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不斷崛起
百歲的提香得了鼠疫。丟勒的妻子在街頭賣版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永遠是個謎。米開朗基羅的墓碑上刻的是“大衛”。拉斐爾愛聖母。
話說到14至16世紀,世界繪畫史上崛起了一座巍峨的高峰。四百多年來,讓無數的藝術家敬仰不已。它,就是文藝複興時期的歐洲繪畫。
提起文藝複興,在這裏有必要費些筆墨做一番介紹。
經濟往往總是文化藝術發展的後盾,文藝複興也是如此。公元13、14世紀,歐洲的封建貴族和騎士階層開始沒落了,富有的商人、市民開始強大起來。這在意大利表現得最突出。
意大利半島是聯係歐洲和東方的紐帶。印度、波斯的物產,特別是香料,非常受波斯人的歡迎。商人們經常用馬和駱駝馱著這些物產,橫越小亞細亞,然後裝船運到意大利的港口。在那裏上陸後運往歐洲各地銷售。意大利的港口,特別是威尼斯,壟斷了這種通商利益。
後來,這種利益受到了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的威脅。於是,發生了著名的十字軍東征的戰役。從1096年第一次遠征以來,一百七十年間,開往小亞細亞的大軍就有九次。十字軍東征,一般都稱為了奪回聖地耶路撒冷。但是,其中的商業利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據說,這次東征,是威尼斯的商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壟斷利益,極力勸請羅馬教皇和王公貴族發起的。遠征,使威尼斯更加繁榮起來。
同樣,佛羅倫薩和其他城市,商業也非常繁榮。出現了許多富裕的商人。就這麼,嶄新的商人文化和市民藝術誕生了。這種市民的文化藝術運動,就是“文藝複興運動”。
被中世紀近千年的禁欲主義籠罩之後,市民們十分渴望自由歡樂。他們對教會宣揚的“神性”、“神權”、“神道”深惡痛絕,對封建等級特權與禁欲主義,展開了猛烈地抨擊。在鬥爭中,他們借助古典文化作為自己的有力武器。尤其是東羅馬帝國滅亡後,拜占庭帝國的許多藝術家和學者,不能安居樂業,就帶著珍貴的書籍、古希臘藝術品等,亡命逃到意大利講學,更加深了人們對古典文化的了解。於是,轟轟烈烈的“複興古典文化”的運動,就首先在意大利興起了。從15世紀中期開始,文藝複興運動很快傳播到歐洲各國。
文藝複興並不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簡單重複。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提倡以人為中心,主張個性解放,宣揚個人的幸福高於一切,蔑視所謂的“天堂”。同時,也瞧不起貴族的世家出身,嘲笑僧侶的愚昧無知,提倡科學,自由。在美術創造上,主要描寫人和人的生活。構圖講究變化,強調色彩明朗,線條生動活潑。自由的藝術環境,孕育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藝術家。
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出現了幾大畫派。而佛羅倫薩畫派的藝術成就最高。這個畫派裏雲集了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美術家,他們的作品,充分地表現了崇高的人性和人的情感,否定被神權支配的基督教神秘主義。他們把解剖學和透視法,用於美術創作,使人物形象準確生動,空間布局合理。讓我們看一看,他們在世界畫壇上的輝煌成就吧!
