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財務造假的原因和手段(2 / 2)

財務會計人員的生存環境惡劣,被逼做假賬、卻因東床事發而受到責任追究和處理。有的被吊銷資格證書,更有甚者,觸犯法律,受到法律製裁。

三、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段

(一)虛構交易

虛構交易是指捏造不真實存在的交易,令公司銷售收入和資產虛增。這是一種常見且性質惡劣的財務造假手段。虛構交易事項是指公司利用假合同、假單證、假發票等,虛增收入,成本以及虛增相應的資產負債。這就使得財務報表與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大相徑庭。財務報告上所中反映的經濟事項全部或部分不存在。

(二)提前確認收入

雖然中國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已經對銷售收入的確認有嚴格的標準,但這些標準基於判斷成分仍然很大。由於收入確認的彈性大,所以也成為財務造假手段之一。有的上市公司為了掩飾公司當期業績不理想,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把本來還是存貨的產品、或者未進行的服務也確認為當期收入,更有甚者在以後的會計期間直接作為銷售退回而衝銷收入,實際上產品壓根沒有出庫,或者服務根本不會進行。

(三)一次性所得調節利潤

依賴一次性所得操縱利潤,這些所得並不是持續性的,而是一次性的,並不會有持續的盈利進入。當這部分所得帶來的利潤和收入消失,企業不僅達不到市場基於其前期盈利能力預測的目標,也導致不同會計期間的會計信息不可比。可以操縱的一次性所得包括投資收益、讓渡無形資產所有權或使用權,出賣實物資產,轉讓股權、關聯方交易等。

(四)操縱關聯交易

另一個企業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是通過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上市公司通過關聯方交易操作利潤的方法主要有:關聯方占用資金使用費;收取關聯企業管理費;特許權使用費;特殊購銷業務;內部轉移定價,高買低賣或高賣低買等。

(五)將費用資本化來調節利潤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收入和費用需要符合配比原則,隻有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才可以資本化,企業不可以隨意改變。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不能直接在當期會計期間攤銷,必須在受益的多個會計期間進行攤銷。如果把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資本化,會將本來該在當期攤銷掉的費用,變成在以後的多個會計期間攤銷,因此虛增了當期利潤。用於費用資本化來調節利潤的費用包括借款費用、廣告費用、研究與開發經費等。盡管企業會計準則對資本化費用有嚴格規定,可是企業在確定資本化費用的時候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彈性,從而可能操縱利潤。

(六)利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可選擇性操縱會計利潤

對於會計政策,企業可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和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特點,在符合準則規定的範圍內進行選擇。企業應當遵循謹慎性、實質重於形式和重要性原則進行選擇,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一旦選定,不得隨意變更,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可是有的企業會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操縱利潤,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會計政策。

常見的用於調節會計利潤的會計政策:

1.收入的確認原則;

2.借款費用的處理方法;

3.存貨的計價方法;

4.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的會計處理方法;

5.外幣折算方法;

6.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7.合並報表原則。

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會計估計依靠企業經營活動的特點和判斷,既然是判斷就無法完全避免操縱會計利潤。

常見的用於調節會計利潤的會計估計:

1.估計壞賬;

2.存貨估計;

3.長期待攤費用和攤銷期限;

4.估計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與淨殘值;

5.無形資產受益期限估計;

6.根據預計使用年限進行估計。

綜上所述,由於財務造假的動因的存在,財務造假成本偏低,而財務造假的方式有呈現多樣化和隱蔽性的特點,使得投資者,市場經濟,乃至會計人員本身都深受其害。政府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尤其是加強各部委的協作,完善會計準則,逐步規範證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