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謀學修煉智慧
謀術在心∶智謀學是智者的護身符
謀有二端,上謀知命,其次知事。知命者預言存亡禍福之原,早知盛衰廢興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難於無形。知事者,見事而知成敗之分,而究其終極。
——《說苑權謀篇》
一、縱橫捭闔,智謀在心
人生如戰場,時時充滿著沒有硝煙的鬥爭。在許多有形和無形的較量中,有些人能夠縱橫馳騁橫刀立馬於天地之間;有些人則隻能空對四壁,屈身於鬥室之中。智謀,就是讓人走出彈丸之地,暢遊千古江山;領略萬裏長空;智謀,就是讓人以四兩撥千鈞之力,頂天立地,略謀於胸;智謀,讓人領悟成功的機密,走出失敗的陰影。“謀事在人”,智謀,是人生輝煌的保證。
1.捕捉時機,遠東銀行在新界崛起
1958年,在新界荃灣,一間錢莊悄然開張。開錢莊的人是新界戲院大王邱德根。
邱德根1925年生於上海,父親邱鬱文是個小商人。邱德根上中學才幾個月,家道中落,不得不輟學。15歲進大光明電影院當小廝,後升為司理(經理)。21歲時租下大都會電影院,放映國產影片,是一個身無資產的經營者。
邱德根學曆低,又無資產,卻娶了一位滬江大學畢業的小姐裘錦秋為妻,貧寒弟子與富家千金結奇緣,堪稱佳話美談。
50年代初,邱德根攜新婚妻子來到香港,所有的資產僅百餘元。
邱德根在朋友開的公司做幻燈片廣告,並買賣影片。他在上海經營多年電影院,故想在香港重操舊業。
他到新界跑了好些地方,最後在荃灣租了一間貨倉做戲院。邱德根的原則是能省就省,鄉下租金低,鄉下人很少看電影,故可以租舊片來放,舊片一天才1港元租金,又可省一筆。
當時荃灣人口僅10萬,除本地居民,還有山寨廠工人,不過也都是從廣東來的農民。邱德根的戲院一開張,果然大受歡迎,時時爆棚。
邱德根首創鄉下戲院放日場的先例。
開始時日場門可羅雀,但隨著影響擴大,日場的上座率與日俱增,為邱德根贏得可觀的票房收入。
到1958年,他已獨立擁有14間鄉下戲院,成了新界的戲院大王。
邱德根在新界經營戲院,親眼目睹新界的不斷變化。50年代是香港工業起步的年代,市區地價昂貴,很多工業家到新界辦廠,新界人口增加,市麵也漸漸繁榮起來。
邱德根四處捕捉機會,終於在1961年以150萬港元的較低價購得荔園遊樂場。邱德根想:即使我接手遊樂場虧本,把這塊地皮“醃”起來,等漲起來再拋出,準能賣個好價錢。
邱德根買來動物供展覽,添置一批娛樂設備,一時遊人如潮,財源廣進。
邱德根雙管齊下,早在1960年3月就把遠東錢莊改組為遠東銀行。他開辦多項銀行業務,信譽日增,存款額居新界同業之冠。
這時的邱德根,有大量資金可供調撥。他石破天驚,聲稱要蓋新界第一高樓。不久,遠東銀行大廈在荃灣破土動工,1964年底完成土建工程,17層的高度列新界所有建築之首。荃灣已是新界的工業重鎮,此時大樓內裝修尚未完畢,已有眾多的公司租下大廈的寫字間。有這幢大廈作招牌,存款客戶,不再是土頭土腦的新界鄉民。有許多是法人客戶,資金進出,動輒以萬數計算。遠東銀行在港九新界設立了多間分行及辦事處。
邱德根的事業步入巔峰,當地人稱他為新界首富、新界銀行巨子。邱德根當然也躊躇滿誌,風光無限。
2.暗設圈套,洛克菲勒壟斷全美石油業
1875年春。在洛克菲勒的鼓動下,石油業主們達成了一項聯合協約:
一致對抗不予折扣的鐵路界。
斯科特得知此事,十分懊惱,他當即成立了帝國運輸公司。決心與美孚石油公司決一死戰。
洛克菲勒則避實就虛,巧妙利用鐵路巨頭之間的矛盾與範德比爾特和古爾德兩大鐵路霸主結盟,並加緊向斯科特的勢力範圍匹茲堡展開石油傾銷戰。
在洛克菲勒的強大攻勢下,斯科特漸漸招架不住,洛克菲勒以340萬美元的代價接管了斯科特的全部家業。
結果,洛克菲勒不但控製了整個大西洋沿岸原油及產品的價格,而且將這一地區的石油運輸權牢牢地握在手心。
當時賓夕法尼亞的石油產量嚴重過剩,油價暴跌。然而洛克菲勒又反其道而行之,作出一個令人瞪目的決定:以每桶4.75美元的高價大量買進原油。
許多石油中間商聞訊前來,將石油開采推向高潮。原油業主不假思索,爭相與美孚石油公司簽定合同,肆無忌憚地開采油井。他們根本沒考慮,合約中是否保證4.75美元的購價。
