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通過聲音傳達微笑的是奇賓·當斯。當斯是底特律地區最受歡迎的節目主持人之一。他的受歡迎並不僅僅在底特律而是遍及全國。有的聽眾寫信給這位聲音裏帶著微笑的主持人,說他們已經聽到了他的聲音及他可聽的節目,並且告訴當斯說,他們透過他的聲音看到了他的微笑。
觀眾經常給他說這樣的話:“當斯,你的微笑跟我聽你的廣播時,所想像的完全一樣。我本來害怕會失去你的微笑,但是並沒有。”
有人問當斯,為什麼總是那麼高興,他說他的秘訣是從來不把煩惱擺在臉上,而是深藏在心中。因為,他的工作是娛樂別人,他說:“為別人創造一個愉快的生活,這要從微笑開始,但必須是出自內心的微笑。”
當斯經常用“戴上一張快樂的臉”去工作,並不是偶爾,而是經常,他把微笑加進他的聲音,配合上帝賦予他的演說水平,給觀眾以享受。
當斯說:“當你微笑的時候,別人會更喜歡你,而且,微笑會使你自己也感到快樂。它不會花掉你的任何東西,卻可以讓你賺到任何股票都付不出的紅利。”
這是一位用微笑解決問題的切實例證。
歐維爾斯利特在她的著作《理解我們自己和別人的恐懼》中指出:“我們對其微笑的人,也反過來朝我們微笑。在一種意義上,他是朝我們微笑;在更深的意義上,他的笑還可能蘊含著如下的意思:我們使他能夠感受突然而至的快樂。我們的微笑使他感到他值得報以微笑,於是他也笑了。可以說我們從人群中把他分離出來了。我們給他區別對待,同時給了他一個單獨的地位。”
6.在稱呼上增加個人魅力
稱呼,顧名思義,就是對人的稱謂。用什麼稱謂稱呼人,既有個禮貌問題,也有個態度問題,同時也反映了說話人與被稱呼者之間的關係。所以,在待人處事中,必須講究稱呼的藝術。
(1)日常慣用的稱呼語
①親屬之間的稱謂。親屬之間,對長輩應以親屬稱謂相稱,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姑、舅舅等。稱呼長輩的姓名、職務、身份、職業等都是不禮貌的。對平輩,可相互用親屬稱謂或加排行序列稱謂相稱,如哥哥、妹妹、二哥、三妹等;夫妻之間可以姓名相稱,倆人在一起時,可用昵稱,但不宜在父母麵前,孩子麵前,公開場合使用;年長的平輩可直接稱呼年少者的名字,若年少者已成年,則用親屬稱謂較禮貌。對晚輩,可稱呼其親屬稱謂,也可直呼其名,這樣顯得親切。但當晚輩有了他自己的成年晚輩時,直呼其名也就不妥當了。
②熟人之間的稱謂。對關係較密切的熟人,可大致仿照自己親屬的性別、年齡、身份等來確定相應的稱呼,還可以“姓加親屬稱謂”、“名加親屬稱謂”、“姓名加親屬稱謂”稱呼,如“王奶奶”、“李叔叔”等。
在一些正式、公開的場合,可以稱呼熟人職務、職業,也可以“姓加職務、職業稱謂”、“名加職務、職業稱謂”、“姓名加職務、職業稱謂”相稱。如“王廠長”、“李校長”等等。
年紀較大、職務較高、輩分較高的人常對年紀較輕、職務較低、輩分較小的人稱呼姓名,這種稱呼明快直爽。反之,年紀較輕、職務較低、輩分較小的人對年紀較大、職務較高、輩分較高的人直呼姓名,則是沒有禮貌的表現。
不稱姓而直呼其名,是最親切、最隨便的一種稱呼。但這隻限於長者對年輕人、老師對學生或關係親密的人之間,沒有這種特殊關係而直呼人家的名字就不禮貌,甚至還會使人生厭。
朋友、同學、同事之間,因為相處長了,稱呼可以隨便一些,可在姓氏前加“老”、“小”、“大”等,如“老彭”、“小陳”等。在人的親屬、職稱、身份等稱謂前,加上“老”、“大”等詞,是更為尊敬的稱謂,如老廠長、大姐等。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可以在姓後加“老”字,如“李老”、“張老”等,這種稱呼是很恭敬的。
③對陌生人的稱謂。對陌生人的稱謂,一般來說可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用通稱。可根據人的具體年齡、性別、職業等情況稱“同誌”、“朋友”、“師傅”、“先生”、“小姐”等。對男人一般可以稱“先生”,未婚女子稱“小姐”,已婚女子稱“夫人”或“太太”,若已婚女子年齡不是太大,叫“小姐”,對方也決不會反感。而稱未婚女子為“夫人”就是極不尊重了。所以,寧肯把“太太”、“夫人”稱作“小姐”,也決不要冒失地稱對方為“夫人”、“太太”。一般說成年的女子都可稱“女士”。二是可以親屬稱謂相呼。可根據對方的性別、年齡等情況,以父輩、祖輩、平輩的親屬稱謂相稱,如“大伯”、“阿姨”、“老爺爺”、“大娘”、“大嫂”、“大姐”等。稱呼對方“大嫂”還是“大姐”時,必須謹慎從事,因為對方婚否不好確定,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稱“大姐”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