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
作者:趙晶
一、引言
“藍海戰略”這一概念由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w·錢·金和勒妮·莫博涅在《藍海戰略:超越產業競爭、開創全新市場》一書中正式提出,其內涵需與“紅海戰略”比較得出。他們將企業目前使用的戰略分為“紅海戰略”和“藍海戰略”。“紅海”代表當前業已存在的所有行業,是—個已知的市場空間,其特點是市場已接近飽和,競爭激烈甚至殘酷,利潤空間小且呈逐漸縮小的趨勢;“藍海”代表當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業,即未知的市場空問,其特點是市場是尚待開發的處女地,蘊涵巨大的利潤高速增長機會,尚不存在競爭。“紅海戰略”就是在紅海市場中製定、實施的戰略,以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最為典型;“藍海戰略”則是在藍海市場中製定、實施的戰略,其戰略模型由w·錢·金和勒妮·莫博涅首創,指引企業通過運用“戰略布局圖”、“四步操作框架”、“四象限戰略視覺圖”3個工具和“重建市場邊界”、“關注全景而非數字”、“超越現有需求”、“遵循合理戰略順序”、“克服關鍵組織障礙”、“寓執行於戰略”6項原則所構成的與實施係統回避同質化、低利潤的“紅海”,進入差異化、低成本的“藍海”。
實施藍海戰略的兩大核心法則是發掘傳統市場邊界之外的潛在需求和創造差異化兼具低成本的有效供給,兩者的本質是價值創新。價值創新的重點既在於“價值”,又在於“創新”,以價值為前提的創新才是更有意義的。在沒有創新的背景下,價值的提升是規模擴張型的“價值創造”。它提供了價值,但並不足以使企業超越市場。在缺乏價值的背景下,創新往往是技術拉動型、市場推廣型的,或者是理想主義的,即忽略客戶是否願意接受並支付相應的價格。因此,隻有在企業把創新與效用、價格和成本進行有機結合的時候,價值創新才可能發生。概括起來,藍海戰略所體現的價值創新包括效用創新和成本創新,即增加效用或開拓新效用而不增加成本或少增加成本、增加的成本遠遠小於增加的效用,開創新的無人爭搶的市場空間。由此,藍海戰略的理論精髓是價值創新。
二、內蒙古地區的地理區位優勢
內蒙古位於中國北部邊疆,地域遼闊,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東起東經126度29分,西至東經97度10分,北起北緯53度20分,南至北緯37度20分。內蒙古東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毗鄰,南部、西南部與河北、山西、陝西 、寧夏四省區接壤,西部與甘肅省相連,北部與蒙古國為鄰,東北部與俄羅斯交界,國界線長達4221公裏。土地總麵積118.3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麵積12.3%。內蒙古的地形以高原為主,即為內蒙古高原。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裏,南北跨度1700公裏,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名列第3位。2010年末全區總人口2470.63萬人。
三、內蒙古地區的資源優勢
農牧林業是內蒙古最大的資源優勢。三個方麵均居全國第1:即人均耕地居全國第1。全區共有可利用耕地54914萬公頃,人均0.24公頃,是全國人均耕地的3倍。草場麵積居全國五大牧場之首,東起大興安嶺山地,西至居延海,草原東西綿延2000多千米,總麵積達8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麵積6800萬公頃,占全國可利用草場麵積1/5以上。森林麵積居全國之冠。全區森林麵積達1407萬公頃,占全國森林麵積的l/9。
礦藏種類多、儲量大。目前世界已查明的140多種礦產中,內蒙古已發現120多種。其中,在列入儲量表的72種礦產中,有65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20多種居全國前3位,7種居全國首位。特別是煤炭資源極其豐富,探明儲量2170億噸,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1/4以上,全區煤炭遠景儲量12000億噸,僅次於新疆。石油天然氣建藏量可觀,全區已探明13個大油氣田,預涵石油總資源量為20-30億噸,天然氣的最高遠景儲量可達10000億立方米,鄂爾多斯盆地蘇裏格天然氣田是我國現已發現的較少的特大型天然氣田之一。稀土資源得天獨厚,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儲量占全國的90%以上,僅次於巴西,居世界第2位;鉸、鉭、鑽的探明儲量也分別居世界前列。此外,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貴重金屬、建材原料和其它非金屬以及化工原料等礦產資源,有相當部分在全國名列前茅。據有關專家估算,全區礦產儲量潛在價值(不含石油、天然氣)達13萬億元,居全國第3位,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