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樂器

單簧管(Clarinet)

樂器本調:降B調。應用譜號:高音譜號,移調高大二度記譜。實用音域:小字組D-小字三組F。結構組成:哨頭(單簧片),小筒,主體管(兩節),喇叭口,和機械音鍵係統。使用材質:普通型:硬製橡膠、ABS塑料、酚醛樹脂等;專業型:經特殊處理的烏木、紫檀、紅木或有機玻璃等。樂器特色:高音區嘹亮明朗;中音區富於表情,音色純淨,清澈優美;低音區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單簧管又稱“黑管”,是一種音域寬廣的簧片樂器。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號角和風笛,一般認為是從一種類似豎笛的單簧片樂器蘆笛演變而來。現代的單簧管是德國笛子製作人約翰·丹納在1690年發明的,此後屢經改進,最終由德國長笛演奏家特奧巴爾德·波姆定型。單簧管除降B調外,常用的還有降E調小單簧管和音區向下延伸的中音單簧管、巴塞特單簧管、低音單簧管和最低音單簧管等。傳統上,單簧管是木製的,考究的單簧管一度是用象牙製作的,但如今已普遍采用塑料製作。單簧管的性能十分靈活,可以輕鬆地演奏掠過多個音階的長音,且以能連續吹出琶音著稱,用於獨奏極富表現力。莫紮特是第一位在交響樂中采用單簧管的作曲家,他覺得這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

短笛(Piccolo)

樂器本調:C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不移調低八度記譜。實用音域:小字二組C-小字五組C。使用材質:普通型:無縫鎳銀管,專業型:硬質真銀。

樂器特色:音域比長笛高一個八度,可達到樂隊的最高極限,音色尖銳透明,同音區不如長笛豐滿,屬裝飾性樂器,很少獨奏,用於管弦樂隊和軍樂隊中。短笛是長笛的變種樂器,是交響樂隊中音域最高的樂器,通常由第二長笛手吹奏。由於音色尖銳,富於穿透力,有節製,審慎地使用可使整個樂隊的樂聲更加響亮、有力而輝煌。常用來表現勝利凱旋、熱烈歡舞或描寫暴風雨中的風聲呼嘯等。

長笛(Flute)

樂器本調:C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小字一組C-小字四組C。

結構組成:管身(含吹節,

主節和尾節)和音鍵係統。

使用材質:普通型:無縫鎳銀管,專業型:硬質真銀。

樂器特色:清新、透徹,色調是冷的。高音活潑明麗,低音優美

悅耳,廣泛應用於管弦樂隊和軍樂隊。

長笛的流傳已有好幾個世紀,其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當時它還隻是豎吹的上麵開孔的粘土管。到了海頓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長笛已成為交響樂隊中的固定樂器。19世紀初,隨著特奧巴爾德·波姆發明的按鍵裝置(後來亦被用於單簧管、雙簧管和大管等),長笛完成了定型。長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中、高音區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低音區婉約如冰澈的月光;而且擅長花腔,演奏技巧華麗多樣,在交響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獨奏樂器。

長笛的種類很多,除常見的普通C調長笛外,還有降D、降E調長笛,G調次中音長笛,C調低音長笛等,不過應用較少。

雙簧管(Oboe)

樂器本調:C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小字組B-小字三組F。

結構組成:哨子(雙簧片),管體(包括上下節和喇叭口)和音鍵。

使用材質:管體用經過特殊處理的硬木製成。

樂器特色:音色柔和軟麗,有蘆笛聲,適於表現田園風光和

憂鬱抒情的情緒。

雙簧管最初形成於17世紀中葉,18世紀時得到廣泛使用。雙簧管在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的演奏,是出色的獨奏樂器,同時也善於合奏和伴奏。此外它還是交響樂隊裏的調音基準樂器(樂隊以雙簧管的小字一組的A音定音)。

雙簧管音色帶有鼻音似的蘆片聲,善於演奏徐緩如歌的曲調,被譽為“抒情女高音”。

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中的憂鬱而優美的白天鵝主題就是由雙簧管吹奏的。

英國管(EnglishHorn)

樂器本調:F調。應用譜號:高音譜號,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小字組E-小字二組A。