美孚石油公司在瘋狂的采油熱中購進20萬桶原油,突然宣布中止合約。解釋說,石油產量供過於求,公司無法繼續高價收購,今後隻能以每桶2美元的價格買進原油了……等等理由。
原油業主這才清醒,然而停止采油已為時太晚,持續兩周的采油狂潮將他們送上破產之路。洛克菲勒成功地奪取了賓夕法尼亞產油區。
完成了對克利夫蘭煉油區、匹茲堡石油運輸帶,以及賓夕法尼亞產油區的壟斷,創立“托拉斯”石油帝國,實現全美石油業壟斷,對洛克菲勒來說垂手可得。
1879年,洛克菲勒再次邀請全美著名的石油大亨雲集,再次醞釀一個空前的聯盟:成立一個“托拉斯”石油工業集團,不過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一個。
這個托拉斯集團,由全美主要的石油企業合並而成,旨在壟斷石油銷售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和投資範圍,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這個集團的所有盟員,在生產上、法律上都不再具有獨立性。
托拉斯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受托委員會”,領導權掌握在洛克菲勒和另三位石油巨頭手中,所有的股東均擁有信托證書,並籍此獲取紅利。然後,洛克菲勒私下約會三位夥伴,以極優厚的條件交換股票,使美孚石油公司成為大聯盟的真正主人。
洛克菲勒利用“托管會”的威力,以慣用伎倆,兼並了近百家石油企業,徹底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
3.將計就計,管仲立國有術
信,是中原文化中很基本、很重要的一個倫理範疇。“君子無戲言”、“言必守信”等觀念很早就在中原文化中存在。從中原文化的內涵來講,講“信義”是應該的,但對受脅迫許下的諾言則又是違反“天”的意誌,是可以不遵守的。連儒家聖人孔子尚且可以不信守對衛國公孫氏諾言,何況其他人。管仲及時地利用曹劌脅迫齊桓公立約之事,擴大了人們原有“信義”的倫理範疇,在人們心中樹起了齊桓公“有言必信”的高大形象,這是一種機智的概念轉換。這就是管仲的聰明之處。這已經不單單是一種技巧了,而更多地具有一種文化思想色彩了,尋常人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公元前685年,齊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等人的幫助下當上了齊國國君,史稱齊桓公。因為魯國曾全力支持齊公子糾參與齊國君位的爭奪,所以齊桓公特別仇視魯莊公,兩國關係緊張起來,當年夏天,齊魯兩軍便大戰於幹時(今山東桓台縣南)。魯軍大敗,魯莊公幾乎被俘。而後,魯國不得不按齊國的要求,殺死公子糾將公子糾的謀士管仲送給齊國處置。齊桓公接受鮑叔牙的建議,等管仲一到齊都臨淄,便親自驅車迎於郊外,並拜管仲為齊相。
公元前684年,齊國軍隊再次大舉進攻魯國。而魯軍在曹劌的指揮下,一舉擊敗了齊軍,創造了中國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長弘之戰戰例。
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再一次舉兵大規模進攻魯國。魯國軍隊雖然全力抵抗,怎奈力小勢弱大敗。魯國國君魯莊公為保全國君之位,急忙派使者向齊國求和,並答應隻要齊國同意停戰魯國將把遂邑地區割讓給齊國。
齊桓公不僅同意了魯國的割地停戰建議,而且向魯莊公的使者表示,在將要舉行的和平會議上,齊方談判代表將不佩帶刀劍,以示齊國希望和平的誠意。
齊魯和平會議按雙方的安排,在柯(今山東東阿)如期舉行。
當會議談判接近尾聲,齊魯雙方就要在盟約上簽安畫押之時,魯國大夫曹劌突然衝上齊桓公盤坐的台上,用手臂緊緊卡著齊桓公的脖子,並撥出隨身佩帶的匕首,放在齊桓公的胸口,厲聲說:“請立即下令退還齊國占領的魯國土地!”
