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打打的藝術(1 / 2)

敲敲打打的藝術

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

定音鼓

定音鼓是管弦樂隊中最重要的打擊樂器,發出的音有一定的音高。定音鼓的曆史悠久,起源於中東,15世紀時流傳到歐洲。

定音鼓的形狀像半個圓球,鼓身用銅製成,底部中央有一孔,作為鼓內空氣的出口,使它不致影響鼓皮的自由振動。鼓麵蒙以鞣製得很好的皮革,一般用小牛皮製作(現在有用人造合成製品代替的)。17世紀初發明了用螺絲來調整鼓皮緊張度的裝置,鼓皮繃得越緊,發音越高,使定音鼓更加符合管弦樂隊的需要。

關於鼓身究竟該有多深的問題,現在看法不一,但比較統一的看法是認為鼓身能擴大泛音列中某些泛音,使聲音悅耳。淺的鼓身能使奏出的基音清晰,比較深的鼓身則能增強共鳴。現今的樂器製作家認為,鼓身的深度以鼓麵直徑的一半為宜。但尚無定論。仍在試驗各種形狀的定音鼓。

鼓皮質地的優劣也是影響定音鼓音質的因素之一。一般以青春期的小牛皮為佳。鼓皮厚度為0.125~0.175毫米,厚的鼓皮適合於較大的鼓。1950年出現了人造鼓皮。究竟是小牛皮鼓皮好,還是聚乙烯的鼓皮好?對這問題的看法不一致。但是認為人造鼓皮不受氣候影響,這一點比小牛皮鼓皮好,所以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如特別濕熱或過分幹

準確的位置可根據石鬆石或類似的粉沫在振動的鼓麵上的運動來確定。

定音鼓的鼓槌係木製,頂端包以毛氈等材料,製成各種軟硬、大小不同的鼓槌。鼓槌對奏出的音質有很大的關係。一般說,槌頭大的鼓槌可用於演奏豐滿、宏亮的聲音;中等槌頭的鼓槌適合於演奏強度適中,偏於輕快的音樂;小槌頭的鼓槌宜用於各種特別精綴的奏法。演奏員可根據需要選用合適的鼓槌。

為了避免在一隻鼓上定音範圍過寬,管弦樂隊多半需要三隻定音鼓。曾一度流行的所謂“交響樂三隻一套”的定音鼓的直徑分別為75、66和61公分,定音範圍分別為bE—bB、G—D、c—g。現在定音鼓的直徑為81~27公分,定音範圍為D—bb。

為了適應在演奏過程中迅速變換音高的需要,製造了有機械定音裝置的定音鼓。這種鼓一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轉軸式定音鼓,是用轉動鼓軸的方法來調整鼓皮的緊張度;第二類是杠杆式定音鼓,是用杠杆帶動鋸齒來調整鼓皮的緊張度;第三類是踏板式定音鼓,演奏者用腳踩踏板來代替手按杠杆的方法去調整鼓的音高。第三類定音鼓現在使用得最為廣泛。

定音鼓一般用兩根鼓槌交替擊鼓(也有同時擊兩鼓來奏和弦的),基本奏法有兩種:1.單奏;2.滾奏。無論在一個或幾個定音鼓上所奏的任何節奏型都是用單奏法奏出的。滾奏是兩根鼓槌用同樣的力度連續快速交替的單奏組成。定音鼓能奏出極輕的pppp直到震耳欲聾的ffff等一係列巨大的力度變化。為了能奏出音符的準確時值,常用2、3、4指輕按鼓麵來製住多餘的聲音,但是在演奏一係列短促的音時,無法使用這種手法,可在鼓麵上放一小塊毛氈來達到製音的效果。

亨德爾把鼓主要是作為節奏樂器使用,在作品中不改變鼓的音高。海頓本人曾是定音鼓演奏員,他在作品中盡量發揮定音鼓的作用,如在第107號交響樂中有定音鼓滾奏的獨奏,在《創世紀》中七次改變定音鼓的音高。貝多芬隻用兩隻定音鼓,他是最早把定音鼓的定音超出主、屬音範圍的人,在歌劇《費德利奧》中把兩隻鼓的關係定為減七度,在第七交響樂中定為小六度,在第八、第九交響樂中定為八度。柏遼茲在他的《安魂曲》中用了16隻定音鼓,由十人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