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商的十四種風險
無論是我國還是外國,90%以上的生產廠家是無力自建營銷網絡的,需要代理商、經銷商的支持。進入“買方市場”時代後,營銷商(經銷商、代理商)的風險日益擴大,歸納如下:
廠商產品的質量沒有承諾的那麼好。如果在銷售過程中發現產品並沒有廠家承諾的那麼好,營銷商即使能夠順利退貨,也會賠掉前期的銷售費用、利息及運費。
廠商評價,致使市價低於營銷商當初的進價。這在電腦、手機等行業很普遍。
產品質量下滑,營銷商的努力白費。
個別產品出現質量事故,會累及所有營銷商。如酒瓶或彩電爆炸、保健品消費者中毒等,都會導致銷量急速下滑。
個別區域的廣告或營銷方式被指責為違法,產品形象受損,導致營銷商的投入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其他營銷商低價傾銷。有些廠家不善於控製貨流,個別營銷商把廠家返還的完全費用讓利給其他地區的二級商,“掠奪”別人投入宣傳費用的成果。
個別營銷商以真貨開辟市場,以假貨牟取暴利,並衝擊其他區域市場,正常運作的營銷商將大受其害。
廠商供貨不及時,致使投入浪費。
9. 廠方關停並轉。有的營銷商即使十分努力,也不可能支撐其他區域營銷商的虧損,無利可圖的廠商可能關停並轉,營銷商費盡心機打下的市場不得不扔掉。
10. 廠方沒有兌現或及時兌現所承諾的廣告費、獎金等。
11. 被零售商拖款,或零售商倒閉。(零售商抗風險能力弱,每天都有上萬零售點關停並轉。)
12. 國家“專營”政策發生變更。
13. 廠家“過河拆橋”,尋求能給廠家支持更多的營銷商,老營銷商打下的江山白白送人。
14. 其他風險,如運輸損失、保管不善、過期、變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