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待人處世首先要善於展示自己(3)(2 / 3)

仔細想來,人們在溝通之中的信息傳遞,尤其是愉快或不悅等感情信息的傳遞,往往不是運用語言說出的,而是從他使用語言的談話方式中流露出來的。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說過這樣一句話:“除非聖靈能夠秘而不宣,常人的雙唇即使緘默不語,他抖動的雙手也在喋喋不休,他的每一個毛孔都在敘說著心中的秘密。”在非語言行為中最常用的是“身體姿態”,人們甚至認為可以將這類自成一體的行為稱為“體語”。我們往往是在用動作而不是語言交談。比如,我們蹙著眉頭,打起手勢,甚至坐在椅子上也片刻不得安寧,不斷轉換姿態。法國人的言談舉止是“法國式的”,英國人盤腿的方式和美國人不同等等。非語言行為中最神秘莫測的大概莫過於眼神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對相互間怎樣交流目光、什麼時候交流目光都是十分留心的。在一般談話時,對望不過秒把鍾,可謂是“一瞥”。隻有非常親密的人,才能夠雙眸直對,大膽地進行目光交流。否則,在談話中總盯著人是很不禮貌的事。

從前有一個人和一位名牌的新聞記者見麵,可能是因為這個人沒眼光,絲毫不覺得他是個大人物。因為他老是尖銳地指責他人,動作也慌慌張張的,看起來簡直就像個小人物。雖說動作與一個人的本質不太有關,但卻可影響他人對你的印象和想法。在我們的心目中,大人物通常都表現出一副瀟灑大方的樣子。例如:美國的盜匪電影和日本的流氓無賴之類的電影中,當頭目的人一般都顯出悠哉的神情。下車時絕不自己開門,必等待部下來為他開門,然後才悠然地走出門外。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慌張逃走的必然是那些小嘍羅們。反過來說,欲使自己看起來稍稍像個“大人物”的話,不妨下意識地使動作看起來很大方很優雅。比方說大步行走。誇大的動作使人認為你是個大方的人,在視覺上,在心理上,都會使人留下精明能幹的印象。這樣你留給別人一個良好的印象,為接下來的交往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9.保持自己的獨特個性

保持自己的獨特個性,正確地認識分析自己,這樣在待人處世時就一定會贏得大家的尊重,同時也會有助於你的事業。

不管無意或有心,我們每個人多少都在掩飾自己。尤其當我們在公眾中生活或從事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時,“表演”痕跡就愈加明顯。一切都十分“完滿”、“合乎規範”,個性完全被淹沒了。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我們便得到了家人及社會的關懷與關注,我們便擁有了生存權、受教育權、發展權等基本人權。直到我們開始受教育起,沒有人要求對這些恩賜進行回報,沒有人要求我們對家人、對社會盡什麼義務。但是,我們不可能一直都如此,當我們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時,我們必須對家人,對社會盡一定的責任。這就客觀的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尋找著在這個社會的立足點,選擇奮鬥方向,明確奮鬥目標。而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奮鬥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可遇知和不可遇知的事情或者一些人,要解決這些問題或者對待這些人,在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法的同時,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以本色天性麵世,坦然麵對身邊的人和事是非常重要的。

所謂個性就是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當貝蒂·福特成為美國第一夫人時,她即以坦白率直聞名。當那些緊迫不舍又惟恐天下不亂的新聞記者問到她對各種問題的觀點時,她總是直率而坦白地回答。有一次,一個冒失的記者甚至問她和丈夫性生活的次數,當時她竟能從容不迫地回答:“盡我所能的多。”另外,她也從不隱瞞有關她早期精神崩潰及服用藥物、酒精等不怎麼“名譽”的過去。福特夫人這種坦誠的個性贏得了美國人民的愛戴。

教皇保羅八世之所以到處受歡迎,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完全不掩飾。他一生都很胖,而且出身於貧苦的農家,但他從不掩飾外貌與出身的缺陷。在他當上教皇後,有一次去拜訪羅馬的一所大監獄,在他祝福那些犯人時,他坦誠地說他這一次到監獄是為了探望他的侄子。很多人認為他是耶穌的化身,除了他知道怎樣分享別人的苦樂外,另一原因就是他“不戴麵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