齊桓公看看緊頂著胸口的匕首,雖然心中是十二萬分的不情願,也隻好下令重新起草盟約,將齊國占領的魯國土地全部退還魯國。
曹劌看到盟約已簽,才將匕首插入腰間,鬆開齊桓公,回到自己為臣應坐的位子上。
齊桓公惱羞成怒,立即退出談判之處,召集大臣們商討對策。按齊桓公的想法,幹脆撕毀剛簽署的盟約,殺死曹劌。管仲卻不已為然。他說:“現在我們雖然是在遭劫的情形下答應了退還魯國的土地,但我們畢竟是答應了,現在又違背信義並且殺死魯國使臣,隻能得到一時的快樂。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就會在各諸候國心中失去信義,也就會徹底失去人心。萬萬不可這樣做。”
齊桓公等人返回談判廳,召上曹劌等人按照盟約所規定的內容,將齊國通過三次戰爭從魯國奪取的土地如數還給了魯國,以漢河作為齊魯兩國國境線。
齊魯和平會議結束以後,齊桓公還下令以鄰邦禮節將魯國君臣友好地送返魯國。
齊桓公退還魯國土地之事,使齊國威信大增。齊桓公信義之君的美譽也就是因此而得的,同時,齊桓公的霸業也因此開始形成。
二、運籌帷幄,謀而不露
智謀,就是麵對陰險、奸詐、邪惡而作出的如何應對的策略,這種策略在具體的運用中既不要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也不要靜如死水,屈膝於人。智謀就是以敏銳的才智,出類拔萃的言行,麵對紛至遝來的困難厄運讓你從容不迫,應對自如。智謀,就是用謀略和機巧,排除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障礙,開拓新的空間。長於智謀者,沉著如泰山,蓄勢如張弓。
1.眼光獨到,房產大王穩操勝券
1977年,美國紐約出現了金融危機。許多財團紛紛將手中的物業拋掉,以解決資金流通不暢之難關。
裏治曼認為這是進軍紐約的良機。盡管他的兄弟曾流露出許多擔心和猶豫,但都被裏治曼說服了,他說:“機會也許隻有一次,不抓住便永遠也抓不住了。”於是,他們果斷地拿出3200萬美元,一口氣在紐約曼哈頓區購入幾幢商業大廈(這些大廈在十年後可值30億美元)。之後,他們又進一步投資15億美元,用於興建紐約“世界金融中心”。
“世界金融中心”建成後,出租率頗佳,隻幾年功夫便為裏治曼集團帶來十幾億美元的租金收入。
這兩項工程為裏治曼贏來巨大的聲譽,此時,他名下的樓房建築總麵積已超過4500萬平方米,相當於多倫多市所有商業大廈麵積的總和,“房產大王”的頭銜自然非他莫屬。
1985年,裏治曼兄弟用30億美元收購了加拿大海灣石油公司,開始進軍石油業。
那時加拿大海灣發現石油時間並不長,這是一項長遠的投資計劃,短期內難以見效。而且,這也是一項龐大的、富有挑戰性的投資項目。海灣石油公司正處於發展階段,還沒有正式投資,除了收購公司付出的30億美元外,今後幾年內還得繼續投資33億美元,因為其他投資者財力不足,已將公司及開采石油的專利轉讓給了裏治曼兄弟集團。
於是裏治曼兄弟便將海灣石油公司改組為一家股份公司,以更好地籌集資金並用於多元化經營,除了開采原油外還進行精加工,一並生產多種石油副產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籌劃和努力,石油業為裏治曼集團帶來了數不清的利潤,顯示了他驚人的多方麵的天才。
2.使緩兵之計,意大利銀行起死回生
