一家主要的造船廠因缺少訂貨而瀕臨於倒閉。他告訴這家造船廠的老板:“如果你們向我買2000萬美元的牛肉,我就在你們造船廠訂購一艘價值2000萬美元的超級油輪。”造船廠老板聽後欣然同意。圖德拉隨即通過西班牙駐阿根廷大使傳話給阿根廷政府,將圖德拉的2000萬美元的牛肉直接運往西班牙。
然後圖德拉向太陽石油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要求:“如果你們租用我正在西班牙建造的2000萬美元的超級油輪,我將向你們購買2000萬美元的丁烷氣體。”太陽石油公司同意了圖德拉提出的條件,簽訂了合同。
就這樣,圖德拉利用相互需求和彼此製約的關係使各方都接受了他的條件,以連環計闖入了石油界。
在施行連環計時,其中的環節要有一定的限度,中間環節越多就越不穩定,風險也就越大,實施都要搞清主要矛盾,抓住矛盾體係中的主要環節,否則對方一旦以犧牲局部的方法擺脫困境,反而會使自己陷入被動。
4.借巧使間,製造縫隙瓦解強敵
《三十六計》中曾說:“疑中之疑,化之自內,不自失也。”意思是說:在欺騙敵人的手段中又布置一層迷霧,順勢利用敵壘內的間諜輔助我工作,就可以有效地保全自己,爭取勝利。孫子也說過,使用間諜有五種:“固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這五種間諜同時並用。使敵人茫然無從應付。尤其是反間更為重要。
宋太祖平定了南漢後,將目標對準了南唐。然而,他最擔心的就是南唐大將林仁肇。
林仁肇是江南名將,多智足勇,太祖很想先除掉他,好取江南地方。
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李從善又奉哥哥李煜的旨意出使宋朝。無奈地接受了趙匡胤的封賞滯留北方。
李煜不知趙匡胤不放李從善是何居心,也不知李從善態度如何,便經常派使臣前往宋朝,到李從善的住處探聽消息。從此南北雙方都頻繁派遣使者。
趙匡胤看到時機差不多了,就授意一名畫師扮作使臣,和其他使臣一同前往南唐。這位畫師技藝高超,而且記憶力極強。
這位“使臣”來到南唐,就去拜見林仁肇,林仁肇閉門不見,就去見李煜。把自己拜見林仁肇而被拒之門外之事向李煜講了一遍,請求李煜恩準他拜見林仁肇。
李煜因李從善還在宋廷,不便推辭,就答應了假使臣的要求。假使臣見過林仁肇,回到宋朝,立即把林仁肇的相貌畫了下來,送到了趙匡胤手中。趙匡胤大喜,並吩咐下麵的人把畫像掛到一處館舍裏。
一天,李從善入朝拜見皇上,中途有個廷臣把他帶到那座館舍裏。李從善見到林仁肇的畫像懸掛在那裏,不由驚詫地問廷臣是怎麼回事,廷臣猶豫了片刻才說道:“這的確是林仁肇的畫像,皇上愛惜他的才幹,特地寫信給他,令他前來,他答應歸附皇上,一時不便行動,就派人送來這畫作為憑證。皇上已準備把此館賜給林仁肇待他來到汴京,輕而易舉就可得到節度使的官職。”
李從善聽了將信將疑,回到住所後,便派使者快速返回江南把事情告知了李煜。李煜當即傳見林仁肇,問林仁肇是否接受宋詔。
林仁肇被問得有些發愣,半天摸不著頭腦,但感到問題相當嚴重,盡管沒有承認,回答時因著急、驚訝而支支吾吾。由此,李煜愈發疑心,他懷疑林仁肇有意欺蒙,毒死了林仁肇。
就這樣,宋太祖巧施反間計,除掉了林仁肇,使李煜失去了一位名將,為以後遣兵征伐江南創造了條件。
三、借題發揮,拐彎抹角達己意
能言善道才能不辱使命。事理勝過辭藻,話一說出來,沒有不切中人心的;若是言詞虛浮誇大不實,終究沒有意義。切中要害的話,一句就可以決定國家的興衰,半句就可以使整個局勢大逆轉。但是,如果你的嘴巴不夠“大”或不夠巧,你就要借助典故、寓言、比喻了。
