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蓋達爾與手提箱
蓋達爾是蘇聯著名兒童文學家。一次,他從波瓦羅夫卡到其他地方去,幾個孩子替他提著一隻舊手提箱,送他到火車站。其中一個孩子忽然指著手提箱上打著的三塊帆布補丁問:“您這樣大名鼎鼎,怎麼您的手提箱卻如此破破爛爛呢?”“你們可不要難過,也不要著急。”蓋達爾風趣地說,“要是我的手提箱‘大名鼎鼎’,我本人卻‘破破爛爛’,那豈不糟了。”
他為什麼剃了光頭
蘇聯大畫家列賓見過馬雅可夫斯基之後,對詩人那一頭漂亮的頭發十分欣賞,想找個機會為他畫張像。
1915 年春,列賓正式與馬雅可夫斯基約定時間,詩人欣然同意。可是等畫像那天,詩人來到列賓的畫室,卻著實讓畫家吃驚不小。原來,馬雅可夫斯基是頂著個光頭來的,那一頭秀發已無影無蹤了。列賓為此惋惜不已,而馬雅可夫斯基認為,表現一個人內在的美比之外形的美更為重要得多,他剃了光頭,就是為了要畫家更鮮明突出地刻畫自己內在的感情氣質。
寫詩的訣竅
一天,保加利亞著名詩人特奧多爾·特拉亞諾夫收到一封來信。這是一位詩歌愛好者寫來的,向他請教寫詩的訣竅:“怎樣才能寫出好詩呢?”特拉亞諾夫立即回了一封信:“一隻雌鷲一次要生三隻蛋。它丟掉其中一隻,隻孵另外兩隻。待雛鳥出世後,雌鷲又隻給其中一隻哺食。以雌鷲為師,則為愁寫不出好詩!”詩人形象而又明確地作了回答。
馬克·吐溫的聲明
1870 年,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鍍金時代》這部長篇小說裏,深刻地揭露了美國政府的腐敗,以及政客、資本家的卑鄙無恥。該書發表以後,馬克·吐溫在一次酒會上答記者問時說:“美國國會中的有些議員是狗婊子養的。”記者把這句話在報紙上發表以後,華盛頓的議員們大為憤怒,紛紛要求馬克·吐溫道歉或予以澄清,否則,就將以法律手段對付。
過了幾天,《紐約時報》上果然刊登了馬克·吐溫致聯邦議員的“道歉啟事”:日前鄙人在酒席上發言,說“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是狗婊子養的。”事後有人向我興師動眾。我考慮再三,覺得此話不恰當,而且也不符合事實。故特此登報聲明,把我的話修改如下:“美國國會中的有些議員不是狗婊子養的。”
獨特的新年祝詞
19 世紀末,資本主義開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1900年的新年,馬克·吐溫寫了這樣一篇諷刺性的新年“賀詞”:“19 世紀給20 世紀的賀詞,由馬克·吐溫用速記的形式記錄如下:我給你帶來這個名為基督教世界的高貴婦人,她邋遢、齷齪、無恥,剛從膠州、滿州裏、南非和菲律賓劫掠而歸;她心懷卑鄙,身藏贓物,滿嘴假仁假義。給她肥皂和手巾吧,鏡子可得收起來。”寥寥數語,把帝國主義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侵略、掠奪和醜惡麵目揭露無遺。
得吃一對鯨才行
馬克·吐溫的創作才華使許多文學青年為之傾慕。有一天,馬克·吐溫收到了一個想當作家,又不想付出創造性勞動的青年人寫來的一封信,來信請馬克·吐溫談談他成功的訣竅。信中寫道:“聽說鯨骨含有大量的磷,而磷對腦子大補。看來成為一個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磷。那麼,請問您吃了多少鯨,吃的是什麼鯨呢?”馬克·吐溫馬上寫了回信:“很遺憾,我沒口福吃到鯨,而你,看來得吃一對鯨才行!”
一張兒童車票
有一次,住在外地的馬克·吐溫應邀到首都一所大學講課。
時間對他來說太寶貴了,可他覺得他乘坐的火車開得像老牛車一樣慢。這種情況馬克·吐溫早就預料到了,他早就想找個方法發泄一下。
這時,一位檢票員走過來,問馬克·吐溫:“您有車票嗎?”