結構組成:哨子(雙簧片),管體,球狀喇叭口和音鍵係統。

使用材質:木製。

樂器特色:音色近似雙簧管,有憂鬱、夢幻的情調。

英國管即F調雙簧管、中音雙簧管,比雙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

比雙簧管濃鬱而蒼涼,聽起來如泣如訴。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主題和西貝柳斯的交響詩《圖奧內拉的天鵝》都是以英國管來演奏。英國管不是管弦樂隊的基本樂器,隻在表現特定情景時才用。

“英國管”名稱之由來,並非此樂器來自英國,而是由於文字上的相同音譯的結果。

大管(Bassoon)樂器

本調:C調。

應用譜號: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大字一組降B-小字一組降B(三個八度)。

結構組成:哨子(雙簧片),管體(分四節),弧形接管和音鍵係統。

使用材質:槭科色木或楓木。

樂器特色:低音區音色陰沉莊嚴,中音區音色柔和甘美而飽滿,高音富於戲劇性,適於表現嚴肅遲鈍的感情,也適於表現詼諧情趣和塑造醜角形象。

大管又稱巴鬆管,來自意大利文(fagotto)的原意為“一捆柴”——非常形象。大管是木管樂器中的低音樂器,是交響樂隊中的重要樂器之一。其高音區音色哀傷痛楚,中音區溫和甜美,低音區嚴峻陰沉,斷奏時則具有幽默頑皮的效果。

大管還有一種低音的變種樂器——低音大管(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音色聽起來陰險狠毒,稱得上是黑暗惡勢力在管弦樂隊裏的總代理人。

薩克斯管(Saxophone)

樂器本調:降B(高音,次中音),降E(中音,上低音)。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根據樂器本調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兩個半八度。

結構組成:金屬製拋物線性圓錐管體,與單簧管類似的哨頭(單簧片),波姆體係音鍵係統。除降B高音薩克管外,均彎成煙鬥型。

使用材質:銅製。

樂器特色:音色豐富,高音區介於單簧管和圓號間,中音區猶如

人聲和大提琴音色,低音區象大號和低音提琴。

薩克斯管是法國樂器製造家A·薩克斯於1846年發明的。最常用的是中音和次中音薩克斯管,常與高音和上低音薩克斯管配合,組成薩克斯管的四重奏。薩克斯管的獨特音色為現代音樂所推崇,廣泛應用於現代爵士樂隊中,偶爾也用於管弦樂隊。

1814年,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Antoine Sax)出生於比利時的小城----迪南。他的父親當時是一位校有名望的樂器製造商。阿道夫.薩克斯在15歲的時候已是布魯賽樂音樂學院的一名優秀生,並且和布魯賽樂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他在長笛和單簧管方麵已有相當的造詣,也正是由於他將單簧管加以改進,才使得單簧管成為交響樂中的標準成員。比利時政府對此大加鼓勵,在一個展覽會上授予他二等獎,但阿道夫.薩克斯為自己沒能取得一等獎而感到有些掃興,失望之餘,赴巴黎發展。

1842年,阿道夫.薩克斯發明了第一支薩克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調薩克斯。這支樂器的發明給阿道夫.薩克斯的好朋友柏遼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遼茲是當時歐州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他在各種媒體上對阿道夫.薩克斯發明的這種樂器大加讚賞,說這種樂器最具有人性的特點。人們便根據阿道夫.薩克斯的姓來給樂器命名-----"薩克斯",一種音色最為美妙、造型最具特點的樂器就這樣誕生了。

1844年,薩克斯第一次使用在喬治.凱恩特納的歌劇《最後的猶太王》中,柏遼茲也為薩克斯創作了一部合秦曲《聖歌》。

1946年,阿道夫.薩克斯發明的薩克斯獲得了樂器的專利。這奠定了他在巴黎音樂界的顯赫地位,被譽為歐州的天才。而後阿道夫.薩克斯在巴黎開辦了一家薩克斯製造企業。阿道夫.薩克斯一共發明了14種大小有同、形狀各異的薩克斯。(包括小型的小高音薩克斯和大型的倍低音薩克斯,倍低音薩克斯的喇叭口非常大,甚至可以放入一個小孩。)

