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逆向思維隻要彎一彎腰(1)(2 / 3)

“什麼,1美元?”

“對啊,可以嗎?”

“當然可以,隻要有抵押,再多些也無妨的。”

老人打開豪華皮包,拿出一堆股票、債券等等,放在經理的桌上。

“總共值50多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隻借1美元嗎?”

“是的,就1美元。”

“那麼年息為6%,隻要您按時付出利息,到期我們就退給您抵押品。”

老人辦完手續,拿了借來的1美元就準備離開銀行。一直冷眼旁觀的分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擁有50多萬美元抵押品的人,幹嘛來銀行貸1美元?於是他追上前去問個究竟。

老人笑道:“來貴行前,我問過好幾家金庫,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啊,我就在貴行寄存這些證券,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才6美分……”

所有 “正常思維”的人,都會走同樣的路子並受到同種矛盾的限製:既然目的是寄存,又希望省錢,隻能去一家家詢問並比較租金高低;然而也自然有共同的擔憂,那就是寄存物品的保險係數,往往和租金高低成正比……惟獨這位老人跨越了 “正常”:改變思維方向,用 “反常”的方法達到了 “正常”的目的,而且將 “租金”減少到幾乎等於零。

生活中許多事情也如此,尤其足身處逆境,不妨換一種思維,或許就是另一片天空。

一句話改變形勢

隻有欲揚先抑方,可慢到曲徑能幽的效果。

1988年,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召開世界廣告大會,主席布羅迪說:“這次盛大的會議主題就是創新。”

對事物有獨特的感覺和發現,從新的視角發現與提出問題,這是創新的基本要求。

美國鮭魚市場上,紅鮭魚與粉紅鮭魚競爭很激烈,多年不分勝負,但兩方的廣告都說自己勝一籌。其實,初期的贏家是粉紅鮭魚,知名度和利潤都要比對手高。

紅色鮭魚廠家立即開會,總經理聲色俱厲訓斥推銷人員:“給你們90天時間,縮短這個距離,否則我讓你們摔個全身粉紅。”推銷人員苦苦思索,終於想了一條妙計,隻在罐頭上設計多一條標簽。3個月後,紅色處魚銷售量大大上升,開始以為是隅然現象,再看3個月,仍然直線上升。總經理個分高興,召見了推銷人員,人們向他彙報,全是那條標簽上的字起作用,原來那寫的是:“正宗挪威紅鮭魚;保證不會變成粉紅。”

這句廣告語不僅暗示自己的正宗,而 “保證”一句既眨低了對方,又不使對方抓到把柄。

值得欽佩

對於抱堅定信念不屈不撓的人上帝也會網開一麵。

我陪客人到海上釣魚,他告訴我說他釣魚30年,卻從來沒有釣起過一條大得可以得獎的大魚。說後不久,他就釣到了一條巨大的大西洋鮭。這條巨魚瘋狂地在釣線所及的範圍內掙紮,我的客人用盡技能將魚控住。我擔任向導45年,從未見過這樣劇烈奮戰的魚。

人魚大戰了整整3個小時,還難以預測勝負。最後客人終於把魚趕到岸邊,我手持魚叉站在那裏。

“不要叉它,”客人忽然大叫,“把釣餌線切斷吧。”我在驚愕中切斷了釣線,魚得到了自由、遊去無蹤。“不管得不得獎,”他輕輕也說,“像這樣智勇善戰的魚是不該讓人為了娛樂而殺死的。”

因人而異

麵對困境,我們更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否則,堅持執著可能是頑固不化,靈活未秘可能是三心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軍隊中的某旅長手下有3名性格各異的團長,一團長無論什麼事都愛親自動手,而且總是幹得很好,二團長對每項命令都不折不扣地遵照執行,但缺乏主動性,而三團長對上麵的指示喜歡頂牛,總是想要對著幹。

有一天,這個旅要進攻一個防守嚴密的陣地。如何完成任務呢?這位旅長對下屬命令時頗有巧思。

他對一團長說道:“親愛的上校,我想我們是要進攻了。你們團將挑起進攻的重擔。二團作你們的左翼,三團作你們的右翼,十二點開始進攻。”

對愛頂牛的三團長,他的話就大不相同了:“我們遇上了一股極其強大的敵人,憑我們現有的力量恐怕是無法發動進攻的。”正如他所預料,三團長對他的話不以為然:“為什麼不能,將軍?”“把進攻的時間給我們團,你會看到我們成功的。”“那麼去吧,我們試試看。”旅長不動聲色地說,給了他正式的進攻命令,這其實是早已準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