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財務造假的原因和手段
財會園地
作者:曹靖廉
【摘要】會計信息是財務報告的外部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企業主,政府部門進行經濟決策的主要依據。同時,對於研究宏觀經濟,調控市場、發展經濟等方麵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分析財務造假的動因和危害,以及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段。
【關鍵詞】財務造假盈餘管理
隨著國內外的財務會計製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抑製了財務造假。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財務造假的方式也出現了推陳出新的現象。這是因為從根本上說,還存在著財務造假的驅動因素,造假成本偏低,監管不利,所欲無法完全禁止這一現象的發生的。
一、財務造假的主要動因
財務造假的動因雖然有很多種,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無外乎就是兩類原因,內部因素和環境因素。
(一)企業內部因素
1.融資動機。企業需要融資,一種方式是通過上市,從股票市場上吸納資金;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借貸,這裏主要是指向金融機構借貸。但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企業有一個良好健康的財務狀況。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嚴格的要求,因為如果企業因連續虧損而扣上了ST的帽子,投資者對它的信任度就會大大減低。再說向金融機構貸款,目前各大商業銀行,都要求企業提供能夠反映其信用能力的各種會計報表和財務指標。因此,這也促使有些公司在財務狀況不佳時,會用盈餘管理對其會計報表粉飾,從而應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和信貸審查,也達到投資者的期望。
2.保市動機。上市公司一旦發生虧損,為了保持上市流通狀態,就急需擺脫財務困境。如果終止上市,不但融資能力大大下降,公司的經營狀況也會受到極大的負麵影響,導致公司破產倒閉。正是因為ST政策的規定,上市公司盡量規避連續幾年虧損,為了做到這點,會有意加大某年的虧損,從而為以後年度扭虧為盈打好基礎。
另外,我國股票發行製度的特殊性使得許多企業難以獲得上市資格,企業為了獲得上市資格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就使得想要上市的公司和想保住上市資格的公司,在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又不理想時,有著強烈的財務造假動機。
3.稅收壓力。和某些上市公司極力維持在公眾麵前的盈利能力相反,有些企業出於規避稅款的考慮,通過隱瞞收入,虛增成本等方式,偷逃稅款,這又是另外一種財務造假的動因。
(二)環境因素
1.會計行為環境差。相信大多數會計人員並不願意主動違反職業道德,不堅持會計準則的。但是,目前會計人員的地位是尷尬的,雖然會計法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會計地位有明確的規範,但是在絕大多數企業中,會計並非是獨立的。會計也是企業內部員工,對企業和單位具有從屬性,缺乏獨立性。當企業領導為特定的目的,如進行盈餘管理,或隱瞞真相,或追求報酬和晉升,或為達到個體利益的最大化,逼迫會計人員粉飾財務報表,調節利潤,會計人員就會陷入了一個兩難境遇中。為了生存和生計,很多會計人員不得不妥協,服從領導,助紂為虐。
2.行政監督管理不到位。中國目前的企業會計信息監管部門主要是財政,審計,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和其他監管部門,他們都有自己的明確規定監管範圍。各部委在對會計信息的監督上有分工但缺乏配合協作,使得某些應該監管到的地方出現空窗,監管不到位。同時,由於我國的證券市場處於發展階段,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財務造假成本偏低。相比財務造假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某些企業更願意鋌而走險。
二、財務造假的危害
(一)危害市場經濟
健康的社會市場經濟是以信用為基礎的,如果會計信息失真,不僅給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帶來影響,而且會給社會、企業和單位造成了危害。虛假會計信息隱瞞真實情況不僅影響政府的稅收收入,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政府決策與實際情況的偏差。
(二)危害社會利益
持續的財務造假和誠信缺失,使得投資者對投資市場逐漸失去信心,無法形成健康的證券市場環境,進而對整個經濟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三)危害個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