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把事辦得圓滿的策略(3)(3 / 3)

送禮,本身是一種禮貌、尊重、感謝的表示,但也是一種辦事的“手腕”。它本來要求是“禮輕情意重”,禮物應是小巧玲瓏,不必價值過重,又不是給對方的物質援助或經濟補貼。

現在人們愛用禮品的輕重來衡量友情淺深,認為禮輕情亦淺,禮重情才深。所以我們再談禮輕情意重時,似乎有點不合時宜。

其實,隻要仔細分析一下,“禮輕情意重”這句話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你一定要明白:當你送給對方很重的禮物時,你心裏會有什麼想法:一是有事相求,二是希望得到某種更貴重的東西,否則對方也不會無緣無故接受你的重禮。相反,對方也會這樣想:你是否有事求他。因此,在接受你的禮品時,他會很慎重,甚至會拒絕你。並且,在他那兒送禮的多了,麵對著同樣的禮物早已麻木了,受禮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究竟該送什麼樣的禮物才能不落俗套、打動人心呢?這就需要你動點心思了。

一般情況下,禮物的挑選應該經過認真考慮,做到新穎別致,別出心裁,以使收到禮物者過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

我們所說的“禮輕情意重”,是說在無求於對方時給對方送禮品,而且也沒有任何其他目的,僅僅是為了與對方達到相互了解,加深感情,促進友誼。當對方有喜事時前去恭賀與對方同喜;當對方有困難時給對方送去溫暖,幫助解決;當對方生病時前去安慰表示關心……這種情況下你送的禮品雖然很輕,但卻是對方最看重的。

人們通常出於麵子的需要,覺得一件小東西拿不出手,要送,就送貨真價實的大禮。錢雖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卻未必好。特別是第一次見麵你提了那麼重的禮物,人家還以為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誰還敢收。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處境就尷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於是,你推我讓,最後,難下台的還是你自己。

當然,“禮輕”也要看情況而言,要看對方與你的親密程度。隨著雙方感情越來越深,禮品可以適當地加重一些。但無論你送多重的禮品,都隻是為了表示感激對方,不要有其他想法。

期待或送禮物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怎麼款待,怎麼送禮,什麼時候款待,什麼時候送禮,這裏麵很有學問。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過去,對方一定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從未拜托人家幫忙,卻將禮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送禮給才上任的總經理與送禮給即將調至其他公司的總經理,所取得的效果也將有顯著的差異。送禮給原為自己上司,但即將調到其他部門擔任其他職務的人,會使對方非常感動。

我們活在一個講“禮”的環境裏,如果你不講“禮”,簡直就寸步難行。送禮還要講“手腕”,如果送禮的功夫不到家,就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一個人要想能夠成功辦事,就要學習和把握送禮的技巧。

要想走好送禮這步棋,你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借花獻佛。如果你送上土特產品,你可以說,是老家來人捎來的,分一些給對方嚐嚐鮮,東西不多,又沒花錢,不是特意買的,請他收下,一般來說受禮者那種因盛情無法回報的拒禮心態可望緩和,會收下你的禮物。

——暗度陳倉。如果你送的是酒一類的東西,不妨假借說是別人送你兩瓶酒,來和對方對飲共酌。這樣喝一瓶送一瓶,禮送了,關係也近了,還不著痕跡,豈不妙哉。

——借馬引路。有時你想送禮給人,而對方卻又與你八竿子拉不上關係,你不妨選受禮者的生誕婚日,邀上幾位熟人一同去送禮祝賀,那樣一般受禮者便不好拒絕了,當事後知道這個主意是你出的時,必然改變對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達到送禮聯誼的目的,實為上策。

——移花接木。老張有事要托小劉去辦,想送點禮物疏通一下,又怕小劉拒絕,駁了自己的麵子。老張的愛人與小劉對象很熟,老張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讓愛人帶著禮物去拜訪,一舉成功,禮也收了,事也辦了,兩全其美。看來,有時直接出擊不如迂回運動能收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