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木管樂器(2 / 3)

英國管

雙簧管這一族樂器曾有過多種移調樂器——抒情雙簧管(Oboe d’amore,比雙簧管低三度)、上低音雙簧管(Oboe Bari-tone,比雙簧管低八度)及英國管等。現今在管弦樂隊中還普遍采用的隻有英國管。

英國管是一種雙簧木管樂器,底口呈梨形,哨子是插在一個稍彎的金屬管上再插到樂器頂端的哨孔中。管身較大,比雙簧管長一半,發音也比雙簧管低五度。是一種移調樂器,實際上是中音雙簧管。

英國管的音域較寬,超過二個半八度(記譜為b—f3,實際發音為e—bb2)。英國管的音色比較低沉,有鼻音,沒有雙簧管輕快活潑,但更富於田園色采。在整個音域中,低音區雄壯,高音區稍為柔弱,最好的聲音是中音區(e1—ba2)。英國管的吹奏方法與雙簧管相同,在管弦樂隊中可由雙簧管演奏員兼吹。

“英國管”這一名稱是不恰當的,名稱的來源不詳,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人把angle(意思是“角”)誤為法文的anglais(意思是“英國的”),因而把這種樂器稱為英國管。有人認為英國管與雙簧獵管(Oboe da caccia)有一定的淵源關係,在樂隊中雙簧獵管的聲部常用英國管來吹。

在梅耶比爾的歌劇《新教徒》、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瓦格納的歌劇《洛恩格林》、聖一桑的歌劇《參孫與達莉拉》、柴科夫斯基的組曲《胡桃夾子》、鮑羅丁的歌劇《伊戈爾王子》中都很出色地運用了英國管。貝多芬為兩支雙簧管和一支英國管寫了一首三重奏曲。

單簧管

單簧管又名黑管,是一種豎吹的單簧片木管樂器。單簧管在管弦樂隊、軍樂隊和爵士樂隊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一種獨奏和重奏樂器。單簧管大約發明於18世紀初,其前身為夏呂莫管(Chalumeau)。單簧管與其他木管樂器的發音原理不同,它的泛音不是八度而是十二度,因此指法也不一樣,很為複雜。直到19世紀40年代采用了伯姆發明的長笛的機械裝置後,簡化了單簧管的指法,成為木管樂器中性能極好的樂器。

單簧管一般由硬木或膠木製作,管長約2尺,由五個部分組成:最上麵的一節為尖形的嘴子,哨片即固定在嘴子的背麵;第二節很短,因其形狀像木桶,故名“小桶”,與嘴子相連;下麵的兩節是樂器的主要管身,上麵有音孔和音鍵;最末一節是喇叭口。小桶推入相鄰的管子的多少可以用來調整樂器的音高。

單簧管可分為C調、bB調和A調三種。C調單簧管已廢棄不用,現在隻使用bB調與A調兩種。bB調單簧管的音域相當寬,超過長笛和雙簧管,有三個半八度(記譜為e—a3,實際發音要低一個大二度,為d—g3),A調單簧管要比bB調單簧管低一個小二度。除長笛外,單簧管可算是最靈敏的樂器,善於演奏各種音階(特別是半音音階)與三和弦、屬和弦或導七和弦構成的琶音。

單簧管的聲音富於泛音,具有光輝華麗的音色。與其他木管樂器相比,單簧管各音區之間的差別更為明顯。低音區,又名夏呂莫音區,發音低沉,略有戲劇性;在c2—c3這一音區中聲音純淨清澈,可奏出ppp到ff的力度變化;最高音發音尖銳狂野,帶嘯聲。單簧管音色的另一特點是中音區的聲音沒有明顯的特點,能與交響樂隊中各種樂器的聲音融合在一起,而且可以隨意替代第二長笛或第二圓號,甚至還能替代大管。單簧管的音色富於變化,表現力很豐富,故在管弦樂隊中有“演說家”之稱。

單簧管起吹輕快,但顫音不如雙簧管有表現力。一般隻采用單吐法,因此在奏斷音上遠不如長笛,但單簧管能用“彈吐法”來演奏輕快的樂句。

作曲家為單簧管創作的樂曲不少,如莫紮特的八大調協奏曲和與弦樂合作的五重奏、勃拉姆斯的兩首奏鳴曲、德彪西的G大調狂想曲、斯特拉文斯基的爵士樂《烏木協奏曲》以及科普蘭的協奏曲等。在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樂和瓦格納的歌劇《湯豪塞》中都能聽到單簧管的出色表演。

低音單簧管

低音單簧管是一種單簧管族樂器,一般為bB調,比普通單簧管低八度。早期的低音單簧管是C調的,主要是用來代替大管而不是作為管樂聲部中的一種新樂器。當低音單簧管在樂隊中比較受重視後,bB調與A調的低音單簧管流行起來,許多19世紀作曲家認為,低音單簧管演奏員應該根據音樂的調性來選擇使用bB調或A調的樂器。

低音單簧管與普通單簧管的構造大體相同,普通單簧管的指法方麵的所有特點也均適用於低音單簧管。但低音單簧管的管體較大,一端有一個向上彎曲的金屬喇叭口,嘴子裝在一個S形的小管上,S形的小管的另一端與管身相連。低音單簧管因音孔加大,所以都是用音鍵而不是直接用手指去按音孔;由於樂器大,重量重,故采用掛帶,低音單簧管在樂器的下部加一大音孔,使能吹出bB音,另在靠近嘴子處開一較小的音孔,為吹高音用。

法國與英國製的低音單簧管的最低音為bE(實際發音為bD),德國製的最低音為 d(實際發音為C)。現在有把低音擴展到C(實際發音為bB)的趨勢。高音很難吹,最好不要使用高於C3,(實際發音為bb1)的音。但作為獨奏樂器時,其音域可達4個八度。低音單簧管的音色異常低沉,可是富於歌唱性。強奏時威力很大,在中、下音區能容易地吹出PPPP。

受低音單簧管演奏員歡迎的“法國係統”記語法是完全采用高音譜表記譜,實際發音比記譜低九度。“德國係統”記譜法則同時采用高音與低音譜表記譜,但主要用低音譜表,用低音譜表記譜時,實際發音比記譜低大二度。

到19世紀末,低音單簧管已經常出現在管弦樂總譜中。馬勒、瓦格納、巴托克、勳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在他們的作品中都常用低音單簧管。

小單簧管

小單簧管是一種單簧管族樂器,主要用於軍樂中,在管弦樂中用得較少。bE調小單簧管最早見於18世紀後期,主要用來替代F調的單簧管。D調的小單簧管是18世紀初出現的,但到19世紀初在西歐就很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