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木管樂器(1 / 3)

趣談木管樂器

長笛

長笛原是一種豎吹的圓椎形木管樂器,到中世紀時出現了橫吹的長笛。17世紀中期創製出了分成數節的長笛。19世紀時,德國人特奧巴爾德·伯姆(1794~1881)在逐步研究與實驗的基礎上,於1846~1847年對原來圓椎形長笛進行了重大改革,製造了第一支圓柱形長笛,加大了音孔,改良了音鍵。安裝了聯動鍵,因而加大了音量,改善了聲音,使全音域的聲音更趨統一,半音音符也更加容易演奏。

現在的長笛一般由金屬製作,笛長66公分,直徑為2公分,由三個部分組成:1.笛頭,一側有邊緣鋒利的吹孔,吹孔常附有突起的邊飾;2.中部,裝有基本的音鍵,演奏時九個指頭即按在這些音鍵上,笛頭部分與中部的聯接處,插入的深淺可以用來調整長笛的音高;3.尾部,裝有兩個音鍵(偶爾有三個音鍵),這些音鍵是由右手小指操縱。

長笛的音域有三個八度(c1—c4),但優秀的演奏者能吹出更高的#c、d和be。相反地,並不是所有的長笛都能吹出低音的B音。長笛最低的八度音色柔和,但缺乏力量,中間的聲音清澈而甜美,上麵的八度音色尖銳。

氣息吹在長笛吹孔的邊緣時,有一大部分要吹在樂器的外麵,吹低音時就更加明顯。因此在長笛上吹奏連續的持續音時要比有哨子的木管樂器困難,強奏時尤其不能持久。現在有些長笛演奏家采用了循環呼吸法,用以解決吹奏長樂句時氣息不足的問題。

長笛的吹奏法非常靈活,可奏出極輕快而氣息不太長的樂句。自然音階、半音音階及各種琶音在長笛上可吹得極流暢。吹奏連音時圓滑而又靈活。長笛的斷音奏法極佳,雖然最低音的斷音技巧要比中音區和高音區稍為緩慢,最高音也較緩慢。換句話說,唇部不過分緊張和不過分鬆弛的音區正是最能發揮長笛輝煌技巧之處。長笛對不超過三個升號或降號的調都很容易演奏,調號過多對演奏的流暢會有影響。

長笛一般有三種吐音方法:1.單吐法。用“特”(t)的讀音來吐音;2.雙吐法。用“特、卡”(t、k)兩字的讀音來吐音,雙吐法特別在吹奏各音一律反複兩次或音符成雙的樂句時很方便;3.三吐法。是用“特、卡、特”(t、k、t)的讀音來吐音,用於吹奏反複或不反複的快速三連音。另外還可以在原音上用“彈吐法”(Frullato〔意〕、Flatterzunge〔德〕來吹奏,這是一種使發音迅速交替的特殊奏法,用在單音上很像震音,用在音階進行時像級進滑音。長笛由於口中不銜哨子,所以雙吐和三吐均可達到極快的速度。

17世紀最後的20年開始把長笛用於管弦樂中,從18世紀至今,長笛成了樂隊中的標準樂器。許多作曲家為長笛譜寫了樂曲,如巴赫、亨德爾的一些奏鳴曲,巴赫有一首奏鳴曲是無伴奏的,泰勒曼的幻想曲、奏鳴曲、莫紮特的兩首協奏曲(G大調與D大調)等。在貝多芬的《田圓交響樂》、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德沃複克的《自新大陸》交響樂中均可見到在管弦樂中出色地運用長笛的例子。

短笛

長笛的變形樂器很多,如低音長笛、中音長笛、bE調長笛等,但至今仍在樂隊中使用的僅短笛一種。短笛通常是木製的,比長笛短一半,發音比長笛高八度,音域為d2—c5。短笛的實際發音比記譜高八度,是木管樂器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也是交響樂隊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之一。

