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比特幣的非貨幣屬性(3 / 3)

四、比特幣缺乏貨幣資產所需的安全保障

比特幣使用對等網絡技術,無需中央權威機構和銀行即可運作,發行和交易管理由比特幣網絡集體進行,可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也可接受來自任何國家的支付,不會被凍結、無法跟蹤、不用納稅,交易成本極低。同時,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隻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確保了比特幣流通交易的安全性,降低了欺詐風險。從這些角度看,比特幣確實是獲得了之前任何支付係統都無法達到的優越性。誕生自網絡世界的比特幣其運行離不開基礎運營網絡平台,隨著比特幣的流通,還產生了專門的比特幣兌換平台,如2010年2月誕生的世界第一個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市場、2011年3月建立的第一個可以用比特幣兌換現實貨幣——英鎊的交易平台、2012年12月建立的世界首家由官方認可的比特幣交易所——法國比特幣中央交易所。產生於網絡的比特幣,其滲入現實生活的路徑也是網絡。

貨幣曆經從實物到金銀到一張紙幣,再到一個賬號的發展,古人無法想像我們現在用數據交換就能實現貨幣流通,我們也無法預測今後貨幣的存在形態是不是就是一串密碼數據。比特幣存在、運行的數據信息形式本身與貨幣的發展軌跡並不衝突,但比特幣目前的運行存在一個無非克服的缺陷:即基於其匿名、去中心化等特征,用戶賬號一旦被盜將無從申訴和救濟。雖然比特幣從誕生之日就以類似銀行卡號和密碼的地址要私鑰作為其賣點,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無論再精密的加密規則,隻要是被人類智慧創造的,也將被人類智慧所破解。2013年6月就有人聲稱自己25000個比特幣在網絡上被盜;也曾有黑客入侵過位於東京的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並大肆拋售比特幣拉低比特幣的兌換率。一時間,引發比特幣玩家的極大恐慌。而一旦比特幣運行平台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遭到破壞,申訴、救濟的渠道是非常無力的。但作為現金資產的貨幣卻又需要一套可靠的財產權維護、救濟係統,一旦貨幣財產受到侵犯,就能得到強有力的公力救濟。顯然,比特幣目前並不具備這樣的安全保障係統,而去中心化的運作模式也很難在今後建立起能夠有效實現安全保障的係統。可見,比特幣並不具備作為貨幣資產必備的安全保障。

綜上,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四部委下發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對比特幣的性質認定非常客觀和準確,但對比特幣非貨幣屬性的認識還需要結合貨幣本身的屬性和比特幣自身的特點,對比特幣的非貨幣屬性成因有了深入認識後,才能更有效地對比特幣展開監管。

注釋

{1}在五部委出台《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後,這兩家公司宣布停止接受比特幣。

{2}達鴻飛:《比特幣:通縮貨幣的未來》,載《第一財經日報》2013年11日1日第A14版。

{3}包屹紅主編:《貨幣銀行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5頁。

{4}夏丹陽:《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頁。

{5}趙智鋒、鄭飛:《論貨幣的本質是價值信用關係》,載《當代經濟研究》2008年第10期,第17頁。

{6}石丹林、李秀萍主編:《貨幣銀行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頁。

{7}{8}舒爽:《淺議貨幣的本質》,載《研究研究導刊》,2012年第3期,第97頁。

{9}袁樂平:《論貨幣的實際購買力與市場購買力的分離》,載《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第96頁。

參考文獻

[1]達鴻飛.比特幣:通縮貨幣的未來[N],第一財經日報,2013年11月1日版.

[2]包屹紅.貨幣銀行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3]夏丹陽.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

[4]趙智鋒,鄭飛.論貨幣的本質是價值信用關係[J].當代經濟研究,2008(10).

[5]石丹林,李秀萍.貨幣銀行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頁。

[6]舒爽.淺議貨幣的本質[J].研究研究導刊,2012(3).

[7]袁樂平.論貨幣的實際購買力與市場購買力的分離[J].湖南社會科學,2003(3).

基金項目:此文作者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負責人(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及供應鏈金融服務項目,合同編號1)。

作者簡介:楊濤,男,雲南昆明人,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負責人(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及供應鏈金融服務項目,合同編號1),研究方向:財務金融和會計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