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待人處世首先要善於展示自己(3)(1 / 3)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但是,有一些人卻總是愛表現出精通每一件事。的人是令人厭煩的,特別是在長輩、知識淵博的人麵前,更不要班門弄斧,以免貽笑大方。對自己不懂的東西或學問,哪怕是在同輩麵前,也要不恥下問。

在長輩麵前感到說話困難的原因是難以尋找共同的話題。與其如此,倒不如當對方說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後,就老老實實地請教說:“那麼,請教教我吧。”這樣,不但自己增加了知識,對方也傳授了他的知識和經驗,這應該是件好事,也是一種一舉兩得的待人處事方法。

(3)不掩飾自己的缺陷

真誠首先就體現在外在形象上,適當的掩飾是可行的,但過分的掩飾反而適得其反。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雖說是美中不足,但要坦然麵對,以別的方麵出類拔萃作為彌補,如果大過計較,難免跌入自卑深淵。

身材矮小的男土,如果穿上超出常規的高跟鞋“墊一墊”,會讓人覺得比身材矮小還滑稽。

皮膚黑黑的女士,如果塗上一層厚厚的白粉掩飾,容易讓人產生粗俗不堪的印象。

忘掉自己的缺陷,看到自己的長處,培養多方麵的興趣和愛好,把精力集中在更有意義的活動中,這便是最好的辦法。

(4)不要否認自己的過錯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硬著頭皮不認帳,甚至還要為自己爭辯,致使矛盾得不到解決,彼此的隔閡不能消除,相互之同的交往是談不上了,還讓人覺得此人蠻不講理,像個無賴之徒。

其實,一個人有勇氣用讓步的辦法,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不僅有助於解決由這項錯誤所造成的問題,而且也能夠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你錯了,就很快地、很熱誠地承認。這樣你獲得的友誼將使你分外滿足。

(5)表達真誠的技巧

①真誠的眼睛。坦蕩如水,平靜地注視,不用躲躲閃閃或目光下垂不敢直視。從容、平靜,如一池風平浪靜時的湖水;熱情而自信,無絲毫的掩飾和不安。

②真誠的舉止。自然,大方,從容不迫,舉手投足一副安然之態。手足無措,有自覺不自覺地摸鼻子、玩弄手指、繞頭發、揉眼睛、抓耳朵等小動作,聲音也會不大自然,說話的頻率和聲調都有些異樣,肯定在掩飾某種不安。

③真誠的微笑。如一縷溫馨陽光,充滿暖意。如一朵濃春的花朵,在唇邊綻放。發自內心,暖人肺腑。皮笑肉不笑,故意擠出的笑,都缺少真誠。

④真誠的稱讚。如果一個人稱讚別人是發自內心讚揚,是心靈之語,而不是帶有某種企圖,那麼這人是真誠的。如果稱讚一個人隻是為了從中得到某種東西,那麼他是虛偽的,稱讚就屬於奉承的範疇了。

⑤真誠的握手。握手是否顯得真誠在於握手的輕重。握得太重,可能是想表示熱忱或有所求。握得太輕,會顯得有些輕視對方,或者自己是有嚴重的自卑。恰到好處的握手,是大方地把右手伸出去,手掌和手指全麵地去接觸對方的手。

8.待人處世時,一定要有精神

在待人處世時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大方自然的神情,是優化個人形象的首要因素。與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顯得富有自信,就能激發對方的交往熱情,活躍交往氣氛。如若萎靡不振,無精打采,顯得敷衍冷漠,會使對方感到興味索然乃至不快。一個精神飽滿、神情自然的人往往也會給人留下自信、樂觀、進取和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印象,神情倦怠、精神渙散或者表現出緊張局促、手足無措,都會給人留下缺乏社交經驗、不成熟、不專注、看不起人的印象。我們的身體行動會顯示我們的精神狀態。如果你看到一個人低垂著雙肩,駝著背走路,你就可以斷定這個人肩負著無法承擔的重任。當某些事情摧毀了一個人的精神,也不可避免地要壓垮他的身體。於是,他便彎得弓腰駝背了。悲觀消極的人,總是低著頭,眼睛朝下走路。而具有信心的人,走起路來總是昂首闊步,目視前方。在許多場合,行為比語言往往更具有效力。尤其是當話題涉及人的感情時,姿態、手勢、麵部表情等無聲的表達就更加有效,更加妙不可言。即人們常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