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缺陷披露與資本成本
內控信息披露的目的之一在於降低信息不對稱,減少信息風險,從而降低公司的資本成本。
從短期看,披露重大缺陷的公司相對於未披露的公司,其權益成本顯著更高。披露公司層麵或與舞弊相關的重大缺陷時,債權人會對債務合約進行重新評估與修訂,上市公司的債權融資成本會顯著上升。
從長期看,披露缺陷後,內控的改善會進一步降低權益成本。市場會通過考慮公司的不同特征變量如業務的複雜程度、公司的規模大小等,觀察到公司不同的內控情形並考慮到價格當中,使得披露的內控缺陷對權益資本成本的關係變得不再顯著。張然等(2012)以2007~2010年期間滬深主板上市公司為樣本發現,披露內控鑒證報告的公司,資本成本顯著更低。因此,筆者認為理論上重大缺陷的披露並不會顯著改變權益資本成本。
(三)缺陷披露與企業業績
從管理層認識上看,普遍存在一種誤區,認為公司披露內控缺陷信息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尤其是充分披露非利好消息,會傳遞出公司存在不確定性風險、對利益相關者不利的信號,因此缺乏披露缺陷信息的動力。
但從實踐上看,內控缺陷披露本身也有利於促進公司提高內控質量,而內控質量的高低是影響公司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盛常豔(2012)以2010年1304家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研究得出,有270家披露了內控缺陷信息,披露內控缺陷信息的公司相對沒有披露內控缺陷信息的公司業績高;且公司披露內控缺陷信息越充分,公司業績越高。《中國上市公司2012年內部控製白皮書》也顯示未披露內控缺陷的上市公司內控總評均值低於披露內控缺陷的上市公司。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經驗告訴我們,企業披露內控缺陷有利於企業風險管控,有利於企業發展,也有利於一國經濟的發展。
因此,有必要“撥亂反正”,糾正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對內控缺陷披露的片麵認識,上市公司存在內控缺陷是正常的,並不意味著披露內控缺陷就使業績降低了,關鍵在於分析導致缺陷的原因以及日後如何改進。內控報告隻要客觀、真實,利於區分財務信息質量和透明度,就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企業應敢於披露自身的內控缺陷,使內控真正成為企業健康發展和價值創造的“助推器”。
(四)缺陷披露與後續修正
企業披露內控缺陷是企業自身完善管理的實質行動,是企業自身優化管理態度的體現。投資者應關注企業是否披露了內控缺陷,更應關注企業是否有實際行動整改其內控缺陷。《滬市上市公司2011年內控自我評估報告披露情況分析》指出67家公司中,有49家以不同形式披露公司存在內控缺陷,其中44家提出了整改計劃、整改措施或者要求對缺陷進行整改,5家並未提出相應的整改方案或者措施。44家提出的整改方案、計劃或者措施的描述不盡相同,有的公司表述非常簡單;有的公司則將每一類缺陷對應的指引、整改措施詳細列出,如中新藥業。如何對所披露的缺陷進行後續修正,是內控體係優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後對缺陷的總結、追溯缺陷致因是對管理體係各個控製環節的反饋,並對後期的調整修訂、總體控製能力的提升起到決定性作用。
Jonas等(2006)研究了披露缺陷的公司在第二個披露年度的內控評價結論。研究發現:報表及賬戶層麵的缺陷中,58家公司有49家成功修正了內控缺陷並在第二年報告中沒有重大缺陷存在;公司層麵缺陷的公司的修正率則明顯偏低,樣本中的38家公司有23家在第二年的報告中沒有重大缺陷,9家由於變成了“逾期申報者”,其內控問題在第二年更加嚴重。其餘的6家公司,雖然沒有逾期,但是在第二年的報表中內控問題仍然存在。這說明相對於報表與賬戶層麵的缺陷,公司層麵的缺陷更加難以被修正。總體說來,與那些沒有修正重大缺陷的公司相比,修正重大缺陷的公司在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以及管理層等治理特征上得到更顯著的改善,重大缺陷的發現可能促使公司改善治理結構,從而促進公司內控體係的不斷優化,為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基礎。
五、結束語
任何企業在內控上都有缺陷,隻是大與小的差別。沒有盡善盡美的內控,企業應該不斷完善一般缺陷,同時避免出現重大缺陷。我國內控規範體係建設起步不久,各方麵對企業內控尚缺乏一個全麵而準確的認識。隨著2012年1月1日起滬、深上市公司按照相關要求全麵實施內部控製基本規範,預期將會有更多的公司披露存在內控缺陷,這無疑將為後續研究提供重要的契機。
作者簡介:吳淑萍(1989-),女,漢族,福建莆田人,福州大學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