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長號有bE調和F調兩種,在16~18世紀時很為流行,作為銅管樂器中的高音樂器,到19世紀初期就逐漸用得少了,但到19世紀末還常用中音長號來吹奏顯示高音但又要吹得很弱的音。
bB調的次中音長號是長號中最典型的,主要是用第二泛音以上的音。
低音長號有F調與G調兩種,前者主要流行於德國及歐洲中部,後者從17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被英國銅管樂隊普遍采用。低音長號因號管極長,所以發音有些遲鈍,基礎音也很難奏出。由於伸縮管太長,為了便於吹奏最低的把位,常在伸縮管上裝一個柄。
除了上述三種長號外,還有一種次中音低音兩用長號,目前使用極廣。這種長號是1939年創造的,是在bE調的次中音長號上增加一個長約一公尺的附加變調管,由左手姆指控製的活塞(即所謂的“四度活塞”)使它與基本號管連接,使樂器降低四度變成F調的低音長號。應用“四度活塞”時,號管變得相當長,伸縮管各把位之間的滑動距離也都加大,因此隻能使用六個把位。“四度活塞”不僅在奏低音時需要,有時在吹奏高音時也需要,特別是在演奏級進滑音時常要用“四度活塞”。使用“四度活塞”時發音會喪失某種程度的鮮明性。
此外還有一種活塞長號,首創於19世紀20年代,比較容易吹奏。現在已很少使用,活塞長號在吹奏需要連續迅速變換把位的樂句時比伸縮長號方便。
長號因從發明時就能演奏半音的樂器,所以是按實際發音記譜,毋需移調。一般用次中音譜表記譜。在管弦樂隊中常用三支長號。
各音位的第一音(基礎音)稱為底音(Pedal tone)。理論上在所有七個音位上都應該能奏出底音,但實際上可用的隻有頭兩個音位的基礎音(大字組的bB和A),奏bA已無把握,G則完全無把握。第二泛音與第一泛音不同,具有破裂聲,強奏時發音輝煌,弱奏時暗啞,第三泛音至第六泛音的聲音光輝嘹亮,強奏時有威力,弱奏時柔和如歌;第八泛音還帶有圓號的色采;第九泛音,特別是第十泛音發音困難,聲音壓抑,表現力差。長號加用弱音器時發音會偏高,把伸縮管向下拉長一些就能得到準確的音準。
伸縮長號遠不如有活塞的樂器發音靈敏與精確,在奏音階式經過句時不如小號,也不及圓號。用連奏法時,常會帶有滑音而使發音不夠清晰。長號的斷音奏較遲鈍,“雙吐”與“三吐”也不靈活,因樂器發音遲鈍,所以一般不采用。可是長號可以用迅速滑動伸縮管的方法奏出特殊的級進滑音效果。但級進滑音在音程上不能大於減五度(也就是第一至第七把位之間的距離),但並不是任何一種減五度音程的級進滑音均能在長號上奏出,如果級進滑音的開始音與終止音不在同一泛音上就無法奏出。在使用“四度活塞”時隻能奏出純四度的級進滑音。
長號的氣息消耗極大,吹低音時尤甚。所以吹奏寬廣悠長的曲調非長號所長,長號善於表現稍快而短促、響亮、雄壯的樂句。
長號在瓦格納的歌劇《湯豪塞》、埃爾加的交響序曲《在倫敦城中》、肖斯塔科維奇的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中均有很有效果的演奏。大號也可作為獨奏樂器,但不多見。在莫紮特的《安魂曲》中可見到長號獨奏的佳例。
大號
大號是管弦樂隊中音區最低的銅管樂器,1835年發明於德國。大號的號管一般盤繞成橢圓形,號口向上。很粗的號管、很大的喇叭口和很深的杯形號嘴使大號具有豐滿柔和的聲音,從音色來講,它不像小號與長號而更接近圓號。大號能很順當地奏出最低的一些音,成為整個樂隊堅實的基礎低音。
號隻有前三個活塞(請參閱圓號的有關部分)。大號還有第五活塞,也就是“四度活塞”,由右手小指控製,可將整個泛音列降低四度,但隻能用來吹奏少數低音。采用幾個基本活塞與四度活塞構成的組合指法時,由於四個基本活塞已使附加的號管極為曲折複雜,造成發音模糊與不穩定,再加上四度活塞使號管變得極長,所以發音效果不好。在四度活塞上使用任何基本活塞
全音,而是降低得很少,造成發音不準,在使用複雜的組合指法時尤為明顯。這種發音不準的問題許多演奏者是用嘴唇來調整。有的大號上有“校正活塞”,可降低3/4個音。
1835年發明的是F調的低音大號,這種調的大號在許多年中一直是管弦樂隊的主要大號,特別是在使用德語的國家裏。但是現在這種12 的F調樂器隻是用於吹奏C調的倍低音大號不能吹奏的高音聲部。在銅管樂隊中則用14 的bE調低音大號,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這種bE調低音大號還在英國管弦樂隊中使用。
20世紀40年代後,16 的C調大號(也稱為倍低音大號)成為管弦樂隊中最標準的樂器,在美國有90%的專業大號演奏員把這種大號看作是他們的主要樂器。現在的德國和美國的管弦樂隊中bB和C調的大號均在使用,另外還用F調大號吹奏較高的聲部。
大號不是移調樂器,是按照發音的實際音高記譜,但是在英國和法國的銅管樂隊中是作為移調樂器。
大號是有活塞的樂器,吹奏靈活,但在吹奏音階性的經過句和琶音時含糊不清和有“咕嚕咕嚕”的聲音。大號的斷音有些遲鈍,但仍很清楚,強奏的效果比弱奏好。由於發音遲鈍,大號不能用“雙吐”和“三吐”等演奏方法。吹奏大號時氣息消耗量極大,但不要求有太高的氣壓。嘴唇一般比較鬆,隻有在吹高音時才有點緊張。
大號的第二泛音豐滿、渾厚;第三至第六泛音強奏時發音柔和、厚實;第八泛音有些壓抑;第八泛音以上的音更為壓抑,且不穩定。大號的高音不很有力。
柏遼茲是第一個在作品中使用大號的主要作曲家,伏昂·威廉斯曾為大號譜寫了一首協奏曲。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柴科夫斯基、理查·斯特勞斯等作曲家在他們的作品中都很有特色地運用了大號。
自1945年以後,出現了一個重新啟用和發展大號的性能的時期,爵士樂師、先鋒派和流行音樂作曲家使大號有了新的特點。在他們譜寫的獨奏曲和大號合奏作品中,大號成了一種比傳統的大號更加靈便和更加巧妙的樂器,時常要求使用吹一個音同時“哼”一個音的方法來奏出,“和弦”效果等新技巧。還有人設計了一種金屬弱音器,可以調整出不同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