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戶方麵:主要體現客戶利益。主要指標包括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老客戶保持率、新客戶獲得率及具體客戶獲利能力等。
3.內部流程方麵:主要為實現股東和客戶利益所必需的核心內部流程,包括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經營及售後三個流程,主要指標包括新產品設計周期、新產品收入占比、製造周期效率、次品率、返工率、收款周期、服務效率等。
4.創新與成長方麵:主要為實現以上三個目標的基礎和持續能力。主要指標包括員工滿意度、員工生產率、戰略工作勝任率、戰略信息可用性、個人/團隊/部門戰略目標一致性等。
(二)BSC優缺點分析
1.優點分析。(1)克服財務指標的片麵性、短期性,從多角度評價和衡量驅動企業戰略成功的因素。(2)克服傳統指標的滯後性,除成果指標外,加入驅動領先指標,強調結果,更注重動因和過程。(3)統一全員思想,有利於全員、全組織行動目標一致。(4)注重培養員工核心能力,有助於實現企業長期目標。
2.缺點分析。(1)指標設計困難:要求各指標為實現戰略的動因指標,各企業情況千差萬別,難以統一戰略相關的價值鏈因果指標;另外,不能量化就不能管理,實務中很多指標無法量化,如服務效率、戰略工作勝任率、戰略信息可用性等。(2)執行困難:平衡計分卡與傳統財務管理差異甚遠,選擇平衡計分卡就意味著企業進行改革,意味著觸動既得利益群體。(3)成本高昂:除戰略製定風險外,平衡計分卡的執行是一個完整的係統,涉及所有人員、所有流程,並需要強大的信息係統支持,投資較大。(4)考核困難:傳統的財務指標易量化、可信度高,平衡計分卡的大量指標不易量化,即使能量化,權威性和可信度也不高,導致績效考核認識方麵不一致。
三、EVA和BSC關係分析
(一)相同點分析
1.企業價值理念相同:EVA強調超過資本成本的利潤才為企業創造價值,BSC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及員工四個角度分析企業價值。
2.注重薪酬激勵結合:EVA給出了具體的薪酬激勵方案,通過對增量EVA的科學分配激勵管理者;BSC無具體激勵方案,但強調平衡計分卡最終落實到個人,並與薪酬激勵相結合,以確保各項指標得到落實。
3.注重企業長期發展:在EVA的調整事項中,對影響企業長期發展的諸如研發投入、教育培訓支出,作為資本化處理,以鼓勵管理者做出長期決策;BSC通過對影響企業價值的動因分析和指標建立,使企業長期競爭力的建立得以落實。
(二)不同點分析
1.適用範圍不同。EVA使用簡便,成本較低,適用成長期和成熟期階段的中小企業,而BSC強調精細化管理,實施成本較高,適用於有一定管理基礎的大型企業。
2.資本觀念不同。EVA的資本成本主要指財務賬麵資本,而BSC的資本還包含財務未能核算的客戶、員工及流程管理等無形資產。
3.指標體係不同。EVA主要依靠單一的財務指標,易於管理和計算,而BSC包括四方麵的多指標,難以管理和計算。
4.作用機製不同。EVA主要通過設立結果指標來趨動過程管理,而BSC通過動因指標的設立,驅動結果指標的完成。
綜上,EVA和BSC各有優缺點,適用範圍亦有差異,各企業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對於中小企業,效率和結果第一位,建議先從EVA管理開始;對於大型企業,精細化管理和長期競爭力是關鍵,建議以BSC為主,並將EVA融入到財務指標,並根據企業管理重心賦予適當權重,同時可參考EVA,務必建立自己的薪酬激勵體係,並結合全麵預算管理來落實。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卡普蘭,大衛·諾頓.平衡計分卡—化戰略為行動[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44.
[2]印猛,李燕萍.基於BSC和EVA整合戰略管理的應用研究,南開管理評論,2006,(5):83-88.
[3]王新玉.基於BSC的EVA和ABC融合的企業業績評價研究.江蘇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3):21-23.
[4]孫旖旎.基於BSC、EVA和ABCM法的現代企業業績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內蒙古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5):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