1.借石攻玉,旁敲側擊動人心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石攻玉,在遊說中,就是借用第三者的態度、行為或其他條件,來影響被遊說對象的一種方法。
有一本書中曾提到,美國某航空公司發覺乘客幾乎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肯搭乘飛機。起初,他們認為這是“怕死”的心理在作祟,因此,花了龐大的宣傳費,強調飛機的安全可靠,可惜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於是,這家航空公司聘請著名的心理學家狄希特博士主持調查工作。
調查的結果顯示,這些旅客所關心的並非自己的生死問題,而是親人將如何接受這個不幸的消息。航空公司按照這個結論,對“家屬”展開了宣傳攻勢。宣傳單上告訴為人妻者:“若讓先生搭乘飛機,他會在最短的時間回到你的身邊。”同時,還舉辦“闔家同遊”的活動,使一些家庭主婦也能享受搭乘飛機旅遊的樂趣。航空公司利用宣傳以說服乘客的背後權威人物——家屬,而避免了直接遊說乘客時可能遭受的困擾,公司的業務果然大為改觀。這個航空公司遊說的方法可以稱之為借石攻玉。
在商務談判活動中,我們也可采用借石攻玉的方法,讓談判對象扮演遊說他背後集團的說服者。
如前所述,一般情況下,當個人做任何決定時,均會優先考慮集團的意向。在這種情況下,遊說對象心裏或許認為你的說服理由充分,但是,卻不願意因個人的利益而影響背後集團的意誌,從而不做任何的評論。如果我們能讓他產生“為了集團的利益”的信息,他就會消除與遊說者之間的心理隔閡,轉而站在你這一邊,成為有力的說服者去說服集團的有關成員。
除了給遊說對象提供“理由”,以讓其扮演說服背後集團的說服者外,還可以給遊說對象扮演說服者成功後的“報酬”、“實惠”,以使遊說對象願意效勞。使之確確實實明了接納你的建議益處很多,則會樂於接受,於是,“借石攻玉”就有了可能。
2.由古及今,一語驚醒夢中人
恰到好處地借用古人、古事來說明今人、今事,而使對方由“古”聯想到“今”,由“淺”聯想到“深”,或在關鍵時刻,一語點破,以便對方明白己方的理脈和其中的道理,這種方法就是由古及今、稽古喻今。
三國時的劉備有位甘夫人,由於天生麗質,加之肌膚白若霜雪,劉備常常在戶外望之,猶如月下聚雪的景觀一般,令劉備十分陶醉,劉備入川來,有位中州人士獻給劉備一個精巧的玉人,劉備愛不釋手,常常一邊擁抱著甘夫人,一邊玩味著玉人,口中還念念有辭道:“玉之可貴,德比君子,況為人形,而不可玩乎?”為自己玩物喪誌尋找借口。這可急壞了甘夫人。她倒不是因為劉備愛玉人吃醋,而是擔心這樣下去,複興漢室基業何以成功?
她幾次想摔掉玉人,又怕劉備不高興,幾次想諫言,畢竟自己又是不參政的婦道人家,不好直言。後來,甘夫人終於從玉人本身觸發起靈感,想到了春秋時“子罕不以玉為寶”的典故,於是以此為諫辭,稽古喻今,說服劉備:
“古代宋人得玉石,獻給宋國的正卿子罕。可是子罕不但不接受,連看都不看一眼。獻玉的人說:‘此玉成玉人狀,是一塊稀世之寶,故而才敢奉獻給你。’子罕卻說:‘我平生以不貪為寶貴。你是以玉為寶,若是將玉贈送給我,那麼,你我都丟失了寶貝,你丟掉的是寶玉,我丟掉的是廉潔這塊寶。’子罕不以玉為寶,在春秋時人人皆知。”
正當劉備聽得津津有味,甘夫人又說:“現在曹操、東吳都未消滅,陛下你卻以一塊玉石玩乎股掌。你可知道,凡是淫、惑必生變,千萬不可長此下去啊!”