1851年,阿道夫.薩克斯取得了一項孔距為二十四鍵金屬大管的專利權,此種金屬大管被稱為"薩克斯體係大管"。

1853年,法國軍隊開始啟用薩克斯,使木管樂與銅管樂完美的結合起來。當時歐洲所有國家的管樂隊都來購買阿道夫.薩克斯發明並生產的這種樂器----薩克斯,這使得阿道夫.薩克斯成為妥時非常富有的人。阿道夫.薩克斯的成功引起了同行的嫉妒,於是便將他告上法庭,說阿道夫.薩克斯竊取了他們的專利,阿道夫.薩克斯為了維護自己的發明和榮譽進行了英勇的鬥爭。

1885年,法國賽爾瑪管樂器製造公司在巴黎成立,該公司根據創始人亨利.塞爾瑪(Henri Selmer)的名字命名。塞爾瑪樂器製造公司主要生產單簧樂器,尤其是薩克斯和單簧管,其卓越而優秀的產品質量聞名於世。

1886年前後,我國曆史上第一支管樂隊成立,由時任中國海關總務司的外國人羅伯特.德(Robert Hart)[1835--1911]創辦。

1887年,阿道夫.薩克斯在薩克斯原來的最低音"B"鍵下,又增加了一個降"B"鍵,並且在幾個最低音且較大的鍵子上,加裝上了保護鍵的半框架裝置。

1894年,已身無分文的阿道夫.薩克斯在巴黎支世,不過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的是,經過他的律師多年的努力,最終打贏了他和對手的官司。

1900年以前,關於薩克斯的作品並不多,因為許多音樂家不知道薩克斯這種樂器能否長久的存在,所以許多音樂家並沒有涉足薩克斯這一領域,但是在交響東當中仍可以找到薩克斯的身影,並有出色的表現,例如比才的《阿萊城的姑娘》;拉威爾-莫索爾斯基的《圖片展覽會》等。

1903年,德彪西為波士頓的霍爾夫人-----一位特別富有的女人創作了一部中音薩克斯與管樂隊的作品《狂想曲》,霍爾夫人後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薩克斯演秦家,她還請了丹笛、洛夫萊爾等著名的作曲家為薩克斯創作作品。

世紀之初,歐洲軍樂隊在北美大陸巡回演出,一些薩克斯演秦者在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定居下來。

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ju士音樂空將高音薩克斯帶入ju士樂當中。薩克斯在ju士樂當中的豐富表現力令世人大為驚歎,從而也就奠定了薩克斯在ju士樂當中所占的絕對地位,而西德尼.比徹特也被人們稱為薩克斯之"父"。

在我國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廳中曾經出現過薩克斯,但是解放後,薩克斯被視為不受歡迎的樂器一度消失。改革開放以後,學習薩克斯的人又有所增多,而且在各類傳媒及演出中,頻現薩克斯的身影,其優美的音色也被愈來愈多的國人所喜愛,加之國外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及著名的ju士樂團來我國交流訪問,學習薩克斯的人愈來愈多,甚至在我國的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小學校園裏,已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能夠演奏薩克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堅信會有更多的人知曉薩克斯,學習薩克斯,了解薩克斯。

構造

薩克斯由主管、脖管、笛頭、哨片、哨箍、蓋帽、掛帶七部分組成。除笛關、哨片外其餘全為銅製,因此既有木管的特點又有銅管的亮麗,薩克斯管體上端呈圓錐形(上粗下細),下端管體呈圓柱形(上下一致)喇叭口向上彎曲,與低音單簧管相似。

在此,我要提及兩家非常有名的薩克斯附件生產公司。法國的彎德利(VANDOREN)公司和BG公司(BG)。這兩家公司生產的薩克斯附件(笛頭、哨片、哨卡、掛帶、修刀、哨夾等)得到全世界諸多奏家的首肯和讚譽。雖說隻是附件,但這些附件對我們的演奏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音域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使薩克斯產音域從原來的兩個八度和一個五度的基礎上,又向上擴展了一個八度和一個四度(擴展音域屬於超吹部分,沒有一定的基礎很難向上吹奏)這使薩克斯能夠對更多的樂曲加以完美展現。

選擇:

