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單簧管是一種移調樂器,實際發音比記譜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普通單簧管的技巧可適用於小單簧管。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樂》和瓦格納的歌劇《女武神》的終場中,均應用了這種單簧管。
大管
大管又名巴鬆管,是一種雙簧片的低音木管樂器。大管最初出現於16世紀,到18世紀時已成為管弦樂隊中的樂器。
大管高約134公分,內膛長254公分,折疊為二,細端的內徑為4毫米,喇叭口的內徑為39毫米。管身分四節:1.短節,又稱高音節或側翼,這一節內有硬橡皮或塑料的保護層,有3個音孔;2.低節,又稱雙節或“長筒靴”,有一個“U”字形的金屬管把兩根管子連接起來,有的樂器在“U”形管上有一個排水用的鍵子。這一節上裝有一個叉柱(俗稱“小鳥”),右手通常按在其上,末端有金屬套加以保護;3.長節,又稱低音節,此節靠在短節旁邊;4.喇叭口,常有像牙或塑料製的圈的裝飾。大管折卸後很像一捆木柴,意大利文名稱Fagotto即由此而來。大管管腔上的細微誤差(特別是靠近哨子的部分)對樂器反應的快慢和音準的好壞有很大的影響。
大管的哨子是由相對的兩片葦製哨片製作而成,以法國產的葦子最為有名,意大利、美國中部、蘇聯南部和中國產的葦子也都不錯。哨子是裝在一個相當長的“S”形金屬管上(“S”形管的形狀可隨演奏者的要求而有所不同)。“S”形管插在短節的上端,插進的深淺可以調整樂器音高。大管一般用掛帶掛在演奏者的頸項或肩頭,斜在身前演奏。
大管為C調樂器,音域為bB1—f2(#g2),用低音、次中音和高音譜表記譜。每支大管都有幾個音的音高需要演奏者加以“調整”的。
大管的發音很不均勻,低音區雄壯有力,中音區溫和甜美,高音區富於戲劇性,故有管弦樂隊的“小醜”之稱。大管一般用單吐法,但有人也用雙吐法。大管在演奏單斷音方麵不僅不亞於其他有簧片的木管樂器,而且還勝過它們。大管的斷音奏法清晰,能吹出八度或比八度更大的跳躍。
莫紮特的bB大調協奏曲、泰勒曼的f小調奏鳴曲、韋柏的F大調協奏曲、聖—桑的F大調奏鳴曲等都是大管經常演奏的曲目。斯特勞斯和興德米特還譜寫了複協奏曲(前者是單簧管與大管,後者為小號與大管)。在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柴科夫斯基的舞劇《天鵝湖》中,大管的演奏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像。
近年來對大管的性能作了一些改進:捷克製造了一種增添了音鍵的大管,使低音可以有替換的指法;我國樂器製造家郝雲對大管作了改革,增加了由姆指控製的音鍵,克服了演奏某些顫音的困難,使演奏我國的樂曲更加流暢和方便;英國人吉勒斯·布林德利製造了一種名為“合於邏輯的大管”,是通過電子線路來開、關音孔,使每個音符都能有理想的音孔組合,這種改革在倍低音大管上尤為成功;蘇聯人涅克柳多夫發明了一種裝在長節上的弱音器,是一種蝴蝶形閥。
低音大管
大管的變種樂器中,現在仍在管弦樂隊中使用的隻有低音大管。低音大管的發音比大管低八度,是音區最低的雙簧木管樂器。低音大管長約2公尺,現在一般使用的是“壓縮”型的,僅高122公分。低音大管的管身很長,可拆成三節,音孔與音鍵的排列與大管相同,在結構方麵沒有什麼變更,但高音指法與大管不同。
低音大管是移調樂器,發音比記譜低八度(在瓦格納與德彪西的有些總譜中,記譜與實際發音相同)。音域為bB1(或bC1)到f。低音大管的發音方法與大管相同,但它的哨子較大(長75毫米,風口寬16毫米),振動遲緩,吹奏斷音與迅速交替的音符比較困難。音色比大管低沉。在技巧上也不如大管輕鬆,氣息消耗極大,表現力也比大管差。但是低音大管的低音猶如管風琴深沉的低音,不僅能和大管與圓號融和在一起,也能和長號與大號結合得很好。
在杜卡的《魔法師的弟子》、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以及伯格、布裏頓等人的作品中,可以聽到低音大管很有特色的獨奏。
薩克管
薩克管是一種單簧片管樂器,是比利時人薩克斯(Adol-phe Sax,1814—1894)於1840年發明,故名薩克管。
薩克管的嘴子和用葦片製成的哨片均與單簧管相似。樂器的形狀也像單簧管,除音域最高的一些薩克管與單簧管一樣是直的外,其餘各種薩克管都像低音單簧管那樣有一個煙鬥狀向上彎的喇叭口。薩克管的指法與圓椎形的音管與雙簧管相似,但比雙簧管容易吹奏。在薩克管上要吹出優美豐滿的聲音是要用相當多的氣息,嘴唇要比吹單簧管更為放鬆。薩克管是用金屬製造的(一般是用銅製),因此可以說是一種介於木管與銅管樂器之間的樂器。
薩克管這一族樂器很多,全是移調樂器,主要的有下列四種:
①高音薩克管(Soprano Saxophone),是bB調樂器,音域為ba—e3,在樂隊中主要用於加強單簧管。發音有些尖銳,最高音甚至有點刺耳,但它經常很有表現力和富有特色。
②中音薩克管(alo Saxophone),是bE調樂器,音域為bd—bb2,是薩克管族樂器中用得最多的一種。發音均勻,很容易吹奏高音,低音也很美,發音有力量。
③次中音薩克管(Tenor Saxophone),是bB調樂器,音域為bA—f2,發音比高音薩克管低八度。次中音薩克管反應靈敏,發音響亮均勻,但有些單調,缺乏表現力,最高的幾個音很難控製。
④上低音薩克管(Baritone Saxophone),是bE調樂器,音域為C—bb1,發音比中音薩克管低八度。這種樂器十分笨重,在軍樂隊中用來替代低音單簧管。
除上述幾種薩克管外,還有最高音薩克管(bE調和F調),高音薩克管(C調)、中音薩克管(F調)、次中音薩克管(C調)、低音薩克管(C調)和倍低音薩克管(F調)等。
薩克管是管樂器中表現力很強的樂器,力量飽滿和富於歌唱性。能保持均勻的顫音和動人的音色。在強奏時有一種令人興奮的情調,因此它是爵士樂隊中的重要樂器。薩克管也常用於軍樂隊中,在管弦樂隊中用得較少,但在理查·斯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樂》、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比才的《阿萊城的姑娘》、普羅科菲耶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均用了薩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