馬克·吐溫不慌不忙地從衣兜裏掏出一張兒童票遞過去。檢票員仔細打量了他之後說:“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還是個孩子哩!”馬克·吐溫聽後一點不生氣地答道:“現在我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票時還是個孩子。您要知道,這火車開得太慢了。”
第一次掙到的錢
有一次,有人問馬克·吐溫:“你還記得是怎樣第一次掙到錢的嗎?”馬克·吐溫想了想,然後說:“對,我記得很清楚,那是我在小學念書的時候。那時,小學生們都不尊重自己的老師,而且不愛惜學校的財產,經常弄壞桌椅。於是,學校就訂出一條規則,凡是有哪個學生用鉛筆或小刀弄壞了桌椅,那麼他就將在全校學生麵前受到挨打處分,或者罰款5 元。
“一天,我弄壞了我的書桌,我隻好對父親說,我違犯了校規,要麼罰款5 元,要麼在全校學生麵前受到挨打處分。父親認為當著全校學生的麵挨打太丟家醜,他答應給我5 塊錢,讓我交給學校。但是在給我這5 塊錢之前,他把我帶到樓上,狠狠揍了我一頓。
“事後我想,我既然已經挨過一頓打,再挨一次也沒什麼。於是決定當著全校學生的麵再挨一頓,以便把那5 塊錢保存下來。我真的這樣做了,這就是我第一次掙到的錢。”
規則
有一次,馬克·吐溫到鄰居家串門,在書櫃裏發現一本對自己很有用的書,他便很客氣地開口向鄰居借閱。不料鄰居說:“可以是可以,隻是我定了一條規則,在我的圖書室借的書,必須當場閱讀,不得拿走。”馬克·吐溫明白,這是拒絕借他一閱。
一星期後,這位鄰居敲開馬克·吐溫的門,向他借刈草機。
馬克·吐溫笑著說:“可以是可以,不過我也定了一條規則,在我家裏借的刈草機,隻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鄰居沒想到馬克·吐溫在這兒等著他呢,頓時感到無地自容。
找根據
一天,馬克·吐溫與一位摩門教徒就一夫多妻製的問題爭論起來。
馬克·吐溫堅持說:“一夫多妻,太不好了,連上帝也反對。”那位摩門教徒問:“你能從《聖經》中找出一句反對一夫多妻製的話來嗎?”“當然可以,”馬克·吐溫一本正經地說,《聖經》曰:一仆二主,人皆莫能也。”
哪隻眼是假的
紐約有個百萬富翁,有一隻眼睛被摘除了,他配了一隻假眼,竟與真眼相差無幾,為此,他到處炫耀。有一天,他在街上遇上馬克·吐溫,得意地說:“馬克·吐溫先生,你能看出我的哪隻眼睛是假的嗎?”馬克·吐溫認真地看了看說:“左眼是假的。”“你是怎麼辨別出來的?”“這不很明顯嗎?因為這隻假眼多少還能看到一點仁慈。”
康奈利的禿頂
馬克·康奈利是美國劇作家,他的《綠色的牧場》深得觀眾好評。
馬克·康奈利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他的難尋一毛的禿頭,有人認為這是智慧的象征,也有人拿它取笑。
一天下午,在阿爾貢金飯店裏,一位油裏油氣的中年人用手摸了摸康奈利的禿頂,討他便宜說:“我覺得,你的頭頂摸上去就像我老婆的臀部那樣光滑。”聽完他的話,康奈利滿臉狐疑地看了看他,然後他也用手摸了摸,回答說:“你說得一點不錯,摸上去確實像摸你老婆的臀部一樣。”
鮑姆的雪茄
弗蘭克·鮑姆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和報刊編輯,1900年他出版的《綠野仙蹤》更使他成了美國人的驕傲。他惟一的遺憾就是因自小心髒衰弱,醫生禁止他抽煙。
然而他很喜歡雪茄,因此,平常嘴上總愛銜一支從不點燃的雪茄。有一次,他在湖邊散步,有人好奇地問他,是不是從來就不曾點燃過雪茄。
鮑姆說:“不,每當上遊泳池的時候我就把它點著了。因為心髒不好,我也不能遊泳,隻好在水裏趟著走走。如果雪茄被水浸滅了,我便知道已經進入深水區,得趕快回頭。”說著,鮑姆點燃了雪茄,趟進了湖水裏,一直到水齊他的嘴唇,浸滅了雪茄,才趕緊返身回岸。
他指著熄滅了的雪茄對那人說:“您瞧,要是不把它點燃,我準會被淹死。”
奇特的紙條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居室內到處都貼著形形色色的小紙條。窗簾上、衣架上、櫃櫥上、床頭上、鏡子上、牆上,可以說貼滿了各個角落。初到傑克·倫敦房間裏的人還以為一定是什麼特殊的裝飾。