一般樂器質量的優劣,關係到初學者演奏水平的提高,所以購買時應該慎重些。進口品牌的樂器雖然較好,但就我國大眾的購買力而言無疑過於偏高。雖然國產的樂器價格較為便宜,但有些樂器質量不是很理想,因些,購買者應該請專業人員幫助鑒定。如果自己去買,應注意以下幾方麵:

(1) 仔細觀察其外型,鍍漆是否均勻,有無凹凸之處。

(2) 檢查其鍵墊是否有印痕,共鳴器上的扣釘是不準確地接接觸音孔中心,鍵墊是否蓋嚴。

(3) 檢查其機械部分的靈敏程度,彈簧張力是否合適,鍵柱與連杆之間是否有間隙。

(4) 檢查其音準,兩音之間音高之差不應超過十。

安裝:

(1) 把哨片從哨夾或哨盒中拿出,將哨片平麵同笛頭平麵重合,哨片頂端同笛頭頂端對齊,由左手大姆指將哨片按在笛頭上。

(2) 由右手把哨箍套在笛上,哨箍上沿要越過笛頭指示線,然後把哨箍的合縫線對準哨片正中。

(3) 把哨片安裝好後,將笛頭插入脖管,笛頭風口中心要對準脖管上的泛音鍵。

(4) 把安裝好的脖管插入主管,然後擰緊主管上端的螺絲。

(5) 樂隊合奏前,一般用標準音A校音,校音時中音薩克斯大林奏升F,次中音奏B。倘若薩克斯音高偏低,笛頭往脖管的軟木上多插一些;倘若薩克斯音偏高時,笛頭從脖管的軟木處向外拔一些,直到音高較準為止。

良好的演奏姿態勢對於初學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也是第每一位老師反複強調的重點。其對學生演奏水平的提高同增有著相當大的益處,不正確的姿勢不但不能給人以美感,而且還會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初學者不要忽略演奏姿勢的重要性。

1. 用掛曆帶將樂器掛在胸前,置於身體的右前方,調整掛帶,使其既能負擔樂器的重量,又能緩解手和臂的緊張程度。

2. 站立演奏時,兩腿同肩寬,坐著演奏時,兩腿打開稍向外,呈九十度弓形觸地,身體要自然挺直,背、胸、腰、腹不可彎曲。

3. 含笛頭的角度,要以自然呼氣和笛頭風口的氣流方向為依據,因氣流方向略向下斜,而笛頭和脖管自然要與氣流的方向相一致,略往下傾斜為最佳角度,大約為四十五度左右。

4. 演奏當中手指、腕部、臂部要鬆弛,左右手要自然彎曲,指關節要略為隆起,不可平直而蹋落關節,運指時要有節奏感,用力不宜過大。動作不宜僵硬,手指抬的不宜過高。

5. 左手拇指扶按在T鍵上,並且控製八度泛音鍵,小指控製11(降B)9(升C)8(升G);右手指托住樂器下方靠近身體部分的托鉤,小拇指控製1(C)2(降E),左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放在Ⅰ、Ⅱ、Ⅲ鍵上。

6. 用嘴控製笛頭,掛帶控製薩克斯的重量,左右手控製薩克斯的平衡,使之演奏呈現出最佳姿態。

口型:

口型的正確與否能夠影響到發音,不正確的口型會將下唇咬壞,引發感染,甚至引發牙齒的畸形,初學進應牢記口型的注意事項。

下頜放鬆,微收下唇,使下唇的二分之一部分覆蓋下牙,嘴呈微笑狀自然向兩側微微拉開,發"哀"(ai)音。

將笛頭輕攻入口中,上牙和上唇輕觸在笛頭上麵,唇肌用力要均勻。

所含笛頭位置的多少應以個人的條件加以區分,一般來講大約含在笛頭的三分之一處。在這裏要談到一個最佳振動點的部題。先從笛頭的前端少含試吹,慢慢向後移動試吹,然後再從笛頭的後端多含一些進行試吹,逐漸向前移動進行試吹,一定要用心多聽各位置的音有何不同,這樣便能找到最佳振動點,此時便可固定所含笛頭的位置。 注意在練習過程中,可以照鏡子進行吹奏練習,練習時不要鼓肋腮,口型要保持一致。

