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財政資金的風險管理
理論與實踐
作者:黃林
【摘要】財政資金是一個國家社會資金的主導,它對社會資金的運作有巨大的控製力和影響力。財政資金在使用中主要麵臨製度風險、執行風險、監管風險以及道德風險。筆者結合工作經驗以及相關專業知識,對財政資金的風險提出精細化管理以及製度改革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財政資金政策製度風險管理
財政資金是指以國家財政為中心的貨幣收支,其不僅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還包括與國家財政有關係的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的貨幣收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在諸多領域加大了財政資金的投入規模,愈發加重了財政資金對社會資金的控製力和影響力。與此同時,規模巨大的財政資金若管理不善,也會帶來巨大的風險。以江西省鄱陽縣財政資金被非法轉移為例,一個2010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僅有4.1億元的國家級貧困縣,其近億元的財政資金竟然被財政局一名股長非法轉移到境外,側麵反映出我國財政資金管理中一直存在的製度、執行等風險。同時,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財政收支造成進一步的壓力。因此研究如何對財政資金進行有效管理,防範財政資金管理風險,有利於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減少財政資金虛耗,鞏固國家經濟之根本。
一、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的主要風險
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麵:一是資金是否完整;二是分配是否公平;三是績效是否實現。筆者結合實際工作情況並對一些財政資金違規使用的案例進行分析,認為財政資金的管理還是存在著許多不安全因素,往往會導致上述三個目標無法實現。筆者認為主要存在的風險有:
(一)製度風險
現有製度規範尚不能涵蓋財政資金管理的全部,仍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和業務上的“真空”。尤其是基層財政管理部門,製度過時和缺失的現象十分普遍。同時,近幾年財政管理體製改革步伐加快,很多新舊政策也有前後不一致的現象存在,缺乏係統性以及條理性,亟待修訂完善。這些製度上的弊端都給執行帶來了一定困難。
(二)執行風險
執行風險是指業務人員在從事財政業務過程中不嚴格執行規章製度、不規範操作,甚至瀆職和蓄意違規所帶來的風險。
(三)監管風險
對財政資金的監管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兩個方麵,包括財政部門監督、人大監督、審計監督和群眾監督等幾種形式,目前主要缺陷表現在由於監管機構不健全、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對業務不熟悉而出現難於管理或疏於管理兩方麵的風險。同時,政府財會部門由於激勵缺失及其他非正常因素的幹預,難以正常行使會計監督權,容易引發疏於監管的問題,從而使得財政資金在運轉過程中,遊離於財會部門的監督之外,容易成為體外循環資金,很可能出現風險。
(四)道德風險
主要指有些幹部因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侵蝕、抵製不住外界各種誘惑而道德淪落,從而對財政資金安全管理帶來潛在危害。
二、加強財政資金風險管理的對策
近幾年,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都在從不同路徑進行財政管理體製的創新改革,推進財政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強化財政資金監管。預算管理改革、政府采購、國庫直接支付、預算外資金管理改革、財政監督、績效評價等舉措風生水起、層出不窮,有效地遏製了財政資金違規違紀問題的發生。2011年4月11日,財政部向全國下發通知,要求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資金安全。針對當今相繼出現的侵吞巨額財政資金的現象,對財政資金進行風險管理則顯得更加緊迫。本文認為對財政資金風險的控製應當加固、重構風險預防的製度防線、執行防線、監管防線和問責追究防線這四道防線,以“突破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視野,對資金使用流程和管理進行再構造和再創新,進而創建一個真正能夠引領管理前沿的“精細化”的財政資金管理模式。其中具體要抓住的主要環節和關鍵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