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茉莉花與康乃馨(2)(2 / 3)

告訴孩子

如果人人都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是對的”來先為別人考慮,那麼很多不必要的衝突與爭執就可以避免了。

啞巴和尚挖井

曾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采石磯沒有下過雨。離長江大約有五六裏的一座山丘上,有一座廣濟寺,有個老師父帶領弟子在寺裏修行。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一個啞巴和尚,每天則由他去很遠的地方,擔提全寺一天的用水。啞巴和尚經常看到有人為了提水而扭傷了腳、折斷了腰,每次都感到心痛如刀割。

一天晚上,啞巴和尚就到觀世音菩薩法相之前,非常虔誠地祈禱。直到淩晨的時候,他突然覺得全身發熱,隻見一股熱氣集中到雙手,他心中大喜,一看雙手冒水,竟然有水珠遍布於掌心。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趕緊跑到方丈室找他的師父。

老師父聽到他咿咿呀呀的聲音,又看到他滿手的水珠,就對啞巴弟子說:“是觀世音菩薩對你的啟示吧!菩薩的意思是,這次的幹旱,必須借助你的雙手眾人才能有救啊。”

聽了老師父的這些話,啞巴和尚的心內突然之間靈光一現,知道與其用雙手去祈求菩薩,倒不如發揮自己雙手的力量,去解除幹旱的災難。

於是他便跑到寺外,以石探水脈。每三步就丟一顆石頭。跑了將近一百步時,石頭丟出去,正好滾到一棵楓樹下。樹下長了一些青草,草之中似乎有股綠色的水霧。他又忽然想起了師父講過的一句話:“青霞起處心有泉”,意思是說某地若有股青氣,那裏一定有泉水。

因此,他就跑到那裏,用一根棍子插著做了記號,然後開始破土挖井。挖著挖著,他就想起了自己幼年的遭遇……原來,在他還是小牧童的時候,他並不是天生就是啞巴。有一年,同樣也是發生了幹旱,沒了水源。小牧童和其他在外麵務農的莊稼人,實在渴得無法忍受,於是到各處查找另外的水源。結果,他們找到一口古井,可是,裏頭的水已經發黃,說明這口井已廢棄很久了。

但是,小牧童看到水,心裏可高興了,馬上就先捧起喝了一口。哪知水剛一到喉嚨,就覺得又熱又辣的,他想喊卻再也無法喊出聲來,別人也跟著要取水喝,他趕緊咿咿呀呀地要他們不要喝水。從此,他就變成啞巴了。

啞巴和尚一邊挖井,一邊回想著自己的過去。突然,他猶豫了——如果這口井挖出水以後,是一口啞泉怎麼辦?如果別人喝了也像自己一樣變成了啞巴,那不是害人了嗎?所以在這口井出水的時候,一定要他先喝第一口。

然而,白天仍要回到寺裏負責擔水,晚上就回去接著挖井。人的體力畢竟有限,漸漸地,啞巴和尚愈來愈消瘦了。老和尚發現啞巴弟子日漸消瘦,就開始注意他的行動。

老和尚為他的勤懇所感動了,於是幫弟子往上麵拉砂。往後師徒倆就結伴開井。老人體力總是較差,但是老和尚還是勉強支撐著。

直到過年前的某一天,弟子們發現師父有異樣,趕緊圍過來看師父,老和尚以微弱的聲調說:“啞巴弟子天天晚上去挖井,希望大家發發心去幫助他,也祈求觀世音菩薩助他一臂之力!”說完,老和尚頭一低,就安詳往生了。

而此刻啞巴和尚仍然在洞中挖著砂土,師弟們跑到井邊喊他,可是一直沒有回音,他們拿著火把到洞中探看,發現啞巴和尚也已奄奄一息,然而,手中卻抱著一塊大石頭不肯放開。大家合力把大石頭往上吊,吊起來一看,是個五彩繽紛的結晶石。然後再往下挖,很快地,這口井真的冒出水來了。大家高興的歡呼了起來。

聽到歡呼聲,啞巴和尚強打起精神,又咿咿呀呀地叫喊了起來,年紀較長的人會意地說:“他要喝第一口水!”

於是啞巴和尚舀起一瓢水,喝了一口。當這口泉水吞下時,啞巴和尚竟然開口說:“好甜呀!好涼呀!”幾十年來無法講話,現在他奇跡般地恢複了講話的能力,大家都非常驚奇與感動。看到這一幕,大家都歡喜地捧水來喝,又把桶子往井裏去。可是,繩子突然斷了,因為這條繩子已經用了將近一年舊了,桶子被伏流衝走,再怎麼撈也未找到。

隔天,有人發現長江的水也漲起來了,而且在江邊發現那個水桶。因此,當地人傳說啞巴和尚挖的井是地下的暗泉,水道通達長江,而水脈是被那塊大彩石壓住了,所以長江也缺水了。當石頭被吊起來的時候,水脈即打通,所以,長江的水也跟著多起來了。

後來,為了感念已經往生的老師父,啞巴和尚就親手把那個大彩石刻成香爐,供養師父。那是一個彩色的石香爐,後來,當地便根據那個彩色的石頭改名為采石磯,以紀念啞巴和尚挖井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