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隻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
蘑菇管理這一說法來自於20世紀70年代一批年輕的電腦程序員。由於當時許多人不理解他們的工作,持懷疑和輕視的態度,所以年輕的電腦程序員就經常自嘲“像蘑菇一樣地生活”。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讓初人門者當上一段時間的“蘑菇”,可以消除他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使他們更加接近現實,更實際、更理性地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
卡莉·費奧麗娜從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產經紀公司做接線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電話、打字、複印、整理文件。盡管父母和朋友都表示支持她的選擇,但很明顯這並不是一個斯坦福畢業生應有的本分。
她毫無怨言,在簡單的工作中積極學習。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經紀人問她是否還願意幹點什麼,於是她得到了一次撰寫文稿的機會,就是這一次,她的人生從此改變。這位卡莉·費奧麗娜就是惠普公司的前任CEO。
一個組織,一般對新進人員都一視同仁,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都隻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經曆,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曆的一步。但用發展的眼光來看,蘑菇管理有著先天的不足:一是太慢,還沒等它長高長大恐怕瘋長的野草就已經把它蓋住了,使它沒有成長的機會;二是缺乏主動,有些本來基因較好的蘑菇,一鑽出土就碰上了石頭,因為得不到幫助,結果胎死腹中。因此,領導者應當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不可過長,時間太長便會使其消極退化乃至枯萎,須知不給陽光不給關愛不僅僅是任其自生自滅,而且更是對其成長的抑製。如何讓他們成功地走過生命中的這一段,盡快吸取經驗、成熟起來,這才是領導者所應當考慮的。蘑菇管理是一種特殊狀態下的臨時管理方式,管理者要把握時機和程度,被管理者一定要誠心領會,早經曆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