這些小紙條並不是空白的,上邊寫滿各種各樣的文字:有美妙的詞彙,有生動的比喻,有五花八門的資料。傑克·倫敦從來都不願讓時間白白地從他眼皮底下溜過去。睡覺前,他默念著貼在床頭的小紙條;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他一邊穿衣,一邊讀著牆上的小紙條;刮臉時,看鏡子上的小紙條;在踱步休息時,他還可以到處找到啟發創作靈感的語彙和資料。不僅在家裏是這樣,外出的時候,傑克·倫敦就看裝在衣袋裏的小紙條,隻要一有空隨時隨地掏出來看一看,想一想。
就這樣,傑克·倫敦積累了淵博的知識。
愛情公式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出了名之後,許多女人求愛的情書接踵而至,簡直到了難以應付的地步。
一天,一個貴族小姐給他寫了封信,信中列下了一個絕妙的愛情公式:你有一個美麗的名譽,我又有一個高貴的地位,這兩者加起來,再乘上萬能的黃金,足以使我們建立起一個天堂都不能比擬的美滿家庭。
傑克·倫敦看後,便致函這位迷戀於錢財地位的女子:根據你列出的那道愛情公式,我看還要開平方根才有意義,而我們兩個人的心就是它們的平方,可是很遺憾,這個平方根開出來的卻是負數。
巧妙反擊
辛克萊·劉易期是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作家,因此他在美國享有極高的聲譽。許多人都為能與他接觸而感到榮幸。
有一天,一位年輕婦女給他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希望做他的秘書的願望。信中寫道:“親愛的劉易期先生,我願為您做一切事物。我說的一切事情是指所有的任何事。”很快,這位婦女收到了回信:“親愛的××小姐:我的丈夫已經有了一名專職速記員。至於您所說的‘一切事情’則由我自己親自負責。我說的一切事情是指所有的任何事。”落款是辛克萊·劉易期夫人。
改作文
曾寫過《老人與海》等作品的名作家海明威,平時很關心兒子的寫作。
有一天早晨,海明威對他的兒子吉格說:“你自己寫一篇短篇小說,不要期望寫得很好。”吉格坐在桌子邊,苦思苦想。最後他用爸爸的打字機,慢慢地打出一篇故事,交給爸爸。海明威戴上眼鏡,給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後坐在沙發上,慢慢讀了起來。他讀完之後,抬頭看了兒子一眼,慈祥地說:“非常好,吉格。比我在你那個年齡的時候寫得好多了。
我看要改的就是這個地方。”他指著稿子,“應把‘突然之間’改成‘突然”,用字越少越好——這可以保持動作的持續性。
爸爸笑著拍拍吉格的肩膀:“你可以得獎了,孩子。你很有想象力。”海明威相信他們家裏又出了一個優勝者,可以在學校短篇小說比賽中得頭獎。實際上,該得獎的應是屠格涅夫。這篇小說是他寫的。吉格隻是變了變背景,換了換名字,他對這小說的惟一貢獻是把“突然”改成“突然之間”。吉格之所以抄改這篇小說,是他確信爸爸沒有讀過它。因為小說有幾頁還沒被裁開。
一字一金
海明威成名後,一個愛嫉妒的人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充滿諷刺口吻:“我知道你現在的身價是一字一金。現在附上一塊美金,請你寄個樣品來看看。”海明威看了信,收下了那塊錢,然後很認真地在信紙上寫下了一個字:“謝”。
瑟伯的婉詞
詹姆斯·瑟伯是美國著名的幽默大師,擅長漫畫和小說。
他的《沃爾特·米蒂的私生活》改編成電影後,大獲成功,轟動了劇作界。薩姆·高德溫想把這位才子拉到好萊塢的作家班子中來,出500 美元的周薪爭聘他。但是詹姆斯·瑟伯願意繼續留在《紐約人》雜誌社為羅斯工作。為了禮貌起見,隔了一段時間後,他寫信拒絕高德溫的提議。信上有這麼一句話:“羅斯先生將我的薪水也增加到每周500 美元了。”但高德溫並不甘心,陸續來信,把周薪從1000 美元提到1500 美元,最後增加到2500 美元,但每次都得到瑟伯同樣的回答。高德溫隻得暫時把事情擱下來。可過了不久,他又寫了封信,但這次
