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闔捭,戰勝危機(1 / 3)

縱橫闔捭,戰勝危機

觀察敏銳細致且能縱觀全局,及早地發現突發事件中孕含著的危機,把危機扼殺於萌芽狀態,是一種技高一籌的攻擊方式。危機一旦發生,運用自己的才能,抓住機遇,當機立斷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攻擊方式。

1.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最好最有效的戰勝危機的方法是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為防止危機的發生,必須把潛藏的危機的種種可能性都充分考慮進去,然後一一加以解決,扼止危機於萌芽狀態。可以說,這是一種代價最低、成本最小的一種戰勝危機的方法。

為避免觸發危機,一般講來,有時“非攻”便是一種頗具效力的攻擊,這種攻擊是指要在特殊環境中保存自己的實力,減少麻煩,爭取更大生存與發展空間的一種攻擊。

1969年1月,尼克鬆就任美國總統後,麵臨著美國霸權地位削弱,同時又深陷越南戰爭泥潭的困難處境。因此,尼克鬆急於從越南脫身,調整美國的對外政策,維護美國的利益。他所要采取的重大步驟包括對蘇聯搞緩和,同時謀求同中國的發展關係。

就在這個時候,尼克鬆政府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件。1969年4月,一架美國EC—121間諜飛機,載著31個人,在日本海上空被北朝鮮擊落了,而EC—121間諜飛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間諜機,進行超高空飛行是“不存在被擊落的可能性,除非飛機自身發生故障”。

針對EC—121飛機被擊落這一突發事件,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對北朝鮮立即進行報複性轟炸。尼克鬆卻不急於下令進行轟炸。他考慮到:進行報複性轟炸也許會使蘇聯、中國或蘇中兩國不得不起而捍衛北朝鮮,而且開仗容易脫身難,進行報複性轟炸還可能會影響更大的目標——重新調整同中國和蘇聯的關係。因此,尼克鬆當即決定對北朝鮮的行為采取克製態度,擱置這一事件。這就避免了一場更大規模的危機。

2.及時冷靜,當機立斷

在有些情況下,危機的發生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危機一旦發生,特別是政治危機、軍事危機,往往發展迅猛,在這種暴風雨式的劇變中,克服危機的契機常常是一閃而過,如果被危機的山洪般的巨大力量和爆發的迅猛所震懾,為危機的突發性所戰栗,從而目瞪口呆,束手無策,便會被危機所卷走。因此,越是在這種情形中,越是要沉著冷靜。隻有這樣,才能將整個局勢進行全麵完整的分析,找出一個克服危機的關鍵的一個環節,點通“穴道”,化解危機。

這一點,在下麵的政治危機和軍事危機的解決案例中有著充分的體現:

1981年2月23日下午6時許,當西班牙眾議院正在議會大廈舉行會議時,200名荷槍實彈的民防軍官兵突然包圍了大廈,中校特赫羅·莫利納率領20名士兵衝入會場,將全體閣員及各黨派主要領導人300人扣為人質。與此同時,軍內極右分子遙相呼應,巴倫西亞地區的第三軍區司令米蘭斯·德爾博什中將宣布戒嚴,並且派軍隊占領了電台等部門。全國處於混亂之中。

在這嚴峻的局勢下,作為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象征的卡洛斯國王以其過人的膽識沉著應變。24日淩晨,國王親自出麵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以穩定人心,並以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身分命令參謀長聯席會議采取緊急措施平息嘩變。此後,軍隊迅速進駐首都,把電台、電視台及軍事要地保護起來。同時,憲兵及武裝警察部隊對政變分子實行反包圍。國王還命令各部副大臣成立臨時機構,會同軍警領導人共同製止議會大廈內事態的發展。一切反政變措施進行得有條不紊,富有成效。

這些措施果然很快奏效,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軍方宣布效忠國王,各大軍區也紛紛致電國王,表示尊重憲法,維護民主。首都各界人士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反對政變,在這種情況下,米蘭斯·德爾博什中將不得不撤銷了戒嚴令。叛軍大勢已去,隻得在重兵圍困下宣布投降。

這場由軍內極右翼分子預謀策劃的政變僅持續18小時就破產了。兩天之內,參與策劃、指揮的20多名軍人全部被捕並送交軍事法庭。國王親自主持了國防委員會特別會議,以處理善後事宜。在此之後,國王聲望大增,民主勢力得以加強。

大凡發動政變者,其主要策略就是爭取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造成局勢的動蕩,以便混水摸魚、亂中奪權。因而當權者首先應該做到臨變不驚,遇險不慌,沉著應變,穩定局勢,斷絕對手亂中取勝的計劃,然後采取迅速而周密的措施扭轉不利局勢,不給對手留有喘息和反撲的機會,並安排好善後事宜,以治待亂,以靜待嘩。

1807年2月8日,拿破侖統帥的法軍同俄國總司令貝尼格森率領的俄軍激戰於埃勞。時值隆冬,天昏地暗,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法軍集中優勢兵力攻占了瞰製整個戰場的克勒戈夫高地,在高地上架設火炮,以猛烈火力轟擊俄軍,以迫使俄軍後撤。俄軍全線潰敗,放棄了通往俄國國土道路上的重要屏障奧克拉本。俄軍司令貝尼格森臨陣脫逃。法軍一路向奧克拉本挺進。

就在這一關鍵時刻,本來在戰場右翼另一個地區作戰的俄軍炮兵主任庫泰伊索夫得知了這一情況。他沒有按常規向上級請示報告待命令下達後再行事,而是在這危急萬分的情形下,斷然自作決定,抽調3個乘馬炮兵連,共36門火炮轉移到左翼奧克拉本方向,用霰彈猛轟法軍。法軍沒有料到在右翼的俄國火炮部隊會那麼快地突然出現在左翼,一時慌了手腳。不多時,法軍被迫潰退。庫泰伊索夫的舉動一舉扭轉了戰局,俄軍重新返回,占領了奧克拉本,護衛住了通向俄國的道路。

戰場上情況千變萬化,這時最能考驗一個軍事領導人是否麵臨危機果斷而有智謀。領導人決不能成為一架死板執行命令的機器,而必須當機立斷,根據戰場形勢決定具體戰術。如此才能處於主動與不敗之地。

3.集中智慧,勇於授權

解決危機需要有一個便於靈活運作的機構,在一般情況下,由於戰機稍縱即逝,對決策有一個高效的要求,但是並不是說需要高度集權專斷。攻擊型領導不僅自身具備克服危機的膽識,而且隻要時間允許,還要能夠集思廣益,形成更強大的攻擊力。譬如三國時的孫權,他克服危機的攻擊力便是體現在在極短的時間內勇於授權,如赤壁之戰授權周瑜,蜀吳之戰授權陸遜。在不同情況下,授權的範圍應有區別。授權,就意味著利用他人智慧,授權範圍越廣,能夠利用、集中的他人的智慧就越豐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大範圍內授權,這當然應區別不同情況加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