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是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這裏無時無刻不起波瀾。華爾街股市更是變化莫測,充滿殺機。
1928年夏天,銀行家賈尼尼離開美國,回到美麗的故鄉意大利米蘭。在海灘上,他和妻子沐浴著陽光,盡情享受地中海沿岸潮濕、涼爽、宜人的天氣。
賈尼尼身在米蘭卻心係美國,他每天都要閱讀美國的金融時報,密切關注華爾街的風雲變化。這也難怪,他的全部投資都跟華爾街股市的升降有關。
早上起床,賈尼尼一邊鍛煉身體,一邊聽收音機。忽然,他驚呆了。隻聽收音機裏早間新聞播道:“賈尼尼此次在劫難逃!他的控股公司,紐約意大利銀行的股票暴跌50%,加州意大利銀行的股票也出現36%的跌幅。”
局勢危急,需要立刻作出對策。賈尼尼的兒子瑪利歐主張賣掉意大利銀行的部分資產,然後再買回公開上市的股票,從而使意大利銀行內部持股,脫離華爾街。
沒有人提出異議,其他的董事都讚同瑪利歐的計策,但賈尼尼卻提出強烈的反對,房中寂靜無聲,眾人征詢的目光似乎在問:
“賈尼尼先生,您否決了我們的建議,難道有更好的計策不成?”
然而,這次賈尼尼的話卻真的讓大家束手無策——他提出辭職。
賈尼尼哈哈大笑,他有力地揮動拳頭說:
“放心吧,孩子。意大利銀行決不會倒下!”
賈尼尼接著說:“不但如此,我還要建立一個更龐大的控股公司!我之所以辭職,就是要以個人的身份去遊說總統和財政部長,促使他們製訂一條新的法令,使商業銀行的全國分行網絡合法化。”
瑪利歐泄氣地說:
“等政府頒布了新法令,意大利銀行早就完了!”
賈尼尼沒理會兒子的插話,他自信地說:
“我去遊說政府,一方麵是爭取合法化,另一方麵是緩兵之計。意大利銀行不但不能倒下,而且還要在它的基礎上,設立一家比意大利銀行大幾倍的、全國性的巨型控股公司。”
在賈尼尼的安排下,瑪利歐很快到德拉瓦州注冊成立了泛美股份有限公司。
泛美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是意大利銀行。由於它的股票分散在大量的小股東手裏,因而巧妙地躲避了壟斷嫌疑。
賈尼尼又以泛美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把散落在外人手中的、正在暴跌的意大利銀行股票廉價買進。
意大利銀行不僅沒有垮下,而且越來越壯大,後來甚至吞並了美洲銀行,並將各分行都改名為美國商業銀行。
賈尼尼自然是美國商業銀行這個全美第一大商業銀行的總裁。
3.手腕變軟,小洛克菲勒扮演慈善家
公平競爭一向是美國人做生意的最高法則。1890年,國會通過了希爾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又通過了克萊頓反托拉斯法;1936年再通過羅賓遜——巴特曼反托拉斯法。
巴特曼反托拉斯法製定時,洛克菲勒已經97歲。次年,洛克菲勒溘然去世,留下龐大的石油王朝和一子四女。
小洛克菲勒是石油王朝的第二代掌門人。
