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呼倫貝爾市地方林業改革的調研報告(1 / 3)

調查歸來

作者:呼倫貝爾市委黨校哲學教研室調研組

呼倫貝爾市森林資源是內蒙古乃至全國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全市有林地麵積1.75億畝,占自治區有林地麵積的83.7%,活立木總蓄積占自治區活立木總蓄積的93.6%,約占全國的10%。呼倫貝爾市的森林資源分別由呼倫貝爾市林業局、內蒙古大興安嶺森工集團、黑龍江大興安嶺森工集團、興安盟林業局管轄。呼倫貝爾市林業局管轄13個旗市林業局和免渡河、烏奴耳、巴林、南木、柴河、紅花爾基6個林業局(簡稱林業六局),共84個林場。林業麵積584萬公頃,占全市林地麵積的37.8%,其中,林地麵積340萬公頃,占全市林地麵積的28.1%,活立木蓄積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5.6%。林木以次生、中幼齡林為主,樹種主要有興安落葉鬆、樟子鬆、白樺、黑樺、山楊、蒙古櫟等。調研組主要圍繞呼倫貝爾市林業局轄區內的部分旗市林業局及地方林業六局展開。

一、生態保護情況

隨著1998年天保工程和2004年重點公益林管護工程的啟動實施,保護、培育和發展森林資源已成為林區廣大職工群眾的共識,成為林業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個林業局以及森工集團都加強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培育,通過製定各種管護措施和管理辦法,森林資源的功效明顯恢複和提升。

(一)生態效益明顯改善

通過森林管護,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發展,林質得到了全麵的提高,有林地麵積不斷增加,森林資源呈現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以林業六局為例,森林生態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累計調減木材產量317.9萬立方米,減少森林資源消耗550.8萬立方米。實現了森林麵積、蓄積量和覆蓋率三增長,天保工程區森林麵積由實施前的1927.5萬畝增加到2012萬畝,增加了84.5萬畝;活立木蓄積由實施前的8579萬立方米增加到1.12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實施前的61.77%提高到64.49,提高了2.72個百分點。年度木材產量由1998年的38.8 萬立方米逐年下降到現在的11.1萬立方米。在實現森林麵積、蓄積量和覆蓋率三增長的同時,野生動物物種數量大幅增加,林區森林生態功能得到極大的恢複和加強。

隨著森林資源蓄積量的增加,周邊地區水土和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河流、水土流失明顯減少,土壤侵蝕大大減輕,降雨量開始增多;珍稀、瀕危等野生動植物種類數量逐年增加,過去不多見的熊、鹿等大型動物如今又重現林區,森林物種多樣性的增加,為保障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防沙治沙產業也初見成效,如新左旗“十一五”以來,以綜合治理境內三條沙帶為重點,完成沙地治理90.3萬畝;到2010年,完成沙區綜合治理任務7.5萬畝,重點治理區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治理質量和成效創曆年最好水平。這些成效的取得,為構築北疆綠色生態屏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二)經濟效益逐步顯現

在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森林資源蓄積量的持續增長,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明顯。集中表現在活立木總蓄積量與天保工程實施前相比較,10年的時間,所取得的直接經濟效益價值達到20多億元人民幣。自2004年開始,通過國家政策扶持和產業結構調整,林業局積極鼓勵職工進行山野菜的采集、加工、銷售;鼓勵職工開發種植業和養殖業,喂養野豬、馴鹿等動物。一方麵,職工收入得到了增加,生產生活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另一方麵,林下資源的開發利用逐步成為林區經濟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各林業局還充分利用周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有利條件,大做旅遊文章,開展各種“林家樂”接待形式。依托生態效益優勢,諸如目前國內麵積最大的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白鹿島、柴河月亮小鎮、巴林喇嘛山、蒙兀室韋等著名的景區,這些旅遊景區自然環境優美,特色鮮明,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獨具特色的森林旅遊。

(三)社會效益大幅提高

通過製定各種製度管理和對各項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強,保護生態和保護森林的觀念都已深入人心。同時,林政管理部門對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加大了打擊力度。通過近幾年的綜合治理,林區居民對森林的保護意識不斷提高,自覺加入到保護森林資源的隊伍中。由此帶來的影響是林業局的林政案件逐年下降,大規模毀林開荒、亂砍濫伐等現象完全杜絕,林區社會治安也徹底好轉。而且隨著林業經濟的日趨好轉,林業局能夠拿出更多的資金用於職工的社會保障。像柴河、烏奴耳、免渡河、巴林、牙克石和鄂溫克旗林業局,為在職職工全部繳納了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使職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額爾古納國有林場還給職工繳納了住房公積金。社會效益的提高極大地促進了民生問題的有效改善,維護了林區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林業職工待遇問題

在本市,地方林業六局實行的都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自收自支的管理體製。目前,林業六局人口34311人,在冊職工7243人(國有職工6177人,大集體職工1066人),現在崗職工4858人,離退休職工3237人。截至2011年7月,林場局平均工資1800元左右。與當地平均工資相比,普遍偏低,隻能滿足職工的日常基本生活。同時,絕大多數林場職工的“五險”沒有交納,職工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天保工程的啟動,雖然實行了生態公益林補償政策,但並不能完全滿足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的需求,而且林場局缺乏改革的自主權,嚴重製約和影響了國有林場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