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從琴鍵來

鋼琴

鋼琴是一種用琴槌擊弦的鍵盤樂器。最早的鋼琴是意大利佛羅倫薩梅迪奇宮廷的樂器師克裏斯托弗裏(1655—1731)於1711年製造的。巴赫在他晚年才初次見到這種樂器。鋼琴在19世紀經過不斷改進,終於成為鍵盤樂器中的佼佼者。

從鋼琴的意大利文名稱Pianoforte(由Piano 〔弱〕和forte〔強〕兩字組合而成)即可知道鋼琴在音量上可以奏出極大的層次變化,鋼琴又能同時奏出許多音,可以演奏和弦與複調音樂。它的音域極為寬廣,最多可以有7個多八度並包括所有的半音。演奏時氣勢宏偉,表現手法極為豐富,因此既是極佳的獨奏樂器,又可演奏室內樂;為聲樂和器樂伴奏以及與管弦樂隊合作演奏協奏曲。

現在的鋼琴可分為三角鋼琴和立式鋼琴兩大類。三角鋼琴的大小也不一樣,由5 長的小型三角鋼琴到9 長的音樂會大三角鋼琴,各種大小都有。

為了使琴聲均勻,鋼琴的高、中音部分每個音有三根琴弦,低音部分每音兩根,最低音則每音一根(外麵纏有銅絲)。所有的琴弦都繃緊裝在鋼架上的音板上麵,全部琴弦的拉力可高達18噸。

按動琴鍵,琴槌由於杠杆作用打擊琴弦,還通過機械作用使琴槌在擊弦後迅速離開並舉起壓在所彈的琴弦上的製音器,使琴弦能夠振動發音。手指離開琴鍵後,製音器又回到原、位,壓住琴弦製止振動。鋼琴下部裝有踏板,右邊的“製音器踏板”是控製製音器。踩下踏板,所有的製音器立即全部舉離琴弦,不但可使奏出的聲音延續到逐漸消失,而且還能使鄰近的琴弦產生共鳴,所以實際上這是“無製音踏板”。左邊的“弱音踏板”的作用因鋼琴的類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三角鋼琴上,踩下弱音踏板就使琴槌向旁邊移動,因而隻能擊在三根或二根琴弦中的一根上,減弱了音量;在立式鋼琴上,踩下弱音踏板即使琴槌移近琴弦,減弱琴槌對琴弦的撞擊力,也有將軟皮或絨布置於琴槌與琴弦之間來減弱音量。新式的大型鋼琴還有一種“持續音踏板”,踩下時可使低音琴弦持續振動,使雙手均可到高音區演奏。

著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為鋼琴創作了大量的樂曲和發展了鋼琴的演奏技巧,例如J·S·巴赫的《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和《平均律鋼琴曲》;D·斯卡拉蒂的數百首奏鳴曲;莫紮特、貝多芬的大量奏鳴曲與協奏曲;舒伯特的奏鳴曲、即興曲;采爾尼的各種程度的練習曲;肖邦的奏鳴曲、協奏曲、練習曲、前奏曲、敘事曲、諧謔曲、波洛涅茲舞曲和瑪祖卡;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音樂會練習曲和協奏曲,以及德彪西、拉威爾、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等人的大量鋼琴作品均已是聽眾非常熟悉和珍愛的作品。

鋼琴一般是用手指在琴鍵上彈奏。但西方有些先鋒派作曲家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要求用拳頭、手臂、木板等來壓奏琴鍵,或用刷子到鋼琴內去刷琴弦,還有在演奏時在琴弦間塞上橡皮、螺絲釘、木條等情況。這隻是一些實驗性創作,廣大聽眾能否接受還有待觀察。

風琴

風琴可分為管風琴和簧風琴兩大類。

Ⅰ.管風琴

管風琴是一種用手與腳同時演奏的大型鍵盤式管樂器,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豐富,堪與管弦樂隊媲美,故有“樂器之王”的美稱。

管風琴有悠久的曆史,紀元前已有了最原始簡陋的管風琴。最早的管風琴的音管隻是一些唇管,用氣袋將空氣壓入裝有水的風箱中,以水來積壓空氣。按動琴鍵時,將空氣送入唇管發音,故有水風琴之稱。到14世紀時,在唇管外又增添了簧管。16世紀後管風琴的形狀由小變大,現在最大的管風琴的音管多達一萬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