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隊的靈魂——銅管樂器(2 / 3)

泛音列基礎音的絕對音高是由號管的長度決定的,小號不能吹出基礎音。小號因號管短而粗,一般隻能吹出第二泛音到第八泛音(有人可吹至第九、第十泛音)之間的音。

小號最早的祖先是有號嘴的動物形號角(如蛇形號角、獸形號角等),這種號角後來為一種直式小號所取代。到13世紀時出現了一種類似小型薩克管的小號。我們比較熟悉的那種小號是到15世紀時才有的。這是一種自然小號,隻能吹奏泛音列中的幾個音,長時期隻是用於儀禮或軍樂。到17世紀初,發明了變調管,可以利用變調管來改變樂器的調。變調管是一段補充的號管,實際上是加長了樂器基本號管的長度,從而降低了樂器的調。蒙特威爾第是第一個利用這種小號的著名作曲家。

自然小號是一種沒有活塞等裝置的小號,號嘴插在向號管吹送氣息的一端,號管是逐漸擴大的圓椎形,隻有中段是圓柱形,號管的氣息出口處向外擴展,形成喇叭口。

自然小號隻能吹出一個調上的泛音列,所以演奏時要根據作品的調性選用相應調性的樂器,常用的有F、E、bE、D、C、bB及A(極少用)等調的樂器,但不管用的是什麼調的樂器,經常是采用改調記譜法,一律改寫成C調,隻在譜上注明所用小號的調,便能奏出所要求的音高。

從18世紀80年代到19世紀初試驗在小號上安裝像木管樂器那樣的音鍵。海頓1796年就是為這種小號譜寫了那首著名的小號協奏曲。這種裝有音鍵的小號並沒有流傳多久,到19世紀初發明了活塞小號。

活塞小號有三個活塞(有直升式活塞與回旋式活塞兩種,作用相同),活塞的作用是把附加的號管連接到基本號管上去,從而降低了整個樂器的調

有活塞的小號就能吹奏全部半音。在應用了活塞之後,還可以用改變裝在基本號管彎曲處的“U”形變調管位置的方法來調整樂器的音高,拉到最長時幾乎可使樂器的整個調子降低一個全音。

從音域來講,小號是管弦樂隊中最高的銅管樂器。在整個音域中聲音都很華麗、輝煌。但第二泛音稍嫌粗野,有些不穩定,吹低音時更為明顯;第二泛音不能發出很強的音量;在第三泛音到第六泛音上用ff吹奏時可發出極響亮輝煌的聲音,弱奏時發音嘹亮又有歌唱性;第八泛音聲音緊張;第九、第十泛音發音勉強,最高音很難吹奏。

小號可以奏出很好的斷音,可采用“單吐”、“雙吐”和“三吐”演奏法,單吐法在小號上可吹得很出色。小號在演奏上很為靈敏,能輝煌地奏出自然音階和半音音階的經過句、琶音和分解和弦等。吹奏小號氣息消耗較少,能吹出寬廣悠長的色采鮮明的樂句。

小號常加用弱音器(用 con sordino來表示),不僅能大大改變發音的力度,而且也改變了音色。現在使用的弱音器的種類很多:有直式、杯形、哈蒙式(又稱嘩—嘩弱音器)、柱塞式、單色等。長時間使用弱音器會使人厭倦。在爵士樂中使用弱音器(如嘩—嘩弱音器)時能將小號的音色改變到難以辨認的程度。

除了上麵已經提到的海頓的bE大調協奏曲外,小號常用的樂曲有維瓦爾第的小號協奏曲,洪梅爾的bE調協奏曲、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野蜂飛舞》等。小號在貝多芬的《萊奧諾拉序曲》、華格納的歌劇《帕西法爾》及德沃複克的《自新世界變響樂》中均運用得很出色。

短號

短號是一種高音銅管樂器,1828年首先出現在法國,現在主要用於銅管樂隊與軍樂隊。bB調短號與bB調小號尺寸相同,但短號號管稍粗,號嘴較深。過去短號的號嘴不是直接插入樂器而是插在一段長約7.5公分(bB調)的圓椎形附加管上,這種附加管可以調換,如換用稍長的A調附加管即可吹奏“A調短號”的聲部。這種附加管到20世紀初在法國和美國已廢棄不用,英國則還使用了很久。

現在的短號有三個活塞,作用與圓號和小號的活塞的作用相同。(清參閱圓號與小號的有關部分)

在交響樂隊中使用短號的情況有三種:1.從柏遼茲以後的19世紀作曲家采用短號是因為短號有活塞,在巴黎的管弦樂隊當時很少用有活塞的小號,所以作曲家隻得使用短號使銅管聲部能吹奏出有半音的高聲部。法國管弦樂隊現在一般還是用兩支小號和兩支短號,總譜規定用三支小號時則由一名短號演奏員改吹小號。但有些樂隊則用四支小號,取得很輝煌的效果。2.在19世紀後半葉,許多主要的管弦樂的小號聲部全由短號來吹奏。3.從埃爾加和斯特拉文斯基以後的較近代的管弦樂中,時常因為短號容易引起塵世的聯想而采用短號。

短號的音域與記譜法均與同調的小號相同。短號音色較為柔和,不及小號光輝。短號也使用“單吐”、“雙吐”及“三吐”演奏法,短號比小號更容易吹奏,更容易演奏技巧困難的部分,如複雜的華采樂句、迅速的同音反複與半音音階等。

除bB調與A調短號外,還有bE調短號,它的發音比記譜高小三度。

在柏遼茲的清唱劇、梅耶比爾的歌劇《預言者》和比才的歌劇《阿萊城的姑娘》中都用了短號。

長號

長號是不用活塞而用伸縮管的銅管樂器,故又名伸縮長號或拉管。起源於15世紀中葉,1520年經門舍爾改進成目前的這種形狀,它是最早(除鼓以外)就製成現在這種形狀的樂器。初期主要是作為銅管合奏中的樂器用於教堂音樂,到18世紀中期被管弦樂隊采用。

長號由兩個部分組成:1.帶有杯形號嘴的圓柱形號管,在下三分之一處開始擴大,形成喇叭口;2.插在第一部分號管中的“U”字形伸縮管。演奏者左手握樂器,右手持伸縮管,拉出或縮入伸縮管也就改變了長號號管的長度,可以吹奏出不同調的泛音列(請參閱圓號的有關部分)。長號的伸縮管有7個把位,每伸長一個把位就降低半音。

第二至第七各把位分別把泛音列順次降低半音,第七把位比第一把位降低三個全音。吹第七把位時,右手完全伸直。伸縮管隻有很少一部分留在另一部分的號管中。

長號的種類很多,主要的有中音長號、次中音長號和低音長號。巴赫、格魯克、莫紮特和青年時代的貝多芬都曾用這三種長號譜寫過長號三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