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中,勞動收入所占的份額呈持續下降的趨勢。經濟數據顯示,1995-2007年間,勞動者報酬占比從51.4%下降到39.7%,降幅達11.7個百分點。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須建立並實行完善的人力資本產權製度,發揮人力資本產權的收入分配功能,使人力資本所有者和物質資本所有者一樣可以獲得自己創造的剩餘價值的索取權。
四、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本產權製度,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並且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大於物質資本的作用。人力資本產權製度的改革有利於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居民勞動收入偏低等問題。
(一)明確勞動行為是生產要素而非勞動者
人力資本產權所有者的獨立人身權利是人力資本產權製度設計的根本障礙。建立人力資本產權製度必須明確勞動行為是生產要素而非勞動者。勞動者是人力資本所有者本身,而勞動行為是人力資源所有者基於其勞動能力所從事的生產勞動。勞動行為參與了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的過程,而非勞動者本身。勞動行為由勞動者發出後,便與勞動者分離,成為獨立於勞動者之外的生產要素。勞動行為以貨幣形式表現便形成人力資本。
(二)建立人力資本產權私有製度
人力資本是“主動資產”,天然屬於個人,並且隻能由其天然的所有者控製這種資產的啟動開發和利用。當人力資本產權受到損害時,其擁有者就會立即做出反應,部分或全部“關閉”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產權私有製度為人力資本所有者獲得產權收益建立製度基礎。任何收益的獲得都需要一定的產權保障,人力資本產權也不例外。隻有建立人力資本產權私有製度,才能使人力資本所有者掌握其預期收益,並且激勵人力資本所有者進行個人教育投資。
(三)建立對人力資本核算的會計製度
建立人力資本產權製度,必然要解決人力資本的貨幣計量問題。隻有對人力資本進行準確的度量,才能確定人力資本產權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進而實現人力資本產權的權益。對人力資本進行貨幣計量可以借助徐國君(2003)教授提出的“三維會計”。三維會計的等式是“資產=行為=權益”,其中,資產是價值的載體,行為是價值的源泉,權益是價值的歸屬。三維會計的重要意義在於能夠提供有關勞動者行為帶來的企業價值變化情況的信息,為勞動者企業權益的獲得提供依據。
(四)建立人力資本出資製度
要保證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首先必須要建立人力資本出資製度。在法律法規上,要允許人力資本所有者以人力資本出資,明確人力資本的資本地位,從而建立人力資本準入製度。按照已認定的人力資本價值,決定人力資本所有者在企業中所占產權的份額,並同物質資本一起記入企業資本總額。
(五)加強各群體的教育投資力度
人力資本的獲得離不開人力資本投資,而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部分。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能提高收入分配中勞動收入所占的比重,減少財產所得所占的比重,從而縮小收入差距和不平等。但是,人力資本投資的多寡不同也會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教育投入的不公是造成收入分配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的重要原因。人力資本將決定個人財富的多寡,為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必須平等地進行全社會人力資本投資。
(六)建立人力資本市場
人力資本產權的交易和價值實現離不開人力資本市場。建立人力資本產權市場不僅有利於人力資本價值評估,而且有利於形成一個良性的人力資本進入和退出機製。為此,需要對相應的法律進行修改,如《公司法》、《勞動法》、《破產法》等。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