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服務經濟民生 探索金融創新(2 / 2)

1.支持商業銀行,以服務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為己任,促進跨境貿易發展的服務方式和結算產品的創新。2009年開始,西雙版納商業銀行對老撾、泰國結算渠道暢通,但由於跨境結算收費高、不便捷等問題,州內結算銀行出現門可羅雀的尷尬局麵,個別企業甚至舍近求遠,選擇泰國商業銀行在深圳的分行辦理貿易結算。積極探索更為高效、快捷的跨境結算方式。

2.在政策允許、市場成熟的情況下,適時推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目前,隨著個人財富的日益積累,境內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的意願日趨強烈,但受到當前國內個人境外直接投資政策的限製,部分個人通過設立境內企業或者其他非正常渠道實現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與我州毗鄰的老撾、緬甸等東盟國家是我州境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國家,我州境內個人具有對外投資橡膠、農產品等的需求,有待積極探索出台政策支持境內個人境外直接投資。

(三)建立金融改革風險防範機製

1.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為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金融信貸管理工作,構建地方信用體係建設,維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有必要建立信用不良“黑名單”通報機製,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2.完善機製,加強協作,邊境反洗錢工作“常抓不懈”。鑒於邊境地區的複雜形勢,根據總行“風險為本”工作理念,以防範地下錢莊風險為主要目標,出台措施,通過督促商業銀行在開戶、網銀、公轉私和提現等高風險環節強化反洗錢措施,限製不法分子濫用支付結算資源,從根本上壓縮地下錢莊的生存空間,全力配合公安部門有效攔截賭資、毒資等非法資金流動,打擊洗錢行為。

(四)健全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製

1.加大境外金融機構反假人民幣培訓和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宣傳的廣度和力度,逐步實現宣傳培訓工作常態化。隨著人民幣逐步在邊境貿易中成為主導貨幣,假人民幣也伺機混入邊境地區,且有不斷跨境蔓延的趨勢,影響了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國際信譽。在總結以往成功舉辦對老撾、緬甸銀行開展人民幣反假培訓經驗的基礎上,添加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內容,有針對性、實效性地擴大對老撾、緬甸、泰國金融機構的人員培訓,建立每年一至兩次的常態培訓機製,滿足境外金融機構的實際需求、保障雙方貿易健康發展和共同繁榮的客觀需要。

2.采取雙邊人員互換的培訓方式,打造一支“跨境通”的專業隊伍。《方案》的出台,滿足了滇、桂兩地金融市場發展的迫切需求,將進一步促進人民幣資金在兩地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跨境使用和循環,進一步推動雙邊在金融方麵的互惠共贏的合作。為此,當前急需培育和組建一支“跨境通”的金融管理隊伍,建議上級行加強與老撾、緬甸、泰國央行的協調,選派人員進行雙邊互換業務培訓,掌握境內外金融管理手段、政策法規等方麵的差異,培養一批“跨境通”的專業管理人才,人員的選擇可考慮傾斜沿邊地州。

二、內外有別、逐步規範,業務發展中需要關注的兩個問題

第一,跨境人民幣業務的認識和管理的把握。在日常工作中,對跨境人民幣的性質、管理問題觀點各不相同,容易出現管理政策上的矛盾與監管的空白。一種觀點:跨境流通的人民幣,其發行權在人民銀行,仍然依存本國金融體係,其跨境結算與流通是貨幣職能的自然延伸,不存在任何貨幣風險,對境內、境外人民幣應采取相同的管理方法。另一種觀點:境外流通人民幣,因其所有權的變化應當等同外彙,應采取和外彙管理的類似方式管理。現實工作認識和管理的不同,勢必出現同類跨境人民幣業務問題,基層央行在把控管理尺度的不一。

第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跨境人民幣金融創新。從轄內銀行金融工具結構看,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不足,產品研發權均由其總行統一研發,銀行金融創新明顯跟不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的需要。我們雖然加強了政策引導,但銀行對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巨大潛在市場認識不足,介入搶占先機,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的積極性不高。需要加強宣傳引導,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跨境人民幣金融創新。

作者簡介:孫翌,中國人民銀行西雙版納州中心支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