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把事辦得圓滿的策略(2)(2 / 3)

相反,如果田中角榮在此時將相同的金額或禮品送至當選的議員家中,情況就不同了,那些禮品、禮金就成了錦上添花,一點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

隻有在別人困頓時,伸出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誼。田中角榮畢竟是真正吃過苦頭的人,才能了解人類微妙的心理。

在別人的婚禮上或榮升宴會上大肆破費,不如在人病痛或朋友有難時伸出援手。

還有人認為,與人相交往,本著現交現用的原則,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錢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呢?這是十足的目光短淺。真正會辦事的人,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做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需要求人辦事時才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戰國時代,有一個名叫中山的小國。

有一次,中山國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當時正巧羊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懷恨在心,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

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到了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戈跟隨他,便問:“你們來幹什麼?”兩個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獲得您賜予的一壺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臣的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有任何事變,我們都必須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國君聽後,感歎地說:“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即給予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而亡國,卻由於一壺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

由此可見,人心是多麼地複雜和微妙。一個人隻有把握好細微之處的度量,把握好人“心”之間的距離,才能使自己施恩於人,日後求人辦事才能得心應手。

送人情要講“分寸”和“手腕”

“送人情”絕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你時時、處處、事事皆留心。

送什麼、送多少、何時送、怎麼送,都大有學問。送得恰到好處是人情,送得不當是尷尬。不管是無意中送的人情,還是有意送的人情,都有一個讓對方如何感受,如何認識的問題。送人情最重要的不在於你送的情分是否輕,而在於對方的感受是否重。所謂“千裏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古時,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仨,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回答:“長兄最好,仲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的名氣最大呢?”

“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聲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仲兄治病是醫治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認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聲隻及於鄉裏。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療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動大手術,所以認為我的醫術最高明,名聲也因此而響遍全國。”

我們在社會上,內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的急有的緩,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而我們在急需的時候遇到別人的幫助,則內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不忘。瀕臨餓死時送一個蘿卜和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內心感受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有某種愛好的人,遇到興趣相同的人則興奮不已,並以此為人生一大快樂。兩個人脾氣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落人情,便應洞察此中三味。

那還是在三國爭霸之前,當時周瑜並不得意,隻被袁術任命為了一個小小的居巢長,一個小縣的縣令罷了。

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兵亂使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居巢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種悲慘的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

於是,有人獻計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素來富裕,想必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向他借。”

周瑜聽後,在心裏盤算了一下,就帶上人馬前去登門拜訪魯肅。

剛剛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魯肅一見周瑜豐神俊朗,氣爽神清,日後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現在隻是個小小的居巢長,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

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穀三千斛,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送與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見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饉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兩人當下就交上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