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蒙古地區推行藍海戰略的可行性淺析(2 / 2)

四、內蒙古地區推行藍海戰略的政策建議

(一)內蒙古地區推行藍海戰略的農業對策

內蒙古西部地區具有種植馬鈴薯的優越自然條件,種薯脫毒等關鍵技術在全國也處於領先水平,但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聯係鬆散,科研、加工、基地建設銜接不夠,基本是農戶種什麼品種,企業就收購加工什麼品種,菜薯和澱粉加工原料薯混用。農戶把大的、好的馬鈴薯當作菜薯出售,而把小的、殘的部分交售給企業做原料用,導致加工企業與農戶的合同生產流於形式,加工企業不能獲得穩定優質的加工原料。

由於馬鈴薯不同形式產業鏈的關鍵主體不同,因此產業化的發展途徑也有所不同。相對於原料薯和菜薯而言,內蒙古高緯度、高海拔的風速大、溫差大、氣候幹燥冷涼的自然環境更適合種薯繁育,因此占領國內種薯市場是內蒙古馬鈴薯產業發展戰略之一。由於馬鈴薯生產條件和種植技術要求較高,應采取一體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化形式進行生產加工。高含量澱粉馬鈴薯是專供加工企業的,因此,加工企業需要主動積極引領,而不是像以前被動地收購農戶小的、殘的馬鈴薯。加工企業首先和種薯科研及生產經營企業聯合,培育出專用種薯並總結出相應種植技術,再與農戶簽定種植和收購合同,可以走先示範、後在周邊農戶推廣輻射的發展路徑。

(二)內蒙古地區推行藍海戰略的工業對策

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能源工業在自治區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要充分發揮自治區老能源基地的優勢,特別要繼續抓好煤電的轉換,把發展的重點從電源建設為主轉移到電源建設、電網建設和開拓電力市場並重的軌道上來。

鋼鐵工業是內蒙古重要的支柱產業,目前鋼鐵生產量均達400萬噸以上,居全國第10位,已經成為我國重型、超大型各類鋼材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當前麵臨的迫切任務是大力開發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要以包鋼的技術創新為核心,重點發展軌梁、冷熱軌板、低合金鋼、多品種無縫管、石油裂化管、多規格鍋爐管等高新技術產品;深化改革,降低成本,力爭使包鋼成為全國同行業中效益、競爭力名列前茅的企業。同時,對有色金屬工業,要根據自治區資源條件和能源優勢,優先發展銅鋁金屬,重點發展鉛鋅冶煉。開發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和市場前景較好的深加工產品,合理有效地配置現有資源,使有色金屬的板、管、帶、箔、棒、型材等產品,在品種、規模、質量等方麵實現創新。

內蒙古稀土工業具有資源密集、人工成本低和技術上的潛在優勢。今後,要充分發揮稀土材料在各產業中廣泛應用和滲透力強的功能,切實把稀土產業作為自治區的戰略性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龍頭來抓。首先,要優化產品結構。優化稀土上遊產品,提高高純稀土的比重,建設高純單一稀土氧化物生產線;重點發展稀土中遊產品,發展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建設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鎳氫電池正負極材料和稀土儲氫合金粉生產線;有選擇地開發稀土下遊產品,建設鎳氫動力電池生產線、永磁電機生產線和汽車尾氣淨化器生產線。其次,辦好包頭國家級稀土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實施包頭國家稀土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建立稀土高新技術產業基金,提高自治區稀土技術創新生產能力,以“稀土高科”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組建跨地區的北方稀土集團,壟斷稀土資源,提高競爭力。

五、結語

內蒙古工業經濟己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工業發展和環境汙染的矛盾依然是製約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要保持內蒙古的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將環境保護緊密地與經濟結構性調整結合起來,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緊緊抓住國家進行西部大開發和對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有利時機,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效益為中心,以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重點,按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量力而行、重點突破”的基本思路,利用優勢資源壯大工業支柱產業,努力構建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的特色產業體係,推動自治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的進一步增強。

(作者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