呼吸:

所謂呼吸就是氣息的支撐,也是薩克斯的動力。掃然有人會認為呼吸很簡單,在這裏我們要講的呼吸方式有別於日常的呼吸方式,經過各個學科的專家共同的探索與研究發現,人類的呼吸方式共分為三種:

胸式呼吸法:吸氣較淺 而少,也是人們正常的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法:深呼吸有如聞花感覺,吸氣多而深但不易於控製,亦有部分學習聲樂的人采用此法。

胸腹聯合式呼吸法:經論證此種方法最為科學,大多數學習聲樂的人采用此種方法。

吹奏時對呼吸的要求

(1) 吸氣:將氣自然吸入肺葉下部,致使橫膈膜(位於胸腹之間的一層薄膜)向下移動,使腹及兩肋自然擴張。

(2) 呼氣:也就是發音時,利用橫隔膜和腹肌控製有為滿氣,腹部鼓起來的情況下,腹壁逐漸恢複還原,同時借助腹肌的壓力,使吸氣下降的橫膈膜漸漸上移,將氣流控製成如同一根非常自然的平穩有節製而又暢通的"氣柱"呼出。

吹奏時呼吸要注意以下兩點

(1) 不聳肩-------由於聳肩使肩胛上抬,胸廓極限在小範圍內括張,吸氣量少易緊張疲勞。

(2) 不拱小腹------有的初學者為使氣吸得深,就用力拱小腹,由於拱小腹會使胸腔肋骨被拉下,胸腹部都處於緊張狀態。

換氣

無論吹奏長音、練習曲還是樂曲,都存在換氣問題,所謂換氣就是在音樂進行過程中吸氣。

換氣時要注意下麵三個問題:

(1) 準確-----換氣要快而準確,在樂句結束時,留有很短的時間進行快速換氣,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占用下一句第一個音符的時值。

(2) 合適-----換氣時,要看樂句的工短和力度變化的需要來吸氣,不要任何時都吸同樣多的氣,更不可將氣吸至極限,那樣呼吸肌肉就會緊張。

(3) 合理-----換氣時能常選擇在樂句結束時,如果樂句較長,可選擇在和位複換,音程大跳、音型改變處等換氣,總之一定不要破壞樂句的完整性。

5. 呼吸與其他方麵的關係

(1) 呼吸與演奏姿勢的關係

演奏姿勢不單隻是一個美觀的問題,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呼吸。吹奏時不要彎腰駝背,當然也不要昂首挺胸,這樣胸部不能很好的擴張,腹部不能充分的吸氣,還會造成喉部緊張,使呼吸運動不能獨立地進行。

(2) 呼吸與口型的關係

即使你的呼吸掌握的再好,但是沒有正確的口型配合,同樣不能正確的發音,唇肌要有適當的緊張度,呼出的氣流才能集中有力的進入吹口。

(3) 呼吸與吐音的關係

良好的吐音是由第三者肌動作與呼吸默契的配合得來的。如果舌尖動作大、吐音太重且不靈巧,又影響不暢,這時動作慢,吐音含糊不清。

(4) 呼吸與運指的關係

呼吸時注意手、舌、氣三者的有機配合。

在練習的過程當中,要用心體會腹部的感覺,相幹練習吸氣時,可平躺於床上,雙手插腰,感覺腹部向四周擴張。在練習呼吸時,可點燃一隻蠟燭,輕吹蠟燭,使之呈傾斜,不致擺動,以鍛煉呼氣的均勻。

此外,還有一種循環呼吸法,即在吹奏一個很長的樂句換氣時,並不影響發音的繼續。循環呼吸法最常見於我國的民族樂器-----嗩呐的吹奏上,人國有許多的嗩呐演奏學對循環呼吸法的運用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造詣,而在薩克斯方麵能夠運用此法的人可謂少之雙少。如果要練習循環吹奏法,必須滿足以下五個條件:

1. 學習吹奏薩克斯四年以上(不間斷學習)