在佛羅倫薩,文藝複興時期繪畫較早有新意的畫家,是奇馬部埃。據傳說,他從小喜歡畫畫,每天都去看亡命逃到佛羅倫薩的一個畫家畫畫。當時,他就從這個畫家身上吸取到了希臘精神。後來,他很快成為一名匠人畫家,他的畫,表現出了中世紀畫從來沒有的生氣。
可以看看他的《聖母與聖嬰》。畫上把重要的人物畫得大,次要的人物畫得小。可以看出來,他還是在用觀念繪畫,構圖還算不上非常合理,技術上也還有點拘泥形式。不過,與中世紀的作品比較,那要自然生動得多。
奇馬部埃還留下了這樣的傳說。他受佛羅倫薩市民的委托,為一個教堂畫一幅祭壇畫。在他以前,佛羅倫薩的人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漂亮的繪畫。人們從他的畫室到教堂,排著熱鬧的長隊,舉著旗子,吹著喇叭,運送他的作品。後人稱奇馬部埃為“畫家之父”。
奇馬部埃和當時的匠人畫家一樣,經常到各個城鎮巡遊。他還受到那波利國王的邀請,為國王工作。有一天,他在郊外散步的時候,發現一個放羊的男孩,正在石頭上不停地畫著什麼。他走近一看,男孩長著一個古怪的麵孔,但是,他畫的畫卻非常好。畫的全是羊的畫像,這使奇馬部埃很佩服。於是,他勸男孩說:“你不要放羊了吧!作我的徒弟,好不好!”
當然,這個男孩是求之不得的,有說不出的喜悅。他回家告訴了父親,馬上得到了父親的允許,作了奇馬部埃的弟子。他的技術提高相當快,後來,終於超過奇馬部埃,成為一代大師。當年的這個男孩,就是大名鼎鼎的喬托。
當喬托漸漸成為一個大畫家的時候,按照當時的風氣,要遊曆意大利的各個城市,鍛煉技巧,然後,再回到佛羅倫薩。他是小說家薄伽丘的朋友,和詩人但丁也是好朋友。但丁總是讚揚喬托的畫,而喬托也非常尊敬但丁,並在一幅題為《樂園》的大壁畫中,畫了但丁的肖像。喬托除了在佛羅倫薩作畫外,從1308年到1334年間,還在比薩、維羅納、弗拉拉、拉文納、烏爾比諾、阿累索、路加、那不勒斯等地,繪製壁畫。此後,他以被任命為佛羅倫薩大教堂工程的總負責人,並被授以“大師”稱號。不用說,他也畫基督的畫像。
《猶大之吻》,是喬托最有代表性的《聖經》曆史畫傑作之
根據《聖經》傳說,猶大是耶穌的12使徒之一,相當自私貪婪,以三十塊銀幣為代價出賣了耶穌。在逾越節的晚餐桌上,耶穌指出他是出賣自己的人。他知道自己的醜行暴露了,就提前溜走,並立即給敵人引路,前來捉拿耶穌。這幅《猶大之吻》,描繪的是猶大領來了敵人。他們有手裏舉著燈籠、火把、兵器的士兵,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打手,惡狠狠地衝進客西馬尼園拘捕耶穌。猶大走在前頭,直奔到耶穌跟前,與耶穌親吻作為認人的暗號。
畫麵以多人物的複雜場麵來展開。畫家有意借這個題材,來表現光明與黑暗,正直與邪惡之間的尖銳矛盾。畫上的基督形象,是作為道德完善的崇高象征來表現的。
同樣,聖法蘭西斯柯的事跡也非常吸引他。聖法蘭西斯柯是10世紀左右的人,出身在一個貴族的家庭,一度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後來,他漸漸地感受到神的榮光,就離開了塵世,出家做了僧侶。從此,他在阿西西的山中,恪守宗教戒律,過著極端清苦的生活。可他的愛心和善行也一天天增加。法蘭西斯何對小鳥和花草,也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最有名的故事,是他曾經把鴿子集聚起來進行說教。
法蘭酉斯柯死後,人們在阿西西修了一個教堂紀念他。喬托就在教堂的牆壁上畫了聖人一生的事跡。
這些作品都相當有名,不過,人們最感興趣的是他畫的《聖母與聖嬰》。奇馬部埃也畫過同樣題材的作品,兩幅畫的構圖也非常相似。從二者比較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喬托的畫更富有文藝複興時期的特點。喬托畫中的聖母,也比奇馬部埃畫的更有生氣,似乎更嚴肅,虔誠。那年幼的基督,也似乎顯得更聰明。這幅作品充滿著精神力量,技巧也更熟練。明顯表現出向著新的時代發展。
喬托性格正直、豁達,不拘小節,一生中留下不少軼話。
在一個夏季炎熱的日子裏,他正在聚精會神作畫,那波利國王來到他的畫室。國王對喬托說:“如果我是你,這麼熱的天,我就不工作”。喬托聽了以後,對他說:“如果我是國王,的確是不會做工作的”。
還有一次,羅馬教皇派來的使者說:“教皇想請佛羅倫薩的畫家畫畫,可不知誰畫得最好,想要樣品看看,才可以決定是不是雇用你。”
喬托眨了眨眼,把畫筆在一桶紅顏色裏用力蘸了一下,隨便一揮就在紙上畫了很大的紅圓圈,然後,遞給了使者。“這就是我的畫,你看吧!喜歡嗎?”使者看了這個大圓圈,真是目瞪口呆,“喬托的畫原來就是這個樣子!”使者帶著這個大圓圈去見教皇。教皇說,“就一個大紅圓圈,別的什麼也沒有!”