劉備聽後,沉思了一會,終於撤掉玉人,摒絕奸佞小人,振作而務大計了。
甘夫人的說服為什麼能奏效呢?正是因為她先以春秋時期子罕不貪玉的典故開場,使劉備以為老婆隻是與他談論曆史掌故,待到劉備解除精神防線,甘夫人卻“篇末點題”,使劉備在遭受一擊之時,頓時頭腦清醒起來,意識到夫人講典故的用意,於是立即下定決心,致力於經世治國之大計。
3.以喻闡理,深入淺出效果佳
以喻闡理,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比喻或打比方。它一般是借助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去說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道理。
以喻闡理,它能把精辟的論述與摹形擬像的描繪揉為一體,不僅給人哲理上的啟迪,而且使你的話形象、生動,增強感染力。正因為以喻闡理有如此大之功用,所以它作為遊說的一種重要方法常被人采用。曆史上孟子批評魏國的梁惠王那個不徹底的“愛民”政策時,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戰國時,七國之間除了擴充軍備的競賽之外,還有一種爭奪民心的競爭。比方說,魏國的梁惠王主政時,就自稱“愛民”,並且也實行了一些籠絡民心的措施。為此,梁惠王在當時諸侯國中還頗有些名聲。
一次,孟子專程趕到魏國,說要向梁惠王請教如何“愛民”。惠王十分高興,開言對孟子說:
“我對於我的國家和人民,可以說是盡心盡力為之。河套內鬧水災,我就讓老百姓遷移至河東岸,勸其在河套內種莊稼;河東鬧水災,我再讓他們搬遷。考察其他鄰國,好像沒有像我這樣用心治國、愛戴黎民的。”
孟子聽了後,笑了笑,沒說什麼。梁惠王接著說:
“盡管我這樣盡心盡力,可是鄰國的老百姓也不見減少,我國的老百姓也不見增加,這是什麼道理呢?”
聽到這裏,孟子乘機開始遊說:
“大王你喜歡打仗,我就以打仗作比喻,說明其中的道理,怎麼樣?”
“好的!”梁惠王答道。
“兩軍交戰,雙方一接觸,一方兵將即丟盔卸甲而逃,有的逃出一百步後停止,有的逃出五十步後停止。逃跑五十步的嘲笑逃跑一百步的人是逃兵,你看合理嗎?”孟子說完,笑眯眯地看著梁惠王。
梁惠王聽了隻是默不作聲。
“我認為不合理,隻不過他們沒有逃一百步遠,但還是逃了,對嗎?”孟子見梁惠王不說話,便自己回答。
梁惠王聽到這裏,還是不說話。於是,孟子便明確點題了:“大王要是明白‘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你就不要指望別的國家的人民往這裏跑,本國百姓增多,別國百姓減少啊!”
遊說到此戛然而止。梁惠王也知道了孟子是借用戰爭中逃兵“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來諷刺他的臨時“愛民”政策。由此,他明白了為何如此“愛民”,但“鄰國之民不見少,本國之民不見多”的道理。
孟子去魏國的目的,是為了批評梁惠王臨時“愛民”的政策的不妥處,希望梁惠王推行自己提出的全麵“仁政”方針。借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隱指梁惠王臨時“愛民”政策與其他國王的非愛民政策相比,隻不過是戰場上的後退五十步與一百步的事,其根本還並非真正愛民。這一比喻,不僅足以使梁惠王的臨時“愛民”政策的虛偽性、不現實性遭受致命打擊,而且也使梁惠王明白,自己的政策不是真愛民,要想真愛民,還必須製定別的帶根本性的法規和政策。
4.借寓明理,幹淨利落不留痕跡
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大自然又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她為我們帶來智慧,帶給我們美麗、善良和真理,教我們摒棄醜陋、虛偽和邪惡。她像一部永遠讀不完的寓言書,永恒地啟迪著人類的靈智。