2. 正確固定的口型。

3. 良好的氣息支撐。

4. 平穩充實的長音(50秒以上)。

5. 優良的樂器和風口適中的笛頭。

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根氣管,隻能單向的吸氣或者呼氣。如果想讓薩克斯不間斷的發音,隻能不間斷的呼氣,怎樣才能不間斷呼氣呢?利用我們的口腔來代替肺部存儲空氣,我們口腔的存氣量為肺部的六分之一,足夠我們吸一口氣。發音時,當感覺肺部氣息還剩下五分之一時,停止肺部供氣,將存儲在口腔內的空氣呼出。在呼出品腔內空氣的同時,將氣息從鼻孔吸進,沿著氣管補充到肺部。

循環呼吸法的練習步驟:

首先將氣息存儲在口中,收縮口腔內肌,使氣體從口腔呼出,慢慢練習,逐步延長口中氣流呼出的時間。

其次是用鼻子將氣息吸到肺部,我想這對大家不會是什麼難事。

接著就是將上述兩點同時做到,此時就具有了相當的難度。

最後呼出肺部氣息,一定要與口中存儲氣息銜接好。

大家在練習時,一定要用心體會,多多的思考,以便將自己的吹奏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薩克斯的哨片與保養

薩克斯的哨片:提及哨片,這是一個常信信心令初學者忽視而又叫初學者頭疼的部題,由於不會使用與選擇哨片,更換的尤為頻繁,而且哨片的好與壞也關係到你能否吹吹奏出優美的音色來,且影響發音。

首選觀看哨片表麵,最好呈金黃色,纖維細直,顏色偏深,兩邊顏色稍淡。

其次觀看刮麵,哨片刮麵中間較哨尖和刮麵兩邊要厚一些,相似於荷蘭的燈芯草。

最後觀看哨片尾部的兩麵端切割是否均勻。

將哨片買回後,不要使用,先用水浸泡3-5分鍾,然後平麵朝上放在一塊長、寬略大於哨片的玻璃之上,第二天按同樣的方法平麵朝下放在玻璃上,然後在重複兩次,通過幹濕幾次以後,經過化學變化,三天後,哨片便會變得更加穩定、可靠而耐用。而且不要隻用一支哨片,可輪換使用,這樣可以延長哨片的使用壽命。

另外還有一點要講的是,大家去樂器店購買哨片的時候,會發現哨片盒上標有1、1 、2、2字增的阿拉伯數字。大家在以後一定要記住,這些阿拉伯安息字是用來表示哨片刮麵(即哨尖部分)的厚度與強度的。數字越小,其厚度與強度就越小,哨片也就容易振動,不用太大的氣息就可以發音。相反數字越大,哨片的厚度也就越大,因而發音就有一些費氣。其中2、這四款最為常用。還有一種專門為吹奏爵士樂而設計的哨片,其哨頭和哨麵都有較大的改動。在隨後的我會出版一本專門講述薩克斯笛頭、哨片、背帶、修刀等其他相關附件的書籍。

薩克斯自誕生之日起,直到令天已有160年的曆史了。從曆史的角度來看,160年誕生了許多偉大而傑出的薩克斯演奏家;是他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與創新,使薩克斯這一樂器得以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使更多人們知道了薩克斯,了解了薩克斯。在此,我向各位介紹其中的部分國外薩克斯演奏家(國內部分我會隨後介紹)的一些簡況。同時,也讓我們向這些為薩克斯事業奏獻畢生精力的前輩們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

1 艾勒爾(Ayler Albert)(1936--1970)

2 巴比特(Babbitt Milton)(出生於1916)

3 比切特(Bechet Sidney)(1897--1959)

4 科爾曼(Coleman Ornette)(出生於1930)

5 科爾特蘭(Coltrane John)(1926--1927)

6 德發伊艾(Deffyer Daniel)(出生於1922)

7 多木姆奈魯斯(Domnerus Arme)(出生於1942)

8 加巴拉克(Garbarek Jan)(出生於1947)

9 蓋茨(Getz stan)(出生於1927)

10 吉紼裏(Giuffre Jimmy)(出生於1921)

11 古林(Gullin Lars)(1928--1976)

12 霍金斯(Hawkins Coleman)(1904--1069)

13 赫爾曼(Herman Woody)(出生於1913)

14 凱麗金(Kenny G)(出生於1956)

15 柯克(Kirk Andy)(出生於1898)

16 科尼茨(Konitz Lee)(出生於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