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完善運行機製
持續的改革創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財政體製改革是利用一係列觀念、體製、製度、程序和方法等,對資金舞弊行為進行規範及限製。隨著科技信息的日益發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也日益隱蔽和多樣化,政策製定部門應當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和完善各項製度程序和方法,在資金舞弊行為麵前建起一道牢固的“防火牆”。
(二)建立專業財會隊伍
財會人員站在資金運動的最前沿,最能敏銳的掌握資金的變動信息,在預防和揭露違法犯罪行為方麵責任重大。財政部門資金比較集中,會計更要具備思想作風過硬、業務精幹、敬業奉獻的品質,密切注意身邊的犯罪現象。應當結合財政部門的行業特點,對財會人員的選拔嚴格把關,保證財政隊伍的健康成長,打擊財政資金腐敗現象,控製財政資金風險。
(三)夯實財政基礎管理工作,按照內部控製標準,嚴格作業流程,逐步實現財政內部管理精細化
一是資金規範化管理,製定預算指標、用款計劃、資金支付的統一管理流程;二是嚴格票據管理製度,防止空白票據的遺失和被盜用。指定專人對各類票據進行管理,實行票據領核銷製度。推行財政資金支付電子化管理,實現票據機器打印、網上操作、複核,防範人為操作可能帶來的過錯行為;三是建立銀行印鑒管理製度,嚴禁出現既使用印鑒又保管印鑒的行為,嚴禁一人保管撥付資金所需的全部印鑒;四是加強財政資金核算,強化稽核對賬工作。按月進行指標與資金、財政賬麵存款與開戶銀行存款的核對,發現不符,及時查明原因,做出處理;五是建立支付憑證專人送票製度。對於需要送達銀行的支付指令等支付信息,指定專人送達銀行,確保支付信息能夠安全到達;六是強化保密製度,包括計算機係統密碼保密和數據保密。對集中支付係統、非稅收入收繳係統、總會計係統按每個使用人分別設置權限和密碼,確保數據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四)認真分析風險,全麵深化財政集中收付製度改革
改革實踐證明,財政集中收付製度是目前改革中較為成功的財政管理模式,它從根本上改變了財政資金撥付方式,使財政資金由分散使用變成集中收付,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也易於對財政資金統一進行監管和規範。然而,由於集中支付改革是一項全新的製度改革,再加上目前集中支付改革正處在適應調整期,集中支付的製度、管理模式、業務操作手段等都不斷變化中,因而集中支付的其他參與方都尚未能建立成熟完善的內部控製管理製度,使得預算單位的內部財務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從而存在一定的資金運行風險,比如:信息係統風險、管理風險、執行風險、道德風險,監控風險等。隨著資金由“分散”轉為“高度集中”,資金風險係數也由低變高。因此,應審慎地對財政集中收付係統中的各種風險進行針對性地研究,采取預防和改進措施,全麵深化財政集中收付製度的改革,推進這項改革盡快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五)內外監督並重,確保依法、規範使用財政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