“是的,聖父。他是個目中無人的蠢驢!給了他這麼好的機會,他卻畫了個空心大圓圈!”使者很生氣回答。
“告訴我,他不用圓規,畫起圓圈來困難嗎?”
“不困難,聖父。他把筆往桶裏一蘸,一揮而就。”
“唔,是這樣!這個圓圈畫得真不錯,圓得很。他肯定有一副好眼力,還有一把好手勁,才能畫得這個樣子。好了,就選他了。”
這是傳說中的一件趣聞。它除了說明喬托畫的基本功好以外,還體現出了他的人格,不趨炎附勢,不畏強權,還敢嘲弄統治者。
喬托上了年紀後,精力仍然十分旺盛。58歲以後,不再畫畫,開始從事建築。現在聳立在佛羅倫薩的“喬托之塔”,就是他晚年的作品。
在喬托之後,佛羅倫薩出了一位有名的僧人畫家,名字叫弗拉·安其裏柯。但這不是他的本名。弗拉·安其裏柯,意思是“天使的兄弟”。
安其裏柯,是一個清高、虔誠的人。據說,他畫畫的時候,總是一麵祈禱,一麵作畫。他又是非常謙遜的人。有一次,羅馬教皇讓他作主教,他說:“不,我雖然能夠畫個畫什麼的,但是不能作主教,去管理僧侶們。”他拒絕了教皇的好意。
據說,他從小就喜歡樹木、花草和小鳥。他二十歲時進修道院作僧侶,當時的僧侶,除了奉祀神以外,每個人還要作一種世俗人的工作,比如,農民、木匠、醫生、教師等工作。那麼,安其裏柯呢?他喜歡畫畫,當然選擇了拿畫筆的工作。
當時,印刷術還剛剛萌芽,書籍都是手抄的。安其裏柯就擔任寫經文的工作。不僅僅寫文句,還要在經書上作精美的插圖、裝飾。這可是他最拿手的。他一點也不嫌厭煩,長年累月一絲不苟地工作。有一天,他腦中出現天使的幻影以後,就畫了許多天使的畫。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他畫天使,沒畫完就疲倦地睡著了。不一會,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了真的天使,拿起安其裏柯的畫筆,把那幅畫補齊了。
安其裏柯的畫純潔清高,但是,又有點孩子氣,使人看起來覺得十分優雅動人。他的早期代表作《變胎告知》和《聖母加冠》,都給人這樣的感受。在他的畫中,處處充滿溫柔的抒情,是文藝複興時期的自由主義的一種表現。他以前,是沒有這種繪畫作品的。
稍後不久,出了一位大師,他集這些人所長,而且遠遠淩駕於他們之上。此人就是波提切利。
波提切利生於佛羅倫薩,父親是個皮匠。他少年時代嫌棄學問,似乎是個沒有出息的孩子。父親就打算讓他做金銀工藝匠。不過,他很喜歡畫畫,而且很有繪畫天資。15歲的時侯,父親把他送到畫家菲利浦·利比的門下學圓。
利比是一位虔誠的教徒,又是一位現實主義的畫家,他最善於表現世俗生活情感。波提切利跟隨利比到佛羅倫薩附近的波拉多城作畫,利比花了四年時間為該城的大教堂作壁畫。四年的學徒,使波提切利的藝術知識和技巧提高很快。後來,波提切利又到佛羅倫薩著名雕刻家安德烈·佛羅基俄的工作室學習,就在這裏,他與文藝複興的偉大巨人達·芬奇同學。