可是,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工業的發展,人類改變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人們離自然界也越來越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樣清麗幽深的畫麵,我們已經很少再能看到了。這種生活,使人類對自然界的感受力越來越弱,反映在說話中,我們的語言已漸漸失去了自然、質樸、清新的氣息,已經不習慣於從大自然中俯拾一些深刻、雋永、精辟的寓言表達我們情感,更不用說使用寓言來加強我們語言的說服力。這實在是今天人類的一大悲劇。
春秋戰國時代,寓言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趙國預備討伐燕國。但是攻伐燕國會使趙、燕兩敗俱傷,最終都免不了被西邊強秦所滅。大臣們紛紛勸諫,趙惠文王拒不采納。於是蘇代對趙惠文王說:
“今天我從易水邊經過,河蚌正出來曬太陽,卻被鷸鳥啄住蚌肉。蚌殼一合,夾住鷸鳥的嘴。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一個死蚌。’河蚌也對鷸鳥說:‘今天不放走你,明天不放走你,就有一支死鷸。’兩方麵都不肯相讓,漁夫看見了,就一起把它倆抓住。現在趙國將要討代燕國,燕趙長久相持不下,讓百姓疲憊不堪,我恐怕強秦就要成為漁夫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細考慮這件事。”
聽完蘇代講的故事,趙惠文王就不再固執,下令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那時候,善於運用寓言的高手很多。許多著名的寓言至今人們仍津津樂道。
楚宣王有一次向君臣問道:“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君臣中沒有誰回答。於是,江乙回答說:
“老虎尋找各類野獸吃,抓到一支狐狸。狐狸說:‘你不敢吃我。天帝讓我做百獸的首領,現在你要吃我,這就違逆了天帝的旨意。如果你認為我的話不可信,我就在你前邊走,你跟在我後邊,看看各類野獸見到我敢不逃跑嗎?’老虎覺得狐狸說得有理,因此就和狐狸一起走。所有野獸見到它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野獸是畏懼自己才逃跑,認為是真怕狐狸。如今大王的土地縱橫五千裏,披鎧帶甲的士兵有百萬之眾,卻單獨委托給昭奚恤;因此與其說北方諸侯畏懼昭奚恤,不如說是畏懼大王的軍隊,這猶如各類野獸害怕老虎。”
宣王和君臣們聽完故事,就都笑了起來。
四、登高望遠,得人心者得天下
《詩經》雲:“百川入海,有容乃大。”大海有兼收並蓄的寬大胸懷,成大業者也要能容人。多栽花,少種刺;多鋪路,少拆橋。誰能廣結善緣,誰就朋友遍天下;誰不得人心,誰就處處碰壁。
1.海納百川,寬容為懷化解矛盾
《詩經》雲:“百川入海,有容乃大。”意思是說,千百條河流之所以能流入大海,是因為大海有兼收並蓄的寬大胸懷。無論古今,無論政壇還是商海,都要能夠容人,能夠容納不同意見的人。隻有這樣,事業才能興旺發達。
天下已定,各位功臣翹首以待,總希望能有個好結果,封賞結果,文臣優於武將。那些功臣多為武將,對此頗為不服,其中尤其對蕭何封侯地位最高、食邑最多,最為不滿。於是,他們不約而同,找到劉邦對此提出質疑。
劉邦打了個形象的比喻,說:“諸位總知道打獵吧!追殺獵物,要靠獵狗,給狗下指示的是獵人。諸位攻城克敵,卻與獵狗相似,蕭何卻能給獵狗發指示,正與獵人相當。更何況蕭何是整個家族都跟我起兵,諸位跟從我的能有幾個族人?所以我要重賞蕭何,諸位不要再疑神疑鬼。”
眾功臣私下的議論當然免不了,但畢竟與蕭何無仇,對此事也就算了。
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邊走邊觀望,隻見一群人在宮內不遠的水池邊,有的坐著,有的站著,一個個看去都是武將打扮,在交頭接耳,像是在議論什麼。劉邦好生奇怪,便把張良找來問道:“你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張良毫不遲疑地答道:“這是要聚眾謀反呢!”
劉邦一驚:“為何要謀反?”
張良卻很平靜:“陛下從一個布衣百姓起兵,與眾將共取天下,現在所封的都是以前的老朋友和自家的親族,所誅殺的是平生自己最恨的人,這怎麼不令人望而生畏呢?今日不得受封,以後難免被殺,朝不保夕,患得患失,當然要頭腦發熱,聚眾謀反了。”
劉邦緊張起來:“那怎麼辦呢?”
