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親的禍患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前不久,香港著名實業家李嘉誠先生在汕頭大學商學院講課時講道,“如果你用人唯親的話,那麼企業就一定會受到挫敗。”李先生的這番忠告,是對業界規律的寶貴總結,很值得企業經營者深思和借鑒。
企業任人唯親招致失敗的事例可謂多矣,著名的王安電腦公司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該公司曾在美國的計算機領域中當過先鋒,創造過輝煌的業績。20世紀80年代初,王安公司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製造、銷售產品和售後服務的分支機構,成為一家舉目矚目的跨國電腦產業集團,員工超過3萬人,營業額高達30億美元,實力可與電腦巨人IBM分庭抗禮。然而,由於公司創始人王安在企業發展的關鍵時刻,沒有選擇很多人公認的最佳人選來做接班人,卻任命其缺乏管理能力的兒子王列為公司的總裁。導致公司在1986年王列接手公司後,一年之中竟虧損了4.24億美元,公司股票三年中下跌90%。最後公司不得不於1992年申請破產保護。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又提供了一個新的例證。一家在業界頗有影響的國內高科技民營企業近期發生“地震”:幾名高層副總經理聯名要求董事長罷免總經理和一名副總經理,否則他們將集體辭職。事情緣起同樣是用人上的問題。該公司的董事長是國內外軟件領域的知名專家,公司是由其一手創辦起來的。1996年董事長任命其兒子擔任總經理(分管財務),另一位親屬擔任人事副總經理。總之,公司的人事任免、工資升降以至一些經營決策等都由總經理以董事長的名義直接決定,其他幾位副總經理實際上都成了有職無權的擺設,矛盾由此而生。
毋庸諱言,由於傳統文化和觀念的影響,任人唯親目前仍然是國內企業管理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在民營企業中存在,在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中也同樣存在。在一些企業中,企業經營者的七大姑、八大姨往往把持著財務、人事等大權。這些“皇親國戚”,有的盡管才能有限,業績平平,卻享有特殊地位,在企業中頤指氣使,發號施令,企業成了企業經營者的“家天下”。而這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其結果必然是人心渙散,有才能者由於不受重用,便紛紛設法遠走高飛,一些管理者或骨幹人員離開時還可能將企業的技術、客戶等帶走,使企業元氣大傷,甚至遭受致命打擊。一時走不了的,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怎樣用人,用什麼人,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事關興衰成敗的大問題。企業經營者隻有“風物長宜放眼量”,著眼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摒棄用人上的家族觀念,走出家族式管理,堅決克服任人唯親的偏向,建立公平的競爭機製,一視同仁地對待員工,唯才是舉,唯才是用,讓有才能者能夠有所作為,有所發展,建立起經營者與員工相互信任、相互溝通的文化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和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企業才能生機勃勃,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