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文學(1)(3 / 3)

詩人是看出世界的良心狀態如何的指針及測震儀。

〔德〕赫塞:《書簡》

哲學家以三段論法說話,詩人則以形象和圖畫說話,然而他們說的都是同一件事。

〔俄〕別林斯基:《別林斯基論文學》

一位詩人看世界就像是男人看女人。

〔美〕華萊士·史蒂文斯:《死後發表的作品》

詩人不應該以自怨自艾為題材,也不應教別人自怨自艾。

〔英〕狄更斯,引自《狄更斯傳》

大詩人的標誌之一是:他創造了他自己的詞彙家族,並且教會它們和睦相處、彼此幫助。

〔英〕傑拉爾德·布雷南:《旱季斷想》

詩人的任務是關注世上正在發生的某件事情,同時知道與此迥異的事情正在發生。

〔英〕普裏切特:《神話製造者》

藝術中不存在第六誡。詩人有權把他的手放到任何他認為創作需要的素材上。

〔德〕海涅:《論法國戲劇的書信集》

真正的詩人不由自主地、痛楚地燃燒起來,並且引燃別人的心靈。

〔俄〕列夫·托爾斯泰:《日記》

隻有能尊敬人民所尊敬的對象的詩人,人民才把他當作自己的詩人。

〔俄〕柯羅連科:《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

詩人是一種最終能靠注視自己情緒而生活的人。一位老詩人最終能嚴密監視自己的情緒,就像一隻貓監視著一隻老鼠一樣。

〔美〕梭羅:《日記》

詩人者,攖人心者也。

〔中〕魯迅:《摩羅詩力說》

理性鑄成的成見是藝術的致命傷;詩人應該能超脫這一點。詩人應該是一張留聲機的片子,鋼針一碰著他就響。

〔中〕聞一多:《聞一多詩文選集》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中〕王國維:《人間詞話》

每一個民族的主要光榮,從它的作家中升起。

〔英〕塞繆爾·約翰生:《詞典·序言》

作家沒有決心遭受批評界的火力就不該動筆寫作,正如出門的人不應該期望永遠不會翻風落雨一樣。

〔法〕巴爾紮克:《〈人間喜劇〉總序》

作家的自尊心是一種類似靈魂發炎的病痛。

〔俄〕契訶夫:《在春天》

作家隻不過是讀者的奴仆。

〔美〕馬克·吐溫:《馬克·吐溫自傳》

對一個作家而言,人腦遠勝於電腦!

〔美〕維納,引自《經營66妙方》

每一個作家都創造了他自己的先驅者。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其他調查》

作人,作文,以品為主。

〔中〕申居鄖:《西岩贅語》

每一文學家其實都是政治家。

〔中〕瞿秋白:《瞿秋白詩文選·非政治主義》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中〕老舍:《未成熟的穀粒》

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容。同樣,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

〔古羅馬〕賀拉斯:《詩藝》

作家們最害怕的莫過於被別人忽視。與忽視相比,非難、仇恨和反對都成了幸福的代名詞。

〔英〕塞繆爾·約翰生:《漫步者》

唯一沒有暇疵的作家是那些從不寫作的人。

〔英〕赫茲裏特:《桌邊文談》

一個作家的著作就是他隱秘的傳記。

〔英〕阿瑟·赫爾普斯:《在修道院和人群中的想法》

文人相輕。每個作家都會對別人的過失大驚小怪,卻看不見自己的錯誤,最年輕的作家大驚小怪得最厲害。

〔英〕伊薇·康普頓·伯內特:《上帝和他的禮物》

作家更關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

〔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作家必須有些超乎人情和不近人情,對人情保持一種疏遠和淡漠的態度……

〔德〕托馬斯·曼:《托尼奧·克勒格爾》

作家最大的幸福是:不把自己當作一個特殊的、孤獨的人,而是當作一個和一切人一樣的人。

〔蘇〕康·巴烏斯托夫斯基:《金薔薇》

愈是傑出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愈不是源自某種體係,而是“由無生有”,風格自成。

〔日〕橫光利一:《作家群像》

詩文家具有三足:言理足、意足、氣足也。蓋理足則精神,意足則蘊藉,氣足則生動。

〔中〕錢泳:《履國叢話》

誌高則言潔,誌大則辭宏,誌遠則旨永。

〔中〕葉燮:《原詩外篇上》

弄文學的人,隻要(一)堅忍,(二)認真,(三)韌長,就可以了。

〔中〕魯迅:《致相今虛》

作家筆底下的話,應該是人人心中所有,而不是人人筆下所有的。陳語濫調是最討厭的東西。

〔中〕丁玲:《丁玲集外文選·作家與大眾》

文學是言語的藝術,作家應該是言語的技師。

〔中〕鄭伯奇:《兩棲集·作家和言語》

名垂曆史的文學作品都是這樣造就出來的:拒絕做出版商的要求;拒絕寫大眾的要求;拒絕屈就任何流行;拒絕接受訂單。

〔法〕拉夫卡迪奧·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