短笛的低音區發音柔弱,氣息消耗很大;中音區明亮、尖銳,從弱音到強音均能吹奏;最高音發音極為尖銳刺耳,隻能奏強音。長笛的指法與演奏法均可適用於短笛。在樂隊中,短笛常由第三長笛演奏員兼任,換樂器隻需很短的時間,用意大利文“muta in”來表示。

沒有專為短笛用的作品,但在柏遼茲、瓦格納、李斯特、梅耶比爾、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等人的作品中可以學習短笛的用法。

雙簧管

雙簧管是一種主要的高音雙簧木管樂器。從音樂史上可以看到,管弦樂隊的木管聲部是圍繞著雙簧管建立起來的。雙簧管有悠久的曆史,17世紀中期製造出了分成數節的雙簧管。現在的雙簧管是從肖恩管(Shawn)演變而來。到18世紀才用於管弦樂隊。在貝多芬的作品中,雙簧管在樂隊中有了更為重要的地位。

雙簧管的音域為二個半八度,自bb到f3,自然音階是D調,但並不算移調樂器。雙簧管的音色富於泛音,低音發音豐滿,但較粗糙,帶有鼻音;中音區音色甜美,富有表現力,強奏弱奏均宜;高音區明朗而強烈,演奏弱音比較困難;最高音非常刺耳,音色緊張而不自然。雙簧管不像長笛,不能算作技巧華麗的樂器,是屬於特別富於表現力的歌唱性樂器之列。如果不是在四個升號或五個降號以上的調上,雙簧管演奏寬廣、流暢、富有牧歌風格的抒情曲調就更美妙。演奏雙簧管時因口中銜有哨子,一般隻采用單吐演奏法,因此在演奏斷音時不如長笛。但現今的雙簧管演奏家也有采用雙吐演奏法的。

雙簧管係用硬木(也有用膠木、有機玻璃或金屬)製造的細長的管子。管長約59公分,根據音孔的多少而有變化。共分三個部分,是用凸榫與套節的方法聯結起來。內膛是比較窄小的圓椎形,大約在管長的1/6處迅速加大而形成喇叭口。哨子插在雙簧管頂端的哨孔中,哨子插入的多少,可以調整樂器的音高。因雙簧管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少,樂隊是根據它來定音。

雙簧管的哨子是由綁在一個椎形金屬管上的兩片極薄的葦製哨片製作而成,哨子接近風口處較為扁平。氣息是從銜在口中的哨子頂端極小的風口吹入,使兩片極薄的哨片振動,交替地一閉一開,引起管內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在雙簧管演奏中,呼吸的控製極為重要,由於哨子的風口非常窄小,隻能允許極少的空氣通過,但又要求氣息要有極高的壓力,所以必須保持有一定量的氣息。雙簧管的氣息持續力遠遠勝過其他木管樂器,但是要靠讓氣息通過樂器的方法來排除肺內不新鮮的空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有可能時把濁氣呼出是必要的。現今有些雙簧管演奏家把循環呼吸法運用到雙簧管上,豐富了雙簧管的演奏技巧,使原來有些很困難的樂曲,如理查·斯特勞斯的協奏曲中極長的樂句變得容易演奏了。

雙簧管既是管弦樂隊的重要樂器,又是重奏和獨奏樂器。許多作曲家為它創作了樂曲,如莫紮特的四重奏曲;亨德爾的協奏曲、三重奏曲、奏鳴曲;貝多芬的三重奏曲、五重奏曲;齊瑪羅薩的協奏曲等。

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木管技巧有了發展,能奏出和弦的聲音。巴托洛齊(Bartolozzi)的《木管的新聲》等著作中闡述了這方麵的技巧,有些先鋒派作曲家在創作中也采用了這種技巧,目前最著名的可能是尼科洛·卡斯蒂利奧尼。雙簧管演奏家海因茨·霍利格爾(Heinz Holliger,)使用了這種技巧並創作了有吹奏和弦的作品。這種技巧能否得到廣泛的承認,現在還很難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