是把周薪降到1500 美元。奇怪的是。瑟伯的答複竟是:“很遺憾,羅斯先生也降了我的薪水。”
紳士的兒子
美國詩人喬治·莫瑞置身上流社會,很受上流社會的尊重,但他卻從不隱瞞自己是一位木匠的兒子,這在當時的美國社會是很難得的。
一天,一個自命不凡的紈絝子弟與莫瑞在一處沙龍相遇,他打算讓詩人難堪一下,便高聲問道:“對不起,請問閣下的父親是不是木匠?”詩人從容地回答:“是的。”“那你父親為什麼沒有把你培養成木匠?”詩人微笑著回答說:“對不起,那閣下的父親想必是紳士?”“是的。”紈絝子弟傲氣十足地回答。
“那你父親怎麼沒有把你培養成一位紳士呢?”詩人機智的反問引起轟堂大笑,那位紈絝子弟自知沒趣,灰溜溜退出了沙龍。
多產的“平庸詩人”
威爾柯克斯是19 世紀末、20 世紀初活躍在美國詩壇上的一位高產女詩人。她的一生共出過40本詩集,可謂碩果累累。
可隨著她的離世,她的聲名也如過眼煙雲,無蹤無影了。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位女詩人多產但卻平庸呢?原來,威爾柯克斯作詩不是“有感而發”,而是“有錢而發”。哪一個出版商肯給她錢,即使沒有切身感受,她也願意為之賦詩。
有一次,紐約有一個珠寶商從洪都拉斯收購到一塊奇異的寶石,他喜出望外,想出版一本有關寶石的書,為他的寶石擴大影響。於是,珠寶商請了幾位詩人以“寶石”為題作詩。無奈幾位詩人都難以領會他的構思,沒有如願以償。珠寶商久聞威爾柯克斯的“勤奮”,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這位詩人身上。
他對威爾柯克斯說:“我巴望你為這塊寶石作首詩。我想說的是這塊寶石是日光和月光所生的孩子。我已請過幾位紐約詩人,但他們都不能領會我的意思,我想你行。”“行,”威爾柯克斯滿口應允,“我有把握寫出來。”領受任務後,威爾柯克斯馬上回去作這首由珠寶商立意、構思,自己純粹出筆的所謂“寶石詩”。
第二天,她把這首詩交給了珠寶商。這首詩平庸不堪,絲毫也沒有詩人的創見,隻是照搬珠寶商說過的那些話。珠寶商讀了這首合心意的詩,高興極了,連連稱讚詩寫得好。一手交詩,一手付款,她毫不費力便得到了一張25 美元的支票。
這種純粹為了錢而擠出來的詩,哪有什麼生命力可言?難怪後來一位評論家批評她說:“你的一部分詩,似乎叫所有的藝術愛好者讀了都會生氣的。”
死後成名的“名詩人”
稱美國女詩人艾米莉·迪更生是一位名詩人,似乎不太合情理,因為她生前未發表過一首用自己名字署名的詩,更未出版過一本詩集。當然,更別談在讀者中享有聲譽了。然而,她的的確確是美國人民公認的、奇特的名詩人,她奇就奇在是一位死後成名的“名詩人”。
迪更生生於19世紀30年代末,在她生命的56年中,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並不為世人所知。她在世時一共隻發表過7 首詩,那是別人拿去匿名發表的。迪更生作詩往往是有感而發,每當她詩的“靈感”襲來時,她便信手寫來,常常把詩寫在舊信封的背麵或包物紙上,作過之後,再將它謄清,有的幹脆就不謄寫。
她作詩“偏激”到不想發表,每作完一首,就投入抽屜,封入“冷庫”,讓蟑螂和灰塵去“閱讀”。
她對自己的詩不精心,但她的家人和朋友卻對這些詩十分留心。他們一一將它們收集起來,在迪更生死後,整理出版。
她的詩有1000 多首,多是抒發對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感受,以及對無法實現的愛情的苦悶心情。詩風清新、獨創、自由,出版後頗受美國讀者的讚賞,在美國現代詩歌史上是一份珍貴的財富,簡直成了美國的“國寶”。至今,她的詩還在美國詩壇上保持著極高的聲譽。
惠斯勒塗畫
惠斯勒對自己的畫“斤斤計較”。有一天,他隨幾個朋友去訪問倫敦的某個百萬富翁。一走進那華麗的客廳,惠斯勒一眼就發現牆上掛了一幅他所畫的畫,那是他多年前的作品。他審視了一下,覺得很不滿意,於是就取出包裏畫筆和顏料,動手在那畫上用畫筆加以修改。
“你這是在搞什麼?”主人一見,大為震驚地說:“你是誰,竟敢在我的畫上亂塗!”“你的畫?”惠斯勒心裏暗暗好笑,臉上卻不動聲色地說:“你以為付了錢就成了你的畫嗎?”