波提切利還受過當時另一位著名畫家安東厄奧·波拉尤奧羅的藝術影響。這位畫家最善於表現人體。波提切利就這麼博采眾家之長,融彙到自己的藝術之中。所以,日後成為佛羅倫薩畫派早期最傑出的代表畫家。
在佛羅倫薩畫派當中,他是最富於幻想的。當別人都對基督教的畫著魔的時候,他大膽地開始畫異教的畫題。有名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就是代表。
《春》是根據意大利詩人彼裏西安的寓言長詩構思創作的。描繪的是清晨黎明時分,在幽靜的桔林草地上,布滿了盛開的鮮花。畫的中央站著盛裝打扮的維納斯,麵容略帶憂愁。畫像似乎想通過畫中形象和環境,來象征自然萬物的生命力。維納斯衣著整齊,儀態顯得肅穆莊重。但是,畫家並不是想特意塑造美神,而隻是想塑造一個平凡的女性。
在維納斯的右邊,是三個美神弗羅基尼、阿格萊西、查利亞。他們在天上分管宴會、舞蹈和交際,也分別代表美麗、青春和歡樂。女神們顯得高雅綽約,翩翩的舞姿中隱含著逢場作戲的難色;三美神右邊是一位健美的男青年,他叫赫爾密斯,是宙斯和赫拉生的兒子;在維納斯左麵一組神像中,上方一個是西風神塞非爾,正在用雙手抓住想逃走的山林女妖克勞瑞斯。女妖一躍而變為容光煥發的花神,正身披花衣衫,在撒播花朵。她的前麵,是嬌健的春神。也有人說,風神是在推著花神和春神來到人間。春神和花神一起,把花草撒遍大地。這裏的女神們,實際上是美好春天的化身。
《春》既然是表現春天的,環境又十分美好,為什麼畫家不表現春暖花開,而偏要創造出一種陰冷的氣氛呢?好像是春天到來的一陣西北風,給人一種春寒的感覺。那麼,女神們為大地送來了春意,又為什麼不見一絲笑容呢?相反,看上去,她們內心並不愉快,像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哀愁,使畫麵呈現出一種微妙的、多少有點傷感的詩意。有人認為,這種傷感反映了當時貴族文化的悲觀主義。
波提切利出身低微,但是,他以傑出的才華躋身於上流社會。他還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佛羅倫薩的統治者——美第奇宮庭中的座上客。在宮廷裏,波提切利接觸了人文主義者、作家和詩人們。所以,他的畫常常具有一種詩的抒情氣質,同時,也多少帶點貴族的哀傷。
據說,《春》是波提切利奉命創作的。畫中的美神,是以當時的著名美女茜蒙奈塔作為想象中的模特的。茜蒙奈塔16歲嫁給佛羅倫薩的委斯普琪,不久,就被美第奇的弟弟朱裏安諾看中,把她搶占過來。她22歲時,在美第奇家舉行的選美會上當選為“女王”。可是,第二年,就暴病死亡。在她出殯的時候,不用棺材,而是讓她仰臥在車上,四周圍上鮮花。全城的人看了以後,無不為之惋惜。波提切利更是如此。所以,他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就不免把自己的這種情緒帶到了人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