張良想了半晌,才提出一個問題:“陛下平日在眾將中有沒有造成過對誰最恨的印象呢?”
劉邦說:“我最恨的就是雍齒。”
張良一聽,立即說:“好!立即把他封為侯,才可解除眼下的人心浮動。”
劉邦對張良是極端信任的,他相信張良的話是有道理的。幾天後,劉邦在南宮設酒宴招待群臣。在宴席快散時,傳出詔令:“封雍齒為甚邡侯。”
雍齒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確信無疑真有其事後,才上前拜謝。雍齒封為侯,非同小可。那些未被封侯的將吏和雍齒一樣高興,一個個都喜出望外:“雍齒都能封侯,我們還有什麼可顧慮的呢?”
事情真被張良言中了,矛盾也就這麼化解了。
劉邦的論功封賞,的確體現了戰爭中以地位作用高低論功,在發現由此出現的一些矛盾後,又能以寬容為懷,化解矛盾,這種智謀既保證發揮了自己隊伍中骨幹的積極性,又能做到隊伍的基本穩定。
2.以禮待人,樹立榜樣招攬人才
網羅人才需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卑躬屈節地事奉賢者當然是一種手段,但利用人才之間的攀比和競爭心理,造就有利於人才生存、人盡其才的有利條件,更可以吸引大批人才不請自來,造成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的良性循環。
經子之之亂和齊國的入侵,燕國被糟蹋得殘破不堪,燕昭王決心改革政治,加強軍事,發展生產,使燕國強盛起來,以便早日報齊國入侵之仇。於是他特地去請教郭隗先生,郭隗先生聽了回答說:“開創帝業的人常與師長共處,建立王業的人常有良才相伴,完成霸業的人必有賢臣輔佐,而亡國之君就隻會跟奴才們混在一起。若能放下架子,尊能人、賢者為師,恭恭敬敬地向他們學習,那麼,才能勝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到來;若能以禮事人,虛心受教,那麼,才幹勝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如果別人怎樣做,也跟著怎樣做,那麼,才能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就會到來;如果憑幾執杖,橫眼斜視,指手劃腳,那麼隻有奴才們才會到來;如果瞪起眼睛,晃著拳頭,頓腳吆喝,對人斥責,那麼,來到的就隻有下等的奴才,這些都是禮賢下士和招致能人所應注意選取的標準。大王如果能廣選國內的賢才,尊奉為老師,親自去拜見求教,天下都知道說大王禮敬賢才,那些有才能的人肯定會爭先恐後集中到燕國來了。”
昭王說:“我現在該向誰禮敬才行?”
郭隗先生道:“我聽說古代有個國君,花千金購求千裏馬。三年沒買到。這時宮中有個侍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找了三個月,果然找到一匹千裏馬;可是那匹馬已經死了。侍臣就用五百金買下了那匹馬的頭,回來報告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白白地丟了五百金!’那個侍臣說:‘一匹死馬還用五百金買來,何況活馬呢!人們必定認為大王確實不惜重金購買良馬,千裏馬很快就會送上門來了。’不到一年,果然送來了三匹千裏馬。現在大王真要招致人才,就從我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還能受到您的重用,何況比我更有才幹的呢?難道他們不會不遠千裏而來嗎?”