獻辭
1935 年,美國詩人卡明斯用他母親資助的錢出版了一本詩集。在詩集的扉頁上,詩人寫下了如此獻辭:“決不感謝:法勒——萊因哈特、西蒙——舒斯特、秘沃特——麥卡恩、有限出版公司、哈考特、布雷斯、蘭頓出版社、伊奎諾克斯出版社、史密斯—哈斯、瓦伊金出版社、諾夫、達頓、哈珀、斯克裏布納·科維西、弗裏德。”因為上麵所有的出版商都退回了他的手稿。
拉斐爾譏主教
意大利文藝複興盛期的名畫家拉斐爾,一度曾經在梵蒂岡教皇皇宮裏繪製壁畫。他對此項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表現了極大的虔誠,他按自己對《聖經》的理解和想象,仔細地勾勒著每一個線條。經他手,一個個宗教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牆壁上。
有一天,兩位紅衣主教突然有興致來觀看拉斐爾作畫。當時的拉斐爾正站在支架上,酸痛的手臂吃力地揮動著畫筆。紅衣主教看了一會兒,然後半開玩笑地批評拉斐爾,說他把壁畫上的耶穌和聖保羅的臉都畫得太紅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拉斐爾停下畫筆,背對著主教,用非常低沉的聲音回答道:“閣下,我是故意這麼畫的,因為聖主在天堂裏看到教堂被你們這些人管轄而感到有些羞慚。”
揭不下來的擋布
宙克西斯和帕爾哈西奧斯都是公元前4 世紀古希臘最出色的畫家,兩人在繪畫方麵誰也不服誰。
於是,他們找了個機會,兩人各自作畫,讓雅典人來評判。宙克西斯畫了一幅風俗畫:孩子頭上頂了一筐葡萄,那葡萄畫得逼真極了,連麻雀都飛來要啄食。雅典人看到個個讚不絕口。宙克西斯也自以為得意。該看帕爾哈西奧斯的畫了。帕爾哈西奧斯一聲不響地站在自己的畫旁。雅典人催促道:“先生,快給我們看你的畫吧,把畫的擋布取下來好了。”帕爾哈西奧斯仍然不動。宙克西斯忍不住走到帕爾哈西奧斯麵前,洋洋自得地說:“磨磨蹭蹭幹什麼?趕快把擋布拿下來,怎麼樣?”“不行,這布是畫的。”帕爾哈西奧斯回答說。
宙克西斯不信,伸手想扯去那塊“布”,與此同時,宙克西斯對雅典人說:“我輸了。”這回他可服氣了,他對大家說:“我不過騙了麻雀,可帕爾哈西奧斯卻騙過了所有人的眼睛,他畫得著實太像了。”
“活蒼蠅”
文藝複興早期的畫家喬托,幼年時跟畫家契瑪布學畫。
一天,契瑪布外出有事,讓喬托獨自在家畫畫。小喬托畫著畫著,猛然看見老師桌上擺著一張即將完成的肖像畫。看了老師這將完成的作品,喬托忽然冒出一個念頭:跟老師開個玩笑。於是他就在人像鼻子上畫了一隻蒼蠅。
契瑪布回來以後,發現畫上有一隻蒼蠅,立即用手去轟。
但轟了幾下,蒼蠅仍叮著不動。怪了。於是他上前仔細一看,原來是畫的。不用說一定是喬托在搗蛋,契瑪布很生氣。但馬上又轉怒為喜,喜的是自己的學生竟能畫出這樣惟妙惟肖,還幾乎騙過老師的眼睛的蒼蠅。
巧妙保護作品
有一次,意大利佛羅倫薩市政長官請傑出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將一塊巨大的大理石雕成人像。米開朗基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塑造了一個憤怒地望著前方,準備投入戰鬥的青年英雄形象。雕像揭幕那天,許多人都來觀看。幕布揭開,眾人都為那驚人的雕刻技巧所折服,讚歎不止。唯有市政長官將雕像端詳了一陣後,臉色沉下來說:“我不喜歡這尊雕像,那鼻子太長了。”米開朗基羅知道這位不懂藝術的市政長官在裝腔作勢,於是他說:“先生,我立刻讓它改變形象,使你滿意。”說完,他抓了一把大理石粉爬上雕像,煞有介事地在雕像的鼻子上揉來揉去,同時讓手中的大理石粉撒落下來,以示在修改。當他從雕像上爬下來時,市政長官高興地說:“這下好了,你這一改,雕像好看多了!”你哪裏知道,其實雕像還是原來的樣子。米開朗基羅略施小技,巧妙地保護了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