第二代的小洛克菲勒生於1874年,美國人稱他為John D·Junior,叫他的父親為Joho·D.。他23歲自布朗大學畢業後即獨挑大梁。但他一出道即碰上了大麻煩。1913年4月20日,洛克菲勒家族擁有的科羅拉多燃料與鐵礦公司工潮急劇升溫,鎮壓工潮的民兵以機槍掃射工人,50多人死亡。在美國工運史上,這場血腥事件被稱為“勒德洛大屠殺”。經過這次不幸事件之後,“洛克菲勒”這個字眼成為美國工人最痛恨的對象。一直到小洛克菲勒的次子納爾遜在1958年連續擔任紐約州長(1973年辭職)之際,洛克菲勒家族才與工會握手言歡。小洛克菲勒逐漸了解到,他們必須認真處理勞資關係和重視工人的權益,因此他開始倡導興建大批廉價住宅供低收入者居住,並改善工人的待遇與福利。同時,他也大力讚助科技、探險、考古、自然生態研究與醫藥研究。在他的領導下,洛克菲勒幾乎變成慈善家的同義詞。
4.先除內患,孫武伐楚第一招
吳王闔閭經過多方周折召來孫武之後,便立即下令任命其為將軍,同時下令由孫武率師伐楚。
吳相伍子胥是把孫武引薦給吳國的人,為了使這場吳楚戰爭更有把握地進行,也為了使自己的引薦不落話柄,伍子胥找到了孫武,商討如何進行這場伐楚之戰。
伍子胥不無憂慮地對孫武說道:“楚國國勢強大,我們並無絕對優勢戰勝它。以軍師所見,我們應該先從哪裏下手才好呢?”
孫武說:“大凡用兵之道,應先除內患,然後方可對外進行征伐。現在吳國若要全力討伐楚國,必先消除內部隱患。”
伍子胥反問:“何患之有?”
孫武說:“當初,國君以魚腹之劍殺死吳王僚,奪取了吳國君位,雖說事至今天,國內已基本安定,但吳王僚的兩個弟弟掩餘和燭庸仍然活著。掩餘躲在徐國,燭庸躲在仲吾。這兩人時刻都在謀策為兄報仇,奪回吳國大權。而且徐國與仲吾都位於吳國附近,一旦我們全力伐楚,掩餘與燭庸從背後發難,其後果不堪設想。”
伍子胥問:“依軍師之見呢?”
孫武說:“必先除掉這兩位流亡公子,方可出師楚國。”
伍子胥點頭稱是,但同時說道:“要殺掉兩位流亡公子,必須先奏明吳王,方可行事。”
一聽完伍子胥的彙報,吳王闔閭便迫不及待地表示:“孫武軍師所言極是,我們應立即設法消除內患。”
但是,事情的發展卻並不像吳王闔閭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徐國和仲吾二國君主在得知吳國已派人來搜捕掩餘和燭庸時,表麵上對吳使畢恭畢敬,帶著他們到處搜捕二人,暗中卻派人通知掩餘和燭庸,讓他們快快逃命。
楚國正與吳國為敵,是再適合不過的地方了。二人決定投奔楚國,以圖日後返吳奪權。
經過千辛萬苦,掩餘、燭庸二人終於來到了楚都郢都,馬上去求見楚昭王,請求庇護。
楚昭王正日夜思想著怎樣才能挑起吳國的內訌,掩餘、燭庸二人的到來,無疑是正中下懷。楚昭王立即下令設盛宴召待掩餘、燭庸二人,隨後便將掩餘、燭庸二人安排在舒城(今安徽廬江縣),並撥來一批軍隊,由掩餘、燭庸二人負責訓練,以圖伺機攻吳時形成一股獨特的進攻力量。
吳王闔閭萬萬沒有想到,小小的封國徐和仲吾竟敢陽奉陰違,有意放走掩餘和燭庸,不由得勃然大怒,幹脆下令一舉吞並了這兩個小封國。可掩餘和燭庸在楚國的存在,毫無疑問地對吳國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威脅。吳王闔閭一不作,二不休,在孫武等人的極力慫恿下,來個趁熱打鐵,趁勢出兵楚國,迅速攻克了舒城,殺掉了掩餘、燭庸二人,除去一塊心病。
楚昭王雖然有意與吳國抗衡,可怎麼也沒有想到吳國會突然出兵,進攻舒城,等這位還正在焦急中的楚國大王清醒過來後,吳軍已經浩浩蕩蕩班師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