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卡勃特斯也逐漸地相信自己是個天才了,他的牌越打越好,後來果真成為了橋牌界的頂尖高手。
“經過長期的接觸,卡勃特斯最後愛上了狄絲,並與她結了婚。”
卡耐基在這件事上很受啟發,他的《人性的弱點》一書將近尾聲的時候,他又加了一節叫做“‘高帽子’的妙用”。
卡耐基在這本書裏對“鼓勵”一詞作了心理上的分析:
鼓勵與其說是一種與人相處的方法,還不如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暗示手段。人在潛意識和意識層麵上有很多的困惑,由於長期得不到解決,所以就積壓了下來。就會產生對自己的疑問,比如“我能行嗎?”或“我應該做嗎?”抑或“客觀條件允許嗎?”之類自己解答不了或急待選擇的事情。
這種兩難或三難選擇會讓自己拿不定主意。
而在這個時候,往往是外界的因素更能起作用,一個暗示或一個建議都可能叫你放棄徘徊,去按照別人告訴你的去做。
心理醫生為病人治療就用這個方法,對某個問題你在觀念中固執己見,而心理醫生又認為這些問題對你的心理健康不利,他會首先提出問題將你拖進疑惑的境地裏去,然後用暗示的語言來點醒你,使你明了下一步你應該怎麼做。
鼓勵其實就是一種與此相類似的手段。一些話語比如“你行的,你一定行”、“你是個天才,你是個天分很高的人”、“你是個很美的姑娘”諸如此類的暗示性的語言能使人在舉止不定的時候重新獲得勇氣。
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在某一所中學裏找了一個班,她向班主任說明了這個實驗會讓他看到一個奇跡,因為他在許多學校,許多人中間都做過此類實驗,結果被證明很成功。
他在暗中觀察了很長的時間,他發現了班上有一個相貌平平,很不起眼的姑娘,於是他找了一個機會,把全班除那位女生以外所有的學生都召集到了一塊,他向他們說了他的打算。
這位心理學家告訴學生們,從今往後,他們所有的學生都要把那位未到場的女生當作全班最漂亮、最迷人、最美的姑娘,三個月後,學生們將會看到人們意想不到的效果,到那時,這個實驗就結束了。
於是,從那天起,學生們對那位姑娘的態度變了,再也不是以前冷冰冰的態度了。
那位女生簡直受寵若驚,她驚奇地看到男生們把別的相貌姣好的女生撇在一邊不理而向她爭著大獻殷勤,而女生們將帶著欽羨的目光經常向她這邊望。老師們上課時的對她的態度也變了,每次提問時,總是叫她的名字,當她答對了的時候,便會得到表揚和誇獎。
這位姑娘就像墜入夢境中一樣,她不明白自己這幾天何以由一個灰姑娘一下子變成了眾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一個星期過去了,人們仍象眾星捧月一樣地對待她。於是她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她的眉頭舒展了,她的胸脯挺起來了,由於笑聲經常陪伴著她,她的心情也漸漸地開朗,愉快了起來,經常與同學們在一起盡情地玩樂。
兩個月過去了,全班同學都驚奇地發現她與以前大不相同了,雖然容貌上不能算是美麗絕倫,但也楚楚動人,並且微笑常掛在嘴邊,有的同學說那很象蒙娜麗莎的微笑。
後來,班上選班花,大家一致投票選那個姑娘,也許開始實驗時,大家是在逢場作戲,可是到了後來,人們都是誠心實意的了。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一書對鼓勵所做的心理學上的分析很精彩,它說明了讚美、鼓勵,也就是“高帽子”的力量。
那麼就多鼓勵別人吧,讓人明白,其實事情是很容易做的。讓別人知道你對他處理某事有信心。知道他有潛力,知道他會出色地完成任務。
當他出色的完成某件事或在某方麵取得成功之後,你可能就成了他第一個要感謝的人,你僅僅通過“鼓勵別人”,這一筆微小的“投資”卻能得到非常大的“利潤”。
4.適時的讚美可以拉近距離
在待人處世時,適當地讚美對方,總是能夠創造出一種熱情友好、積極肯定的交往氣氛。這是因為:
(1)贏得別人對自己的讚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的需要。
人們正是在別人的讚美聲中認識自己的存在價值,獲得非常重要的社會滿足感。人在嬰兒時期,就從父母的點頭、微笑、拍手、撫摸等讚美性的動作中獲得滿足。成人以後,更多的是在別人、在社會輿論的讚許聲中獲得強烈的成就感。在社會心理學上,這就稱為“社會讚許動機”。應該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正是個人存在價值的生動體現。人們一般都希望他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從而肯定自己的價值。因此,誠懇的讚美之聲,總是能夠贏得對方的歡心,同時也為自己打開局麵創造了良好的氣氛。
(2)讚美能促使對方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有利於相互交往向積極肯定的方向發展。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過:“你想要人家有怎麼樣的優點,那你就怎麼樣去讚美他吧。”這話很有道理。因為,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適當的讚美能束縛對方的缺點,引其向善。比如,對方本來具有優柔寡斷的缺點,若聽你稱讚他很果斷,那麼他就可能鼓足勇氣向自己的缺點挑戰,努力朝你讚許的方向去努力。因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你讚揚聲的激勵。