燕昭王采納了郭隗的意見,鄭重地請郭隗到朝中來,拜他為老師,日夜和他商量複興國家的大計。為示尊敬,給郭隗以優厚的待遇,並築“黃金台”供其取用。
這件事很快傳遍四方,一些有真正本領的人,都先後聚集到燕國來。著名的軍事家樂毅從魏國來到燕國,善於帶兵打仗的劇辛從趙國來到燕國,精通天文地理的陰陽家鄒衍從齊國來到燕國……這樣許多豪士雲集燕國。28年後,燕國果真殷實富強,以樂毅為統帥的四國合縱軍長驅直入齊國,雪了先王之恥。
3.廣結善緣,朋友遍及天下
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誰不得人心,誰就處處碰壁;誰能廣結善緣,誰就朋友滿天下。
孟嚐君以養士而聞名。一次,他的門人馮諼到孟嚐君封地(薜地)收債,他收了能還者的債契,不能償還者,一一驗證了契卷後,出人意料的大聲宣布:“所有債務全部免除。”隨著一陣青煙,契卷被付之一炬。“孟嚐君萬歲!”麵帶笑容的債民們不自禁地喊出了口號。
這是春秋時馮以門客的身份,為孟嚐君“舉義”的一個場麵。馮援此舉,並非全是為了民生之苦,而是富有遠見的為孟嚐君留取資本,後來的事實驗證了此點。
齊國新王即位,孟嚐君失寵,由國都被逐往薜地。孟嚐君淒惶茫然之時,見封地的百姓們成群結對到百裏之外的大路上跪迎他。
在薜地,孟嚐君受到了擁戴使齊王震驚,齊王因此向孟嚐君道歉。一年後,居然答應將宗朝建在薜地,並隆重迎接孟嚐君回國都作相。
多栽花,少種刺;多鋪路,少拆橋。這是古人教育後輩晚生的誠言。馮諼所為,實不難讓人領悟其中所蘊含的智慧。
近代以來,搞民意測驗,常有一些反常現象,得票率高的往往不是那些爭強好鬥、激進偏持的人,善搞中庸調和的人往往最有群眾基礎。
4.不拘一格,群英薈萃圖大業
人才問題,曆來是成就大業者重視的問題。《孫子兵法》雲:“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勝,輔隙則國必弱。”也就是說,將帥是國君的助手,如果輔佐周到,國家就會強盛;如果輔佐疏忽,國家就會衰弱。然而,用人之道各有不同。在秦公圖霸的活動中,廣招人才,任用賢能,是其極富特色的謀略。
秦穆公招百裏奚和蹇叔,還有一段生動的故事。
百裏奚是虞國人,家境很貧苦,到了中年的時候才外出謀事。他先到齊國遊說,可是沒有人用他,後來,他到了宋國,遇見隱居僻壤的蹇叔,兩人很是投機,成為至交。他們一起來到王室幫王子頹養了一段時間的牛,後見王室紛亂,便離開了王室,回到故鄉。晉國滅虞後,百裏奚成了晉國的俘虜,後被晉獻公作為女兒的陪嫁奴隸送往秦國。在往秦途中,百裏奚逃到楚國的宛地,靠養牛看馬為生。
秦穆公發現晉國送來的陪嫁奴隸中少了百裏奚,追問中,得知他是一個有才德的老人,正在楚國放養牛馬。穆公想,如果向楚人說明百裏奚的才德,這樣楚人肯定不會放人。於是,穆公指示大臣向楚人隻說百裏奚是一個在逃的老奴隸,以當時一個奴隸的身價(5張羊皮)贖回百裏奚。當百裏奚到了秦境後,秦穆公便熱情地接待他。並在宮中同百裏奚談了三天三夜,更覺得他是治國之才,便把國家大事交給他管。百裏奚又推薦蹇叔,說蹇叔是一個很有政治遠見的人。於是,秦穆公用隆重的禮節請來蹇叔,叫他做上大夫。蹇叔和百裏奚成了秦穆公的左、右宰相。
秦穆公還任用百裏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為秦國的大將,幫助秦穆公訓練軍隊,振興武備。晉國人邳豹、公孫枝及後來戎人的使節由餘,這些不同國別、不同出身的有才能的人,也紛紛為秦穆公所重用。在秦穆公稱霸的活動中,百裏奚等將相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這樣說,秦穆公的霸業,正是從全方位招賢用賢開始的。
秦穆公不分國籍、不分出身、不分老幼,全方位地招攬人才,任用賢能,可以說是用人之道高人一籌。這也是秦國能稱霸西部的重要原因。
“全方位招賢”也是商戰取勝的重要謀略。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經濟之所以發達,與他們的廣用人才分不開。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采用重金禮聘政策,以年俸1.5萬到4萬美元招募科學家,加之美國當時已成為世界科學中心,結果,其他國家的許多科學家都紛紛聚集美